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務父子兵: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的父親是一名機務,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機務。油污、汗水、早出晚歸、常不見人影,這是我小時候對父親的印象。后來我才知道,父親的工作是守護飛機的安全,保證萬千旅客的安全出行。對此,我感到無比自豪。我一直把父親作為我的榜樣,直到有一天,我長大了,也成了一名機務。”這是東航技術浙江分公司機務雷躍眼中的父親。父親雷榮健就像雷躍面前的一座高山,他向父親請教技術、探討難題,更多的是學習父親對待工作的那份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的精神。自雷躍成為一名機務之后,他的目標就變了,他要跨越父親這座高山,成為讓父親自豪的機務,成為讓父親自豪的兒子。
△雷躍與父親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東航技術公司,像雷榮健、雷躍這樣的機務父子兵還有許多。伴隨著剛剛過去的父親節,讓我們走近這一個個薪火相承的故事,去聆聽兩代機務人的聲音。
父親是我心中最挺拔的山峰
△陳博的父親
陳博是東航技術公司山西分公司定檢車間的一名員工,她的父親陳平士是一名東航老機務。“我的父親曾多次榮獲東航優秀黨員、最佳員工、安全標兵等稱號,更是獲得過山西省總工會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章”。在陳博眼中,父親是她的前輩,是她的榜樣,更是她的英雄。
航線部帶班主任老陳愛“較真”,愛“拼命”。他曾發現登機門防風鎖的固定銷與防風鎖拉桿不平,有約1毫米的凸起,從而檢查發現防風鎖機構保險螺桿斷裂,保險墊片丟失。
老陳曾在47歲那年和同事一起在雨中奮戰了40個小時,成功為飛機排故并且沒有丟失一個螺桿,沒有損壞一個零部件。雖沒有高深的學歷背景,老陳卻憑著愛崗敬業,在機務這個行當里留下了一個個讓人拍手稱贊的故事。
這些都讓女兒陳博覺得父親很了不起。“他是我心中最挺拔的山峰,我向往成為他那樣的人,便也踏入了維修行業。追隨著他的腳步,才明白機務人的職責與堅持,理解他下班回家后累到一句話都不想說的辛苦”。
父親讓我見識了機務精神
△辜漢與父親
這是一個關于東航60歲同齡人的真實故事,也是一個關于父子兩代人的感人故事。
作為一名東航機務老員工,辜連水見證了東航發展的脈絡,親歷無數讓人銘記的光輝時刻。從維護運5、運7到福克100,再到空客A320飛機,他的一生已然與東航聯系在一起,而他與東航的情緣也在孩子的身上得以延續。
如果說,在機務平安工作一輩子是辜連水給自己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那么兒子子承父業則讓他倍感欣慰。當初兒子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在準備擇業時,母親作為機務家屬,深知這份工作的不容易,不想讓孩子像父親那么辛苦。不曾想,從小就以父親職業為豪,經常到父親工作室玩耍,對工具、圖紙、飛機充滿興趣的辜漢早就立下了志愿,要做一個像父親一樣的人。
辜連水雖然心里充滿了欣慰,但仍舊嚴肅地向兒子提出一個個要求:工作一定要認真仔細,不能有半點兒馬虎;一定要多向師傅請教,在業務上要精通;一定要嚴格遵守單位的規定,做手冊員工……在父親的嚴苛教育和細心關懷下,辜漢的自律性、堅韌性都很強,這為他適應機務環境、在機務崗位上盡快成長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就這樣,父子倆堅守著不變的崗位責任,傳承著一樣的職業精神,不輟前行。
父親的故事一直鼓舞著我
△陸瀟與父親
陸瀟是東航技術公司飛機維修部的一名女機務。在陸瀟幼年的記憶里,父親好像是萬能的,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難題。父親1972年參軍,在28年的軍旅生涯中,與藍天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得一個嚴冬的深夜,一架戰機在夜航落地后被發現煤油壓力傳感器出現故障,而戰機馬上又要執行新的飛行任務,因此必須立刻進行緊急排故。然而,由于檢修設備有限以及機型情況制約使排故工作碰到了挑戰,需要檢修人員進入極其狹窄的進氣道進行。
陸瀟的父親毫不猶豫地脫下棉衣褲,在北方深冬寒風凜冽的機坪上,只穿一套襯衣褲就進了進氣道。這一空間狹小到人體根本無法動彈,父親就讓戰友把自己直挺挺地塞進去,摸索著測壓、查線路、調試……當戰友們把陸瀟的父親從進氣道里拽出來時,僅有的一件襯衣蹭到了胸口以上,整個胸腹部緊緊地貼在了冰涼的鋁皮進氣道上,皮膚幾乎被粘住。
“什么也不說,胸中有團火,一顆滾燙的心,暖得這鋼槍熱;什么也不說,祖國知道我,一顆博大的心,愿天下都快樂!”在陸瀟身邊,父親常說,每天親眼看著最后一架飛機平穩落地心里才能踏實,這淡淡的一句話卻滿溢著無限深情。
在父親從事航空工作整整28年后的今天,作為女兒,陸瀟也成了一名光榮的機務人。是巧合,更是夢想所至!唯一不同的是,父親捍衛的是祖國領空的安全,而女兒捍衛的是旅客的安全。當陸瀟穿上那身機務工作服,她不再是柔弱的女生。扎起秀發,揣上航前、航后檢查單,推上工具車,和父親一樣,陸瀟心中也充滿了力量。
父親把接力棒交到我手中
△范志欽與父親
小范,名叫范志欽,一個標準的“90后”大男孩兒。和所有同齡人一樣,小范陽光、爽朗、自由,愛打游戲,愛看電影。但除了“90后”這個身份外,小范還有另一個身份,他是東航技術虹橋維修基地定檢部的一名新機務。
老范,名叫范劍鳴,一個標準的“60后”老爸,是東航技術虹橋維修基地航線部的一名老機務,做事一絲不茍,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
在小范小時候,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父親因為工作的關系,只能由小范將媽媽送到醫院。那時面對爸爸的工作,小范完全不能理解,而媽媽卻反過來安慰他說,這是爸爸的工作,保障飛機的安全更需要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雖然老范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對兒子的教育都十分嚴格,但說起來,這對父子更像是一對好哥們兒。小范小時候,老范時常會帶他去上海龍華機場看飛行表演或是去機場附近看飛機起降,小范深受父親的影響,對飛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立志要成為一名機務人。高中畢業時,小范愣是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回主,選擇了上海民航技術學院的機務專業。2017年,小范從學校順利畢業后接過了“接力棒”,正式踏上了他的機務生涯。
就像所有的“60后”一樣,老范總是喜歡在兒子耳邊嘮叨,教育兒子機務工作無小事,在工作中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實實、嚴謹細致。就像所有的“90后”一樣,小范也總是嫌棄老爸的“碎碎念”,但他卻早已將父親的叮囑牢牢地記在了心中。如今,兩代機務人在機坪一線并肩奮戰著,父子倆一個在跑道的這頭,一個在跑道的那頭。
老范的機務生涯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而小范的機務生涯才剛剛開始。老范把小范看作自己夢想的延續,小范把老范看作自己要超越的目標,兩代機務人的故事還在繼續。
6月,機坪的溫度正在不斷攀升,機務人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中又一個極具挑戰的任務——旺季保障。面對一個又一個挑戰,在這片炙熱的機坪上,一代代新老機務正在不斷更迭,而機務精神也在這傳遞間生生不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