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我的787機型改裝心路
這次組織安排我去787機隊工作學習,與我而言無疑是感知了一番新的天地。行文于此,也談不上是心得,只是覺得有必要道一下心路歷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我是一個不擅長接受新鮮事物的人,有時候覺得自己比較循守于前人的路,執著于自己熟悉的方向。起初對于改裝這件事我的內心其實是有些抵觸的,認為沒有太大的必要去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態,因為現在的收入以及737機型未來的前景,包括放機長的速度,對于一個初出茅廬的副駕駛而言是可觀的,我們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升級,5年左右成為一名合格的機長不是太大的問題。我的心里當然也是這樣計劃的,所以突如其來的改裝安排,打亂了我對人生的初步規劃,我非常的糾結,這樣折騰是好還是壞,是對還是錯,我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是一個職業飛行員的素養,于是我帶著這種矛盾的心緒,去參加了改裝。
787機型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客機,沒有之一。它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剛開始接受改裝的我接觸模擬機的第一感覺就像是“土包子”進城了一樣,原來這個也可以自動化,那個也可以操作起來如此簡易。相比之下,737機型的程序還是要復雜得多,電門也多,我的疑慮至此更多了,這么簡易的操作,將來我再回到737機型放機長豈不是更困難?那時我的手上技術肯定是有所欠缺的,每念于此,老覺得心里不是滋味。787機型的理念傾向于把人擇出來,從由人來飛到讓飛機自己飛,人著重擔任監控與管理的角色。以上是我不很全面、準確的理解,所以787機型的整個改裝對737機型的副駕駛來說,只要上點心,并不是什么難事,再加上是和經驗豐富的777機型機長搭組,所以不到一個半月,模擬機到本場都很順利的完成了。訓練科目我個人認為也沒有737機型那么大的強度,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我這里就不做一一介紹了。
我重點想說的其實是改裝完成之后的學習。由于787機型航線多飛國際洲際線,所以對飛行員遠程航線知識素養要求非常苛刻,很多理念是我在737機隊的時候沒有感聞過的,你需要參加各種繁復的面試與考核,才能解鎖國際乃至洲際航線。每一個面試的內容范圍也是非常的廣泛,需要提前細致的準備,根據分部提供的提綱去學習,渾水摸魚是不存在的,肚子里有沒有貨,面試官大概兩分鐘就能有個答案。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我距離一個職業飛行員的標準原來還有這么一大段距離,舉個例子,一次地面培訓,授課教員問我這么一個問題:“假如你飛菲律賓的時候,無線電失效遇到天氣需要繞飛,你該怎么辦?”我猶豫了一下,含糊其辭,教員說:“你不用給我背下來,你現在打開AERAD給我翻出那一頁讀給我聽。”我問了一個極其愚蠢的問題,“什么是AERAD?”場面一度非常尷尬,教員問:“你沒有飛過國際嗎?”我真的該找個地縫鉆下去了,我當然飛過國際,還跟了不少的班,但是都是撿的前人總結的各種小秘籍,準備的實在是不夠充分,通俗地講,我不過是打打醬油,哪里翻過什么AERAD!就是在那漫長的困窘瞬間,我發現我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甚至質疑作為一個飛行員,我是否合格。曾經在原機隊以A1類副駕駛的技術等級飛了快一年的時間,也不曾覺得自己有多么差勁,反觀廣州這邊升級的進度,A1到A2再怎么慢也不會慢到一年之久,問題就出在于以前的那個我過的太舒服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更別提什么放大格局,學習理念之類的,之前的眼光更多的被束縛在一桿兩舵上面了。
時代一直在變化,并不是說飛機越先進,對飛行員的技術要求就變低了,我感受到的是技術只是考核一個飛行員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這里面需要的知識面越來越廣,飛行員需要建立的是一整套的體系而不單單僅是某一種技術,如果不全面升級自己的理念,只精通一桿兩舵的飛行員遲早要被行業所淘汰。
現在我再回到一開始所困惑的問題,慢慢的,大環境給我了一個這樣的答案,假設我們還可以再工作35年,那么做30年的機長和做28年的機長有什么大的區別呢?不如現在去看下更遠的世界,趁年輕多做一些知識儲備,沒必要花太多心思在物質享受上面,我們捫心自問一下,其實都明白那不是真正的快樂。不要讓年輕的自己太舒服,去看看這個世界吧,它會解答你內心的困惑。
至此,我發現改裝這件事情本身并沒有什么對與錯,不論誰來說,說什么,那都是給我們的建議,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怎么看,怎么去選擇,所謂大道甚夷,有時需要的只是我們抬起頭多看看遠方。
世界很大,我還想去多看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防汛保通暢 巴彥淖爾機場在行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