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決單一道路連接問題 香港機場擴建有何用?

圖:23日,一艘躉船因“超過高度限制”而撞上連接馬灣和大嶼山的汲水門大橋。圖為工作人員搶修情況。(攝影記者:Jonathan Wong)
港府已在積極計劃在香港國際機場增建第三條跑道,但機場與市內其他地區的交通仍只依靠一條道路及一條鐵路連接。上周五(23日)晚發生的事件便突顯了這個問題:一艘躉船撞向汲水門大橋,導致大嶼山與機場連接的道路、毗鄰的亞洲國際博覽館和東涌一帶要暫時封閉,讓大橋進行安全檢查。這時候,除了乘搭渡輪或公交車迂回往返機場之外,就再無其他道路可以選擇,結果該區出現了逾兩小時的交通混亂──數千名旅客滯留機場或被困在來往機場的道路上,近100個航班延誤。雖然這些情況都是由罕見意外所致,但卻是赤蠟角機場落成17年以來首次發生。天有不測之風云,意外也的確會發生。
汲水門大橋落成至今,交通流量已增加八倍。截至七月,那里每日車流量達到近8.4萬架次。事發當晚,當局似乎沒有采取應急措施,讓乘客了解情況以減少混亂,或疏導來往機場部份交通。例如一對男女當時正乘搭機場快線,希望趕上國際航班。他們表示,由于事發后港鐵沒有提供清晰指引或資訊,感到相當無助。
因此,一起小意外導致的大混亂,已促使公眾呼吁政府加快步伐,興建來往機場的其他道路。值得一提的是,連接赤蠟角和屯門的隧道還要待三年才落成。
更諷刺的是,如果立法會議員(包括通常支持政府的民建聯議員和一些泛民人士)當年沒有否決董建華班子提出的10號干線方案(包括一條橋在內),香港可能早就有了另一條連接機場的道路。當時議員否決議案,或許考慮到香港已為現有道路設施投入巨資。議案被否決,管理大橋的公司當然感到高興。如今,香港計劃將非常繁忙的機場擴建50%,并討論在大嶼山開發更多住宅項目,但該區卻仍然只依賴目前的單一道路及鐵路連接香港其他地區,這是不合理的。現在當局應以迫切的態度重新討論在該區增建交通設施,并積極制定應變方案,以便一旦周五事件重演,當局能夠應對。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