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機場“130模式”:現場轉運“無癥狀但高風險旅客”
在嚴防境外輸入的浦東機場戰“疫”一線,除了“120模式”外,還有一個“130模式”。
原來,上海海關在登機檢疫時,對于有明確癥狀旅客啟動“120模式”,即直接由等候在機坪的120車輛轉運至指定醫療機構。但隨著防控不斷升級,3月12日起,對于被海關甄別為“對癥狀不明顯但有旅居史、風險較大”的入境旅客,則需通過大巴轉運至指定隔離點,實施醫學觀察,此即“130模式”。
3月25日,旅客正在登上浦東機場130轉運車
承接“130模式”,使得浦東機場消防急救保障部在“醫療出診、測溫及醫學處置、全流程消毒、急救引導轉送”職責之上,又疊加了新任務。為了“130模式”,消防急救保障部兩頭穿梭,一頭對接海關、邊檢、疾控等部門,一頭對接浦東新區目前35個集中隔離點,并專設接收組和轉運組。
浦東機場消防急救保障部正和海關、疾控等部門進行人員核對、交接
接收組,負責與海關、邊檢、疾控部門緊密配合,及時了解當天轉運人員信息。一旦接到轉運任務后,接收組立即前往設在T1、T2航站樓和衛星廳的遠機位到達口,與疾控部門進行人員核對、交接,與轉運組一同引導旅客登上大巴;而轉運組,則負責再次清點、核對并轉送旅客前往核酸檢測點,待旅客核酸檢測后,再隨車轉送旅客前往隔離觀察點,實現與隔離觀察點人員的交接。每次轉送中,均有3名轉運組人員隨車保障。
機場接收組正與疾控部門進行人員核對、交接
根據目前流程,消防急救保障部將完成核酸檢測的旅客送至臨時隔離觀察點后,根據測試結果,還要將顯示陰性的中轉旅客接回機場。在此環節中,安檢護衛保障部挑起重任,確保對入境旅客實現100%識別分流,有效管控。
貫穿“130模式”全程,則有浦東機場交通保障部的全情投入。這里從來都是精準分流,實施封閉式區域管理,針對重點地區旅客轉運流線,特設長達3000米的封閉式通道,嚴控隔離旅客進入清潔區;這里從來都是“車等人”,轉運點5輛大巴、2輛中巴實時等候,同時每天確保有120輛大巴作為備車儲能;從來都是“人防+技防”雙重保險,人跟人防走失,逐一核對、人單同步交接,還有專人全程跟車陪同。
機場轉運組正在轉送旅客前往核酸檢測點途中
交通保障部還開辟了專門區域,供全市16區及江浙皖三省工作人員作為休息及用餐場所,每天提供三餐及夜宵點心,24小時確保茶水供應,并與16區和三省駐點工作組建立每日例會機制,根據轉運要求變化,實時召開研討會、部署會,堅決做好托底保障。截至3月25日,在浦東機場“130模式”下,已轉運253批次,共計3490人。
浦東機場交通保障部為地區組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張忠政:堅守一線,擺渡“戰疫”的希望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