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機場改擴建工程竣工投運
9月21日,經過2年不停航施工建設,全國首個高高原軍民合用支線機場改擴建項目——格爾木機場改擴建工程竣工投運。青海省常務副王省長王予波宣布工程竣工投運,省發改委主任吳海昆,海西州委常委、格爾木市委書記王勇,西部機場集團副總經理姜世卓,民航青海監管局局長孫劍岷,青海機場公司總經理魏博平等出席投運儀式。
格爾木機場作為二級永備軍民合用機場始建于1969年,1974年民航格爾木站正式組建,格爾木機場由此發展而來。2003年、2013年機場先后對飛行區跑道、航站區等主要建筑單體進行了加固和改造,增設了盲降和助航燈光設施,使格爾木機場具備了夜航能力。建成至今,格爾木機場運行已近50年,是全省使用時間最長的機場,期間歷經改建、停航、復航。隨著青海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大,格爾木機場也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十二五”期間,格爾木機場運輸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平均增幅達到15.9%、14.2%、54.7%,2013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萬人次,2016年達到14.9萬人次。目前,格爾木機場運營有東航、藏航至西寧、西安、成都、拉薩4個城市的航班。
為滿足格爾木機場生產發展,改變機場落后設施設備制約當地民航業發展的現狀,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對格爾木機場進行改擴建的重要決策,2015年,格爾木機場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復,2016年3月全面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4.3億元,按照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75萬人次進行規劃設計,飛行區指標為4D級。新建成的航站樓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停機坪達4.2萬平米,擁有3部廊橋和12個停機位,配套新建航管樓、貨運庫、消防救援站等。工程于2017年9月5日通過竣工驗收,9月15日通過行業驗收。
格爾木機場作為西北地區運行機場中設施最老舊、設備最落后、航站樓規模最小、塔臺運行方式最陳舊、場區建設標準與現行要求差異最大的支線機場,自開工建設以來,面對建設與運行作業面交叉多、設施設備改造方案復雜、不停航施工安全壓力大、軍民航協調難、批復投資小等困難,機場建設者充分發揚“不怕困難、不畏艱辛、敢于拼搏、敢于勝利”的精神,以高標準建設支撐跨越式發展,加強前期方案論證,強化施工組織管理,加大建設與運行協同,在確保質量優質的前提下,攻堅克難,科學管理。其中,航站樓建安工程于2016年獲得“省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示范工地”稱號。
改擴建后的格爾木機場充分體現出“安全、人文、價值、綠色、智慧”五個機場的建設理念,新航站樓造型是展翅翱翔的雄鷹,正立面如同一輪初升的紅日,兩側潔白的哈達體現了包容、廣納四方賓客的熱情。航站樓內大廳吊頂的水波紋狀與蒙古語中“格爾木”寓意河流密集的地方相契合。到達大廳立面背景墻造型,凸顯了海西戈壁流沙的景觀。衛生間分別設置胡楊、昆侖山、鹽湖、雅丹、可可西里等彩畫裝飾,彰顯地方特有的自然景觀。建設體現出環保理念和綠色發展意識,機場周邊綠化灌溉以渠道水為主,電熱能供應采用新能源設備及新型材料,航站樓內空調、照明實現智能控制。此外,機場設置有人臉識別系統,具備一證通關服務功能,通過互聯網絡實現生產運行監控一體化。改擴建后,格爾木機場生產運行方式、設施設備配置在西北地區支線機場中屬一流水平。
近年來,青海機場公司緊緊依托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航線網絡構建全面突破,機場布局建設提檔升級,今年公司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600萬人次,西寧機場三期工程、新建青海湖和久治機場將陸續開工建設,“通廉航空”帶動區域經濟互通互融,“一主八輔”機場布局落地生根,發展空間不斷拓寬,航線網絡大力拓展,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帶動下,日益壯大的青海民航已逐漸成為服務青海省“一帶一路”建設的橋頭堡和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
今年,格爾木作為穩疆固藏和連通西藏、新疆、甘肅等省區的重要節點城市,被列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格爾木機場改擴建工程的竣工投運,不僅有力提高了機場安全裕度、保障效率,為民眾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還將推動機場擴容和軍民航協調發展,促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加快發展,鞏固青藏高原區域次中心機場的地位,從而更好地服務海西地區乃至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對格爾木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交通要道產生深遠影響。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