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邦達機場跑道道面搶修側記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3年8月14日消息:“高寒缺氧”、“大雨滂沱”、“老西藏精神”這三個詞匯自邦達機場6月22日起因跑道大面積破損臨時關閉以來一直伴隨著每一位奮戰在跑道搶修“戰線”上的工作人員。昌都邦達機場海拔4334米,7月,在祖國大多數地區都已是酷暑高溫,然而,在邦達機場卻還要穿著棉衣,在這里進行大面積的跑道修補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加之高原缺氧,艱苦,這一簡單的詞語已經不能詮釋各方參與搶修人員所付出的努力。
諸多難題困難重重
在這次搶修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原定于7月底開航的邦達機場也因諸多困難推遲開航。
在施工還沒開始時,邦達機場高寒缺氧的環境就迫使3名工人不得不返回內地;施工剛剛開始,接連幾天就有四五個人暈倒在機坪上;機械設備到高原后使用的效能大打折扣,在邦達機場,這些設備最多只能發揮至內地60%的效能,同時又由于長時間連續運轉使各種故障頻繁發生,好多零配件在昌都也無法配備。
此外,時值雨季,頻繁的雨水給混泥土的澆筑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同時已經清理完待澆筑的倉內被雨水灌滿,給跑道修補本身增添了一道排水的工序;而雨季又使道路很多地方塌方,加之修路又對正常通行造成了影響。
此次搶修工作中主要的修補材料的生產廠家多在距離昌都2800余公里的安徽、1400余公里的云南及2900余公里的深圳,長途的運輸困難又成為了一道難題;而且這些需長途運輸的修補材料又是應急搶修材料,生產廠家幾乎都沒有庫存,必須訂貨后才能生產,且生產廠家少、產量也有限,不能及時供應材料。
另外,此次搶修的工期只有40天,但搶修的工程量由原先估計的1000多平方米,增加到6507平方米,所有參建的人員和設備都在超負荷的工作和運轉,甚至有時晝夜都在工作和運轉。工期短、工程量大,再一次體現出了這次搶修工作的艱巨。
精誠團結戰無不勝
“老西藏精神”,這是西藏人民的一種特有的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引領下,西藏民航人出色的完成了一項又一項艱巨的使命!使命艱巨,但卻光榮無比!為做好邦達機場關閉期間道面修補等相關工作,區局局長李漢成、黨委書記白珍曾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確保道面修補工作正常進行。區局還制定了《昌都邦達機場停航期間服務保障工作方案》,多方協調航空公司增加成都-林芝、拉薩-林芝航班,同時,考慮到部分進出昌都旅客換乘地面交通工具進出昌都的實際需求,區局還積極協調地面運輸部門保障好林芝-昌都及昌都-成都客運班車運營。6月21日下午西藏自治區政府就此事召開新聞發布會,區局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文斌,也就此次停航修補事宜進行了詳細說明。
搶修工作開始后,區局副局長袁灼瓊一直將“全力搶修跑道、盡早為昌都人民開通空中通道”牢記于心,為了在預定工期內完成任務,袁灼瓊副局長堅持帶頭駐守機場30余天,克服邦達機場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每天早上8點多就親臨施工現場監督指導跑道修補作業,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獨到的見解,并結合施工實際,適時調整搶修方向,期間,就算身體有恙,也堅持不下工地,就近在機場醫務室接受輸液治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搶修工作中區局及時聯系了具有高原場道施工經驗豐富的空軍第九工程總隊,該總隊也非常支持邦達機場跑道修補工作,同意參與修補工作,并把這項工作當成政治任務來抓,保證了搶修設備、人員、材料以及后勤補給等的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了施工進度,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為邦達機場跑道搶修工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各方施工和監管人員在袁灼瓊副局長的帶領下每天頂著烈日、大雨或冰雹施工12個小時以上,雖然大部分人被強烈的紫外線灼傷了皮膚,有的被混泥土腐蝕了雙腳。雨,應該說是這次跑道搶修工作的最大阻力之一,為了不耽誤工期,施工人員在下雨時就在跑道上就近躲雨,雨一停馬上進行施工。參與作業的人員心系大局,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咬牙趕工期,保證了邦達機場在如期順利復航,為恢復昌都空中交通、維護地區和諧穩定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經過40余天的緊張作業,共完成了修補跑道破損處3696處,累計6220.9646平方米,約1416.5272立方米的搶修任務。此時此刻,參與搶修的“藍天衛士”摸了摸干裂的嘴唇,看了看曬傷的皮膚、干枯的雙手,都只是會心一笑。7月31日昌都邦達機場通過了跑道驗證飛行和專家組的評估,跑道修補工作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于8月5日正式復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