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平:三萬英尺傳道授業 腳踏實地因材施教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中國民航,有這樣一群專門教導飛行員的“老師”,他們,叫做飛行教員。東航四川分公司的劉智平就是其中一員。
人生軌跡本是體育老師 機緣巧合“大畢改”進入民航
在未觸及到“飛行”這個概念以前,按照原本的人生規劃,劉智平在大學畢業后將按部就班成為一名體育老師。然而,學校里一次偶然的招飛經歷,讓劉智平憑借自己出色的綜合素質脫穎而出,就此,成為東航四川分公司的“大畢改”生(大學生畢業后轉飛行員)。
從學員到教員,劉智平接受了大量的CBT地面課程、模擬機訓練,同時也積累了多年的航線運輸經驗,除此之外,每半年一次的復訓考核以及轉升檢查、依次取得私人飛行執照、商業飛行執照、多發儀表等級和航線運輸駕駛執照…每一次的考驗都至關重要。
被聘為A320機型A類教員后 大學教育學知識更深嵌入飛行駕駛
正是因為深知飛行員成長過程的艱辛,2017年4月,劉智平被聘為公司A320機型A類教員后,大學所接受的教育學知識在飛機駕駛上有了用武之地。作為飛行上的老師,劉智平變得更加耐心細致,對學員的教導也講究“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在東航四川分公司的飛行分部,延續了航校“傳幫帶”的習慣,飛行學員在正式開飛,即進入第二副駕駛階段后將會被分配給一位機長教員,帶教直到轉升至下一階段。在劉智平看來,“飛行技術是一個“硬”能力,轉升成長有快有慢,在苦練精飛以外,還要學會有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有的學員在理論上很強,但在實際操縱飛機的時候反而會露怯。”
在教學以外,作為負責航班調整的分部副經理,劉智平更多時候選擇去傾聽飛行員的心聲。就這樣,通過在生產運行中了解到的飛行員生活的一面,成為劉智平“因材施教”的積累。
赴涼山支教 感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有面對人生的實力和勇氣
今年暑期,劉智平和女兒一起參加了涼山州教育基金會組織的普格縣特爾果中心校夏令營支教活動,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他將自己在民航成長的故事分享給了孩子們,“在講課的時候,看到孩子們向往的眼神,我感觸特別深,我想讓孩子們眼里的渴望變成他們夢想的動力。”
在劉智平的眼里,“教育各有領域,方法不一,但總有相通之處,那就是在汲取知識后擁有富足的精神世界。就像飛行,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飛行以外的才是生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有面對人生的實力和勇氣。(易崇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北海機場開展消防技能競賽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