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榮生:民航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通航市場前景廣闊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5年,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新建民航機場46個。 可以說,在砥礪奮進的5年里,機場建設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各地政府積極建設機場,那么,民航對地方經濟發展有怎樣的作用呢?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秦榮生認為,民航首先能給地方帶來客流,無論是旅游度假人群,還是商務人士。并且,民航帶來的是相對比較高端的群體,能在當地消費。民航發展以后,當地的餐飲住宿、旅游業也都能隨之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秦榮生 陳軒棋攝
其次,民航能改善地方營商環境。通過其他交通方式需要花費幾十個小時的路程,或許坐飛機一兩個小時就到了。所以,雖然現在一些地市的中小機場每天只有幾個航班,本身可能是虧損的,但政府出于綜合收益考慮,仍然要修建機場。有了機場,對招商引資,對相關產業的帶動,都有很大的好處。民航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很多地方政府是看得很清楚的,民航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在看到民航大力發展的同時,秦榮生認為,我國通用航空發展還很落后。公務飛機、私人飛機還很少,我國目前的通用航空器數量只相當于美國1927年的水平——2000架。這也跟空域資源受限有關,如果空域開放了,通航市場會很大。此外,現在大都只是將飛機作為一種交通工具,但它還有很多與娛樂相關的發展前景,例如跳傘、純粹為了樂趣的飛機駕駛等,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中等收入者都可能有這個消費需求和能力。
作為航空公司白金卡會員,秦榮生對民航服務有著豐富的體驗。他認為中國民航的硬件設施——例如機場——在全世界都已經算很好的了,機上服務也不錯,并且現在航班準點率比以前高了,或許跟出現高鐵這個競爭對手也有關系。他說:“1000公里以內的行程,如果航班延誤多,我就不選擇飛機出行了。”
他建議,如果出現了延誤,航空公司必須準確及時地把真實信息通知到旅客,讓他們有預期。
他表示,旅客也會考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延誤,客觀原因比如打雷下雪,怪不了誰,但如果是航空公司自身的原因,沒有及時解釋,沒有及時采取相關的安撫措施,旅客當然會生氣。而無論航空公司有什么樣的過錯,作為旅客,打砸機場設施這種行為都不可取,可以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投訴。這跟旅客本身是否具備遵紀守法的素質有關,是全社會的道德問題,也是文明程度的問題。未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文明程度也會不斷提高。“現在跟10年前比已經大不一樣了,再過10年肯定會更好”。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