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17發力臨空經濟 提速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民航局聯合發文,同意廣州設立臨空經濟示范區。該示范區未來將重點依托白云機場,建設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生態智慧現代空港區、臨空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空港體制創新試驗區。
對此,廣東分析人士指出,在國家政策的助力下,廣州臨空產業的聚集發展將進一步提速,這將推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也將強化和穩固其在全球交通網絡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重慶和青島等城市近日亦相繼公布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的消息。另外,北京、長沙、沈陽和成都等城市亦在參與競逐。這顯示自2015年正式提出后,我國臨空經濟示范區正加快布局。
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批復指出,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要著力優化發展環境,深化開放合作和改革創新,建成國際航空樞紐、生態智慧現代空港區、臨空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空港體制創新試驗區。
廣州市空港委書記、主任孫秀清表示,這將有利于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集聚,助力產業轉型、經濟提質。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馬仁洪分析,廣州具備探索發展臨空經濟的多重優勢,最為突出的是廣州強大的航空能力和密集的商務客流。
作為全國三大門戶復合樞紐機場之一的白云機場是試驗區的依托。2016年,白云機場預計旅客吞吐量接近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163.83萬噸,均居全國第三。其中,2016年旅客吞吐量將有望超越新加坡。
按最新規劃,到2025年,白云機場的旅客客流量和貨郵吞吐量分別要達到9000萬人次、300萬噸。
批復還要求,引導和推進臨空指向性強的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集聚發展,構建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與城市融合協調發展。
2017年的廣州政府工作報告更進一步指明,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將重點“瞄準”航空物流、航空維修、航空制造、航空金融、客改貨等臨空產業。
廣州當前正全力打造航空、航運和科創三大國際戰略樞紐,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參與全球分工。孫秀清表示,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后,相信廣州的要素和人才集聚速度會加快。
馬仁洪建議,廣州示范區建設要關注香港、深圳等周邊機場的競爭,以及優惠政策和投資環境欠佳、自身產業層次有待提升等問題。
臨空經濟示范區布局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并非是此番唯一脫穎而出的城市。
上海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亦在日前獲批成立,提出逐步建成國際航空樞紐和全球航空企業總部基地。更早之前,重慶、青島兩地的臨空經濟示范區亦相繼獲批。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全國有62個城市依托54個機場,規劃了63個臨空經濟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城市將創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作為目標,北京、長沙、沈陽和成都等城市就都在參與其中的競逐。
這一現象背后,一是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不少城市希望借此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另一方面,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布局正在加快。
按2015年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出臺的《關于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臨空經濟示范區原則上將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或其他區位優越、物流便利、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大城市布局。
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臨空經濟日漸壯大,但是內在發展規律仍舊模糊不清,亟待深入探索,設立一批臨空經濟示范區,意在推動進一步先行先試,希望探索并形成可供借鑒的發展經驗。
馬仁洪也表示,對比國外成功經驗,我國各地臨空經濟區還沒有一個像樣的模式,很多地方更像一個新區,并非一個以臨空高端產業為指向的特殊經濟區域,這正是各個示范區亟待破解的。
曹允春認為,從探索可復制經驗的目的,以及全國機場布局的角度來看,臨空經濟示范區的設立或會結合區域發展進行布局,以形成更為精準的示范帶動效應。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順豐進軍園區PPP開發 攜手宏泰共建鄂州國際空港城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