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機場:創新產業聯動發展模式 打造中小機場行業標桿
論壇現場
近年來,伴隨著航空技術的進步和運輸組織管理及服務水平的提高,世界民航業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狀態,并在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均發揮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我國民航旅客周轉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然而在民航業高速發展浪潮中,一些中小機場受諸多條件的制約卻連年處于虧損狀態,舉步維艱,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20余年來,宜昌三峽機場在深耕主業的同時創新產業聯動發展思路,逐步探索形成“宜昌三峽機場模式”,其綜合實力長期在全國中小機場中保持領先。自海航托管以來,宜昌三峽機場連續多年盈利,樹立了中小機場行業新標桿,也日漸成為驅動宜昌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
7月4日-5日,以“開放、融合、轉型、共贏”為主題的2018中國中小機場發展論壇在湖北宜昌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主辦,宜昌三峽機場承辦。論壇聚焦中小機場發展現狀與轉型發展思考,交流學習機場運營管理模式、智慧機場、基礎建設,并深入探討支線機場與支線航空公司的發展需求及合作,推動中小機場與中小航空公司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全面發展。
宜昌三峽機場停機坪
深耕主業 安全至上 真情服務
航線是維持機場發展的“血脈”,是機場實現自身價值的主要載體。在國內航線拓展方面,近年來宜昌三峽機場持續以“加密樞紐、提升通達”為策略,積極發展中轉聯程、經停航線,快速提高國內省會城市及省域重點城市的通航覆蓋率。截至目前,宜昌三峽機場已基本實現國內兩小時航程全覆蓋的戰略布局,開通國內航線46條,國外及地區臨時航線4條,17家航空公司分別執行包括北京、上海等34個主要大中型城市的國內航線及越南、泰國等國家的國際航線。2017年宜昌三峽機場旅客吞吐量成功突破200萬人次,同比增幅46.1%,增速位列全國主要機場前三甲,已穩步邁入中型機場行列,向區域性樞紐機場的發展目標邁進了堅實一步。
當然,一直以來宜昌三峽機場嚴守安全紅線,致力打造安全文化品牌。宜昌三峽機場以公司級,部門級,處室級,班組級四級品控體系為依托,以領導下一線及至頂向下的安全隱患排查為抓手,以自下而上的安全阿米巴建設及SOP為基礎,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安全績效項目的量化管理上,實現了機場持續和本質安全。1996年通航至今實現持續安全運行21年,早在2007年便獲得中國民航機場安全保障最高獎——金爵杯。在確保安全運行的同時,宜昌三峽機場堅持服務第一的理念,積極對接國際標準,于2014年成功榮膺全球首家500萬客流量以下SKYTRAX四星機場,立足于滿足旅客及航空公司需求,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近年來,先后榮獲“中國最美服務品牌”、“旅客滿意優秀獎”、全國民航“安康杯”優勝單位、全國民航青年文明號等榮譽 。
為躋身區域國際航空口岸行列,提升機場綜合服務水平,2018年3月23日,宜昌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在原有11個停機位、2600米跑道的基礎上,將停機位數量增加至21個,跑道延長至3200米,機場飛行區等級也將從4D提升至4E級。改擴建完成后,機場將起降航程更遠、載客量更大的飛機,滿足日益增長的商務及旅游客源市場,也將通過更完善的設施、更快捷的空中通道和更優質的特色服務帶動機場周邊及空港走廊沿線地區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一體化發展。
在本次中小機場論壇期間,宜昌三峽機場董事長徐佐強在福州航空宜昌三峽機場駐場經營合作簽約儀式上表示:“福州航空駐場經營,充分發揮了航空公司資源優勢,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今后,宜昌三峽機場將全力配合福州航空,積極做好駐場運營后續保障工作。”
多產業協調發展建立“宜昌三峽機場模式”
全貨機首航現場
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宜昌三峽機場在聚焦主業的同時,堅持“1+N”多元化發展戰略,各項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其創建的“宜昌三峽機場模式”也獲得了業內的廣泛認可。在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品牌影響力強勢提升,逐步成為中小型機場發展的典范。
在通航產業方面,于2010年正式投入運行的海航航校宜昌基地擁有國內最強大的DA飛行維修隊伍,還具備固定翼、直升機和高性能飛行培訓資質,已成為全國培訓資質最全的航校之一,是規模僅次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的飛行訓練機構。此外,三峽航空學院的籌建工作已于2016年6月全面展開,培訓產業的發展與未來民航業人才發展息息相關,宜昌正積極向民航教育培訓產業的基地邁進。與此同時,利用航校資源協同發展,培育通用航空產業文化,以凌云集團進駐為契機,發展功能齊全的固定運營基地、深度保養大型維修/改裝基地和快捷便利的飛行服務站,已經完成通航產業基地的初步構建。
同時,在拓展航空物流產業方面,宜昌三峽機場全力推進“客運+貨運——兩翼齊飛”發展。作為宜昌地區唯一的航空貨運銷售和地面服務代理人,宜昌三峽機場每天進出港航班可提供腹艙艙位超過50噸;通過與本地郵政、順豐等快遞公司合作以及引進唯品會旗下的品駿控股合作經營,每年貨郵吞吐量保持穩定增長水平。2018年4月22日,宜昌三峽機場開通首條全貨機航線,實現了航空貨運業務的突破。
未來,宜昌三峽機場將繼續深化開發臨空經濟,包括直接與航空運輸相關的航空物流、維修業以及高附加值的郵件快遞業等相關行業,集中資源加大總部經濟、旅游經濟等延伸產業開發力度。
內外聯動發展 成為三峽經濟區航空產業新動能
宜昌三峽機場候機樓
宜昌三峽機場所在地作為長江經濟帶重點城市之一,地理位置優勢明顯,其北接宜黃高速公路,南臨長江黃金水道,東臨焦枝鐵路。在地區通航的6家民用機場中,宜昌三峽機場在三峽城市群航空樞紐網絡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更是無可比擬。隨著宜昌三峽機場運力不斷提升,規模不斷擴大,對宜昌市經濟、旅游、招商、交通等提振帶動作用愈加明顯。
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依托長江這一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將其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經濟新支撐帶這一重要策略。隨之而起的就是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三峽城市群,宜昌作為三峽城市群的主要城市節點,勢必牢牢抓住這一機遇,積極布局。目前,宜昌三峽機場與宜昌市經濟發展逐漸形成了互促互進的格局,宜昌市政府也在大力支持宜昌三峽機場的發展。政府在優化政策環境、產業環境的同時,也在大力支持機場的改擴建,支持機場做大做強,構建航空產業與城市經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未來,宜昌三峽機場作為宜昌市民航產業及臨空經濟發展的核心企業,將以三峽臨空經濟為新引擎,抓住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宜昌片區的發展機遇,通過不斷做大做強主業,打造三峽區域樞紐國際機場,完成城市機場向機場城市的轉變,樹立中型機場行業標桿,帶動臨空制造、現代服務、航空物流等臨空配套特色產業聯動發展,助推宜昌成為三峽城市群中的“領軍者”。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巴航工業向澳大利亞豪華旅游集團交付亞太地區首架飛鴻300E公務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