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機場集團打造區內機場互聯互通新模式
9月16日,由呼和浩特經停錫林浩特至烏蘭浩特的GS6637航班正式開通,這是錫林浩特與烏蘭浩特兩座草原名城之間首次直接通航,是內蒙古機場集團推進“干支通、全網聯”航空網絡建設的重要舉措。標志著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組織、內蒙古機場集團聯動基地航空公司實施的區內機場互聯互通工作正式啟動。
錫林浩特機場舉行首航儀式
呼和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航線由內蒙古的基地航空公司——天津航空公司內蒙古分公司運營,機型為EMB195,航班號GS6637/38。執行班期為每周二、四、六,從呼和浩特始發的航班時刻為:每周二、四12:55從呼和浩特起飛,14:05抵達錫林浩特,15:00從錫林浩特起飛,16:10抵達烏蘭浩特;每周六13:00從呼和浩特起飛,14:10抵達錫林浩特,15:00從錫林浩特起飛,16:10抵達烏蘭浩特。烏蘭浩特始發的航班時刻為17:00,18:15抵達錫林浩特,19:00從錫林浩特起飛,20:10抵達呼和浩特。 在自治區政府和各盟市的大力支持下,該航線中錫林浩特與烏蘭浩特航段間的客票目前僅售1折,票價約150元,兩地旅客僅需1小時10分鐘的飛行時間即可抵達目的地。這相對于過去經呼和浩特“折返飛”的旅程來說,不僅票價降低了約10倍,出行時間也減少了約5個小時;而相對于選擇火車或汽車等地面交通方式出行,在出行費用沒有增長的情況下,旅客避免了10個小時的漫長奔波。 在我國眾多省級行政區中,內蒙古無疑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東西直線距離2400多公里,橫跨東北、華北和西北,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各盟市之間跨度大、距離長,內部出行路途較遠,采用地面交通耗時較長,成本較高,安全性也較低。因此,這些地區對短途、便捷的航空運輸需求更為迫切。
為此,自2006年開始,內蒙古機場集團就致力于提升自治區航空運輸的通達性,先后實施了模擬航空、支線快線、區域樞紐、干支聯動、全網通等航空發展戰略,基本構建完善了通用到支線、通用到首府、支線到首府、從支線經首府中轉國內大部分省會城市的航線網絡,實現了區內通用—支線—干線縱向的聯動互通。據內蒙古機場集團市場營銷部總經理郭金敏介紹,2014年后,內蒙古機場集團大力推進“支支通”航線網絡建設,到2019年“支支通”航線已經累計達到了34條。但是以往“支支通”航線相對零散,部分航線開開停停,使一些具有市場培育價值、即將成熟的航線也未能持續運營和發展。
2021年,在民航局構建“干支通,全網聯”的航空運輸服務網絡的工作指引下,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認可和支持下,為了打通內蒙古自治區內機場間橫向的航空通道,使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的更多百姓更好地享受到國家基本航空服務,構建起更加完善的航空運輸服務網絡,內蒙古機場集團主動作為,瞄準自治區民航航線網絡建設的薄弱點,制定了自治區內機場間互聯互通實施方案。
根據《自治區機場間互聯互通實施方案》,區內機場間航空網絡互聯互通預計分三個階段實施:從2021年9月16日呼和浩特—錫林浩特—烏蘭浩特航線開通,到2022年3月為自治區機場間互聯互通實施的第一階段,內蒙古機場集團將協調基地航空公司擬開通17條航線,近期將開通12條航線,重點滿足旅客緊迫需求,解決好旅客在自治區中東部等盟市間乘飛機出行時,需經過呼和浩特機場中轉“折返飛”的問題。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為第二階段,在運輸生產旺季,發揮包頭機場“次樞紐”和通遼機場“小樞紐”作用,內蒙古機場集團在前期航線培育的基礎上,在客源好的航線上加密航班頻次、升級運營機型(小變大),同時開通有需求的季節性旅游航線,滿足旅游旅客 “快旅慢游”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區內機場間的聯通效率。2023年11月至2025年為第三階段,在鞏固上述航線穩定運營的基礎上,以通用航空短途運輸作為有效補充,進一步織密機場間互聯互通的網絡,提升小支線及通用機場互聯互通的便捷性。
內蒙古機場集團總經理陳建軍表示,內蒙古機場集團將立足自治區內航空需求這一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多年來協調建設內蒙古航空市場的優勢,積極整合相關政策和資源,圍繞改善旅客出行體驗和滿足出行需求,積極推進干支、支支、支通航線互聯互通,加大市場推介力度,進一步激發支線機場所在盟市旅客的航空出行意愿和市場潛力,讓“干支通,全網聯”的航空運輸服務惠及更多地區和百姓。(王羽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新疆機場集團中秋假期運送旅客21萬人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