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機場集團:打贏藍天保衛戰 共建“綠色機場”
為落實民航局《民航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加速推進綠色機場建設,江西機場集團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綠色機場建設作為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力爭將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建設成為國內具有示范意義的綠色區域樞紐機場,并在支線機場積極探索實踐“綠色機場”建設。
機場建設堅持綠色規劃
在機場的規劃、設計、建設中,江西機場集團注重引入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運行高效、綠色發展”的綠色機場理念貫穿于機場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具備“綠色基因”的規劃設計為江西“一干六支”機場實現環境友好和節能減排效應打下堅實基礎。
2019年10月竣工投用的南昌昌北國際機場T1航站樓整體改造工程按照一星級綠色建筑實施,目前正申報江西省一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T1航站樓內設置能源管理系統,對建筑內電氣系統的運行信息予以采集,顯示、分析、處理維護及優化管理,實現對建筑物進行能耗檢測、能效監管的綜合智能管理。T1航站樓改造工程中注重環保,高性能建材如碳纖維利用率達20%,本地建材利用率達80%,可再利用環保建材使用比例達20%。并通過將原電動排煙系統改造為屋面機械排煙,西側外墻只需更換玻璃,避免了西側外墻結構全部拆除重做,不僅降低運營過程中能耗,還減少了電動排煙窗的設置。
支線機場方面,上饒機場航站樓于2019年1月獲得國內首家EDGE綠色建筑機場項目認證證書。航站樓采用地源熱泵系統,通過與末端系統地熱相交換為航站樓提供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相比傳統燃氣鍋爐實現節能約30%,帶來顯著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實現了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水平衡,進行飲用水和中水分離,對雨污水充分回收利用,航站區各類污、廢水經三級處理后回用于澆灑、綠化、洗車及沖廁,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質處理”的原則設計和建設排水系統,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綜合利用設施和中水回用系統,節約自來水用量約50%。
上饒機場生態環境實現自然綠化、復層綠化與垂直綠化,加大綠化植草密度,航站區綠化率為41.22%,飛行區綠化率為66.59%,遠高于國家標準。
贛州機場新建的T2航站樓按照一星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新航站樓使用能耗管理系統、電力監測系統針對機場運營當中的水、電和供暖等消耗資源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實現能源分配合理化;集中照明控制系統通過對節能減排的集中管理,節省人力物力。
新建6個配有橋載式電氣源設備的新型登機廊橋,為靠橋飛機電力及空調服務,節省航空燃油的同時大幅度減少了高污染尾氣和高噪聲,積極推進APU替代工作,替代使用率達到100%;機場專線168皆為新能源汽車,助力綠色機場建設。
節能環保機場與自然和諧共生
試點光伏發電項目。南昌機場2018年底試點建設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利用車棚頂加裝光伏發電模塊(裝機容量20KW/h),2019年1月5日投運,5個月實現發電量6370度,節約0.8噸標煤,預計全年發電量1.2萬度至1.5萬度,折合機場用電成本0.8萬元至1萬元。
宜春機場采用分步式光伏電站,2016年8月投運至今,電站持續穩定運行3年,已發電46.7萬度,產生節能效益56萬元,減少能源支出16.8萬。
用能設備節能技改。為實現航站樓運行節能降耗,南昌機場從2016年起對T2航站樓內照明燈具進行逐步改造。截至2018年,T2航站樓累計更換LED燈具2418套,機坪高桿燈供電技改完成18桿,累計節約用電量60余萬度,累計節省金額約40萬元。對目視助航設施設備LED燈具進行改造,目前已完成燈光標記牌改造133套,滑行道邊燈改造531套,年節電量約9萬余度,年節省金額約6萬元。
作業運行“油改電”。重點推進落實新能源車輛的應用,將其作為重點工作,抓好新能源車輛的推廣應用。南昌機場目前已在3個區域設置49個新能源車充電樁。2017年初,南昌機場與環球汽車共享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主動引進共享新能源汽車,在停車場內設立了20個共享新能源汽車專用車位,并協調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引導員工、旅客使用共享汽車。
2019年5月,南昌機場以2輛配餐車、1輛污水車作為試點進行尾氣改造,并對改造后的車輛尾氣排放情況開展實時監控,車輛尾氣排放均處于完全達標狀態,達到了預期改造效果。8月起,機場針對國三及以下的全部內場車共計138輛統一進行尾氣改造,力爭2019年完成全部車輛的60%(約83輛),2020年實現100%車輛尾氣達標工作。
橋載電源使用推廣方面,南昌機場在二期建設T2航站樓時,已對所有廊橋安裝了橋載設備,并于2014年實施了使用橋載設備替代飛機APU項目。目前,南昌機場所有廊橋均已安裝橋載電源共計26套,并已逐步投入使用。
構建友好室外環境。2017年,南昌機場實施了鍋爐動力燃料的油改氣項目,并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經測算,2018年全年南昌機場中央空調運行共計使用天然氣總量為82.4萬立方米,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6.72噸,年節省費用約90萬元。實施了中央空調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通過動態調節確保空調系統時刻保持舒適的前提下節約能耗,改造完成后年節能率不低于15%。按照2018年制冷用電量758萬度,采暖季耗氣量64.3萬m³核算,2019年中央空調使用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18噸。
為旅客提供低碳、便捷的綠色出行體驗
加強前瞻性技術應用,全面實施信息共享,分階段推進智能辦公、智能運行、智慧云平臺、智慧商業體系建設,圍繞航班流、旅客流、行李流、貨運流、交通流等各方面實現機場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旅客體驗。
力推“無紙化”服務提質升級,江西“一干六支”七個機場全部實現全流程無紙化通關。其中,南昌機場設置人臉識別系統,安裝二維碼身份證核驗設備,增加自助服務設備數量,提高旅客提供自助式服務體驗,今年1月~8月,南昌機場自助值機率從40%提高到69%。T1航站樓設置14條自助通關通道,最快只需10秒鐘即可通關。
贛州機場新航站樓提升自助設備普及率。T2航站樓新增2臺自助旅客問訊設備、8臺自助值機設備、2臺自助托運設備、2條自助安檢通道和2個自助登機口,無紙化通關實現了環境友好。同時每個自助登機口設有2條自助登機通道和1條人工登機通道,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旅客提供低碳、便捷、舒適的綠色服務體驗。
其新使用的生產運營管理系統,針對不同層級的用戶,提供不同的功能:為一線員工提供便捷實用的操作平臺功能,為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的監督管理功能,為決策層提供實時、準確的數據分析和輔助決策功能。生產運營管理系統能自動分配機位、登機口、行李轉盤和人員等資源,有效地減少航班計劃制作時間、對講機及電話的使用量,實現飛機、人、貨郵行的高效運營。
吉安機場新航站樓風格融入井岡山紅色文化和吉安廬陵文化,設置5臺自助值機柜臺,安排紅色服務志愿者,讓往來旅客感受“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的美好體驗。
推進跨航司中轉服務工作。為不斷提升中轉旅客出行體驗,完善中轉業務功能滿足出港旅客的中轉行李直掛需求,南昌昌北國際機場主動申請國內中轉旅客跨航司行李直掛服務試點,7月24日,正式獲批成為國內29家試點機場之一。目前,江西省內干支聯運及省外的跨航司行李直掛功能均已具備,各項試點功能均已完善。通過與機場、航空公司積極溝通,已在南昌-贛州、南昌-西安航線實現中轉旅客行李直掛,為旅客提供便捷出行服務。
健全投訴服務管理體系。2018年,江西機場“一干六支”7家機場全部完成了與民航局投訴管理系統的對接工作;并開通了江西12315直通平臺,建立消費爭議快速和解綠色通道。為旅客搭建在線投訴平臺,專人負責投訴系統的管理,及時錄入機場投訴電話受理的投訴,及時分流處理并全流程跟蹤,有效減少了投訴升級。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南航航班上昏迷旅客的家屬感慨:“幸好有你們在……”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