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雄:用創新開放共享提升出行體驗
“民航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創新,創新是一個試錯的過程,需要有寬容的心態;創新也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過程,需要有堅持的精神;創新更是一個精雕細琢的過程,需要用時間來打磨。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產品、更先進的技術,為民航高質量發展服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崔志雄在談論創新對民航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時說。
作為民航系統的重要國企,中國航信將如何創新以促進民航高質量發展呢?
崔志雄介紹,中國航信在民航科技創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同民航的神經系統,是一個重要支撐。他提及中國航信的幾項創新成果:一是研究開發了新一代旅客服務系統,有利于航空公司更好地為旅客提供服務。二是在智慧機場建設方面,推出了“人證合一”核驗系統和“航信通”快速通關產品,今年“航信通”將在32個千萬級以上機場進行推廣。三是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推出了“航旅縱橫”產品,使旅客能及時掌握航班動態,方便了廣大旅客出行。四是在行李管理方面,正在研發試驗新產品。該產品運用了RFID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讓旅客能實時跟蹤托運的行李,就像查詢快遞包裹信息一樣,可實時了解托運行李的狀態,比如行李到什么地方了,還有多久能提取等。
如果說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那么開放和共享則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及必由之路。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崔志雄提交了《關于加強交通信息互通互聯,提升人民群眾出行體驗》的提案。他是有感而發——今年春節,海南“大霧困島”,各種出行方式沒能有機統一結合。他認為,如果民航、鐵路、公路、水路能夠有機結合,就能有效緩解甚至解決當時出行難的問題。
近些年,民航、鐵路、公路、水路在各自領域為旅客出行做了不少努力。民航推出了“跨航聯程”,鐵路推出了“異地票、聯程票、往返票”,公路推出了“一票聯程”等。但目前交通行業“信息孤島”現象嚴重,民航、鐵路、公路、水路旅客出行信息不能互通互聯,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高品質、個性化、多樣化的出行需求。特別是在國慶、春節等出行高峰和遭遇極端天氣影響的情況下,大家對多種交通出行方式組合的一站式購票、中轉換乘、退票改票、延誤變更等服務的需求十分強烈。
為此,崔志雄提出了以下建議:首先,加強旅客出行信息一體化管理。建議交通主管部委制定旅客出行信息的確權、開放、流通、交易制度,建立交通行業旅客出行信息標準和共享規范,打破民航、鐵路、公路、水路信息平臺分割運營的局面,真正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使他們在多種交通方式組合上有更多的選擇。
其次,推動建立國家級旅客出行信息服務平臺。使旅客能夠在一個網站或一個手機應用上,實現多種交通出行方式組合的信息查詢、預訂、支付、退票、簽轉等功能,做到一票到底、一站服務。通過建立這樣的平臺,逐步實現旅客出行信息的“四統一”,即統一客票格式采集、統一數據標準存儲、統一技術規范共享、統一安全措施保護。
最后,促進旅客出行信息服務平臺健康良性發展。既要政府引導和政策鼓勵,又要創新體制機制,在政府的指導約束下提供出行信息服務。國家級旅客出行信息服務平臺要實現集約化建設、低成本運行、中性化服務、市場化運作。
崔志雄說,科技創新是民航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航信將繼續為解決旅客痛點,提升旅客體驗不斷努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柳芳連任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