機場建設:“菏澤速度”是怎樣創造的?
記者感悟 機場建設創造的“菏澤速度”啟示我們,機遇對每個人、每個地方都是平等的,機遇千載難逢,稍縱即逝。只有把握機遇,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才能掌握主動權,做成事,干大事;任何一個大項目建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上下聯動,各部門配合,鍥而不舍,強力推進,才能真正打造出高速度和一流的質量;創造“菏澤速度”本身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菏澤科學趕超后來居上的關鍵歷史時期,只要我們發揚這種精神,就一定會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菏澤機場選址批復最快,軍地協議簽訂最快,預可研評審通過最快,創造了機場前期工作的菏澤速度!”在菏澤機場預可研評審會上,華東民航局副局長西紹波發出由衷的感慨。國家發改委、空軍司令部、國家民航總局也共同稱贊“菏澤速度”。
菏澤機場項目自2013年啟動以來,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恪盡職守的建設者們創造了機場前期工作的“菏澤速度”。而今,一條空中“天路”即將在菏澤鋪筑成功,菏澤人即將可以在自家門口乘坐飛機出行。那么,機場建設的“菏澤速度”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它又能給我們什么樣的啟迪呢?
一
“菏澤速度”的創造首先來自于領導的高度重視,對于菏澤機場建設,孫愛軍書記、解維俊市長、段伯漢常務副市長經常調度督導項目進展情況,尤其是對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多次帶隊到國家發改委、國家民航總局、濟南空軍、省政府、省發改委等匯報溝通。先后得到了郭樹清省長、國家發改委徐紹史主任、國家民航總局李家祥局長、濟南空軍夏光偉副參謀長、省發改委王忠林主任等領導的關愛和幫助,極大地縮短了機場前期工作時間,創造了全國同類機場前期工作最快記錄。
菏澤機場項目2015年3月獲得國家民航總局的選址批復;2015年7月預可研報告正式報中央軍委、國務院;2015年11月簽訂了軍地協議;2015年12月17日國家發改委順利通過委托中國民航咨詢公司評審。從項目啟動到選址批復比正常情況提前1年,從選址批復到預可研上報提前半年。
在此過程中,菏澤上下一心,一次次陳述,一次次努力,幾經周折,幾番付出。一個個指令,一次次叮囑,傾注了各級領導的心血,增添了建設者的信心和決心。人們不會忘記,在跑項目的那些難忘日子里,上至省市領導,下到各個部門以及負責機場前期工作的同志,可謂凝聚了千辛萬苦,灑下了辛勤汗水。上到中央軍委、國家發改委、空軍司令部、國家民航總局、濟南空軍,下到地方主管部門,他們穿梭往來。經常是24小時往返北京,12小時往返濟南。為給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匯報工作,可以在門口守候一天,但人們從來沒有說過苦和累……據不完全統計,前期跑項目期間,市發改委十幾個人就北上南下幾百次。
二
“超前謀劃,主動作為,是創造菏澤速度的重要手段。”在市領導帶領下,市發改委在摸清機場前期工作流程的基礎上,超前謀劃推進方案。尤其是針對前期工作列入規劃、確定機場選址、預可研報告編制等關鍵環節,提前了解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一對一精準推進措施,列出時間表、制定路線圖,組成專門班子,上北京、下上海、到廣州、跑濟南,全方位、多層次溝通協調,狠抓落實。
他們及時了解國家規劃編制進展情況,僅用不到1個月的時間就把菏澤機場項目列入了國家民航發展“十二五”中期調整規劃和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圍繞機場選址,提前把握每個節點,主動與民航華東管理局、濟南空軍、空軍十九師及作戰部隊匯報溝通,及時召開機場選址對接會、商談會、評審會等26次,其中大型會議3次,確保了菏澤機場從項目啟動到選址批復比正常情況提前1年。
三
敢于擔當,攻堅克難,是創造“菏澤速度”的關鍵一環。
按照孫愛軍書記、解維俊市長提出的加快推進菏澤機場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壓縮時間的要求,市發改委,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隊伍,自加壓力、主動作為、勇于擔當、全力推進。尤其是在機場選址報告、預可研報告編制過程中,努力克服人員少、頭緒多、任務重、時間緊等困難,集全委之力,組成13個工作組,每個工作組對口負責1到2個市直部門,按照設計單位要求,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集中突破,在較短的時間內,會同有關部門辦理規劃、土地、地震等支持性文件50余件,同時穿插編制了障礙物資料、磁偏角測量、無線電環境評估等9個專題報告,及時提報設計單位。
設計單位5個月完成了機場選址報告編制,比一般周期提前4個月,國家民航總局從受理機場選址報告到批復僅用了3個月,比一般周期提前3個月。
我們有理由相信,開拓、拼搏,會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菏澤速度”,市發改委必將會按照2017年底建成通航的目標,進一步優化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工期、多管齊下、壓茬推進,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發揚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再創機場建設“菏澤速度”。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長三角機場群未來競合發展之態勢
- 下一篇:中國民航外籍飛行員現狀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