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北京新機場工程建設和運營籌備穩步推進
8月30日,隨著最后一罐混凝土澆筑完畢,北京新機場綜合交通中心工程主體結構實現全面封頂。綜合交通中心是北京新機場這個樞紐中的核心,是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定位得以實現的關鍵工程,也是臨空經濟的起點。這一里程碑式節點的實現是新機場人五年來砥礪奮進,堅定前行的生動體現。
五年來,北京新機場從立項批復、規劃編制到征地拆遷、開工建設,到如今,一座現代化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拔地而起,航站樓“鳳凰展翅”的造型挺拔優美,蔚為壯觀;從高空俯瞰,北京新機場的輪廓、“三縱一橫”的跑道布局、航站樓的整體模樣在首都南部躍然呈現。
披荊斬棘,把習總書記關懷化作前進的動力
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北京新機場的建設和運營籌備工作。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了正在建設中的北京新機場。習總書記指出,新機場是首都的重大標志性工程,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必須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繼續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樣板。
習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是對新機場前期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給了新機場人下一步繼續建設運營好北京新機場極大的信心和動力。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幾年來,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這個集體以“引領世界機場建設、打造全球空港標桿”為己任,遠離市區和親人,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甘于奉獻,默默地在首都正南方50公里的京冀交界處譜寫一曲“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的新篇章。
五年來,新機場指揮部砥礪前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階段性勝利:2012年3月,《北京新機場預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至國務院、中央軍委; 2012年12月22日,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發文批復北京新機場立項;2013年7月30日,《北京新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報送國家發改委;2014年5月4日,張高麗副總理聽取新機場前期工作匯報,做出重要指示;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新機場可研報告;2014年9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會審議通過新機場可研報告,并強調了9個方面的工作要求。至此,北京新機場成為第一個由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通過的民航工程,史無前例,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化作了鼓勵新機場人不斷前進的動力。
“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狀”、首都機場集團“四好”標桿領導班子……一個個榮譽稱號的獲得,是對新機場指揮部各項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新機場人做好后續工作的激勵。“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善始善終,再創佳績”,新機場人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全力建設好北京新機場,扎實做好運營籌備工作,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服務雄安新區建設這個“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服務民航強國戰略,努力向黨中央、民航局黨組和全國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穩中求進,把大眾矚目凝成進取的信心
北京新機場的建設,得到了國內外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大眾的矚目凝聚成了建設運營好這個百年工程、世紀工程的信心。首都機場集團公司作為項目法人,“舉集團全力”落實各項部署。新機場指揮部倒排工期、攻堅克難,截至目前,一個個工程節點穩步實現:
飛行區工程:2014年12月26日正式開工。截至2017年7月,土方工程、強夯、沖擊碾壓等均已完成工程總量的90%以上;跑道、滑行道的道面混凝土澆筑和管線、房建等工程建設有序進行。
航站區工程:2015年9月26日開工;2017年3月16日,航站樓混凝土結構封頂,共澆筑混凝土166萬立方米;2017年6月30日,航站樓鋼網架結構順利提升合攏;2017年8月30日,綜合交通中心主體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目前,航站樓正在進行屋面和玻璃幕墻安裝,計劃于年底實現封頂封圍,進入內部精裝修、機電設備安裝等工作階段。
市政交通配套工程:2016年10月12日開工。截至今年7月,橋梁樁基等工程完成超過90%,進出場高速路高架橋等已初具雛形。
與此同時,機電工程、弱電信息工程、軌道代建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實施。空管、供油、航空公司基地等工程正加緊實施。綜合配套方面,高速公路、高鐵、城鐵、安置房、生態環境等工程也在有序推進。
在運營籌備方面,集團公司落實“建設運營一體化”理念,統籌推進北京新機場運營籌備工作。目前,新機場運營籌備分為經營規劃、航空業務、航站樓業務、飛行區業務、公共區業務以及人力資源等多個工作小組,正在倒排時間,構建問題管理、科學管理機制,扎實抓好工作計劃的落地。
科學統籌,把百年民航智慧融入建設運營
北京新機場服務國家戰略,瞄準世界一流,融入百年民航發展智慧,全面展現我國民航自主創新的最新成果、最高水平,實現多項世界一流。
在綜合交通方面,北京新機場著力打造“五縱兩橫”的綜合交通主干網絡。在航站樓下方,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南北集中縱貫穿越,軌道交通在航站樓地下二層設站,真正實現了空陸側交通“無縫銜接”和“零距離換乘”。
航站樓設計方面,主航站樓采用中央放射的五指廊構型,指廊短,空側延展面大,在擁有更多近機位的同時,做到旅客安檢后從航站樓中心到最遠端登機口約600米,步行時間不到8分鐘,效率優于世界同等規模機場。
航站樓流程首次采用雙層出發設計來滿足大量的陸側車道邊需求,部分機位采用國內國際混用,設立中轉手續集中辦理區,中轉流程更加便捷。
航站樓體現我國傳統經典建筑元素,候機區兼顧室內外特點,位于五指廊端部的外部空間分別以絲園、茶園、瓷園、田園和中國園為主題,呼應絲綢之路內涵,為旅客帶來中國園林式的候機體驗。
為保證航站樓結構的抗震安全,設置了約1200個橡膠隔震支座和彈性滑板支座,降低了底部軌道震動對上部結構的影響,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隔震建筑。
跑道構型方面,本期建設的4條跑道采用“三縱一橫”全向構型,在國內尚屬首次。這個構型適合京津地區的空中運行特點,減少飛機空中運行時間和地面滑行距離,有利于提高空地一體運行效率,并減少對周邊區域的噪聲影響,是實施綠色機場建設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智慧機場方面,在數字化機場的基礎上,構建智慧機場Airport 3.0,利用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及存儲、個人智能終端、虛擬可視化技術等,打造多方協同、信息共享、智能決策的智慧機場。
海綿機場方面,對水資源統一規劃,設置總容積280萬立方米的調蓄水池,雨、污分離率和處理率均達100%,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30%,致力于建成復合生態水系統高效合理運行的“海綿機場”。
此外,北京新機場在空地一體化全過程運行仿真、開放式街區設計、綠色機場、數字化施工管理等方面均有創新實踐。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