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天河機場三期3號航站樓工程竣工驗收
12月28日,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三期工程核心項目T3航站樓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標志著天河機場三期工程全面建成的目標順利實現。
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美名,有著明顯的區位優勢,“江城”武漢是我國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通訊樞紐。天河機場作為我國中部地區門戶機場,在全國的交通網絡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16年,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連續多年保持中部第一,但現有T2航站樓等運營資源已經不能滿足機場持續高速發展的需要。
2009年3月天河機場總體規劃獲批后,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漢市委、市政府決定擴建天河機場,機場三期建設相關籌備工作隨即啟動。該工程于2013年6月20日實質性動工以來,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歷經3年多艱苦努力,天河機場三期建設工程于 2016年12月底全面建成。
本期新建了面積達49.5萬平米的T3航站樓、一條3600×60M跑道、全國最高空管塔臺(115米),新建面積達25.5萬平米的交通中心,同時地鐵、武孝城鐵及與機場二通道連通的主進場路將從T3航站樓和交通中心下方縱貫機場。機場三期整體投用后,天河機場將實現航空、公路、城鐵、地鐵、公交、客運出租及自駕等7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構成華中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預計到2020年,天河機場將實現旅客吞吐量達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44萬噸,高峰起降架次115架/小時,全年起飛架次將達40.5萬架,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提升城市綜合實力、打造國家門戶樞紐機場奠定堅實基礎。
為加強工程建設的組織領導,除成立以時任省長為組長的機場三期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外,省、市還分別成立了以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曉東為指揮長的天河機場三期工程建設指揮部(即省指揮部),以武漢市人民政府市長萬勇為指揮長的天河機場三期建設工程指揮部(即市指揮部),同時,成立天河機場三期建設工程前線指揮部(即前線指揮部)作為工程建設日常指揮協調機構,常駐項目建設現場。前線指揮部下設四個分指揮部,即機場擴建指揮部、交通中心指揮部、黃陂區征遷指揮部和航空企業總部區指揮部。
2012年7月26日,時任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及時任民航局長李家祥等共同出席天河機場三期工程暨機場交通中心開通儀式并啟動開工按鈕,掀開了機場三期建設嶄新一頁,自此機場三期建設駛入快車道。
為確保工程順利平穩有序推進,省、市領導除關注工程本身外,更注重問題的協調解決。時任省長王國生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明確工程領導體制和日常工作機制,并先后2次到施工現場考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曉東先后召開七次重點工程指揮長會議,并3次現場調研。時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阮成發先后4次深入機場三期建設現場,慰問一線,現場研究,提出專項設計理念,提升機場建設水平。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玲、副省長許克振作為機場三期建設省指揮部副指揮長,更是定期調研,不遺余力解決難題。萬勇市長回漢工作后,除深入施工現場調研外,先后10余次召開專題會議,并在城建重點工程會上與時任副市長王立多次研究機場三期工程建設問題,有力推動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T3航站樓以“星河璀璨,風舞九天”為主題,展示了以人為本的服務旅客,方便航空公司及其聯盟的中樞運營,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設計理念,結合科學合理的商業布局,打造成為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
根據航站樓的規模參考國內外同類型優秀機場,采用流行的到港和離港旅客垂直分流和集中候機的方式,體現了現代航空建筑流程簡潔,布局清晰、可識別性強的特點,同時主要商業設施位于旅客必經之處和最大客流處,提高航站樓運行時的經濟效益。
T3航站樓是本期控制性和標志性工程,由中南建筑設計院設計(指廊部分由武漢建筑設計院設計),航站樓及高架橋主體結構、鋼結構、屋面、幕墻、機電安裝由中建三局承建,2013年12月開工,工程投資約65億元(含精裝修、成套設備、弱電系統)。
華中地區最大的航站樓。天河機場三號航站樓(T3)建筑面積49.5萬㎡,地下停車樓7.6萬㎡,工程總投資約65億元(包括成套設備、弱電系統),是目前華中地區面積最大、國內排名第四的航站樓。
最便捷、最安全、最人性化、最智能化的航站樓。T3航站樓4樓出發層設置值機島6個、值機柜臺120個,自助值機設備120臺、自助托運行李機24臺、自助登機設備8臺。T3航站樓安裝垂直電梯60部、自動扶梯72部、自動人行步道79部(2個自動步道最大間隔控制在180米以內)。
最科學合理的進出港流程。初步設計階段,設計、業主單位充分考慮旅客進出港的方便、快捷,以及國內與國際旅客中轉問題,對航站樓游客流程進行了反復論證和優化。
天河機場T3航站樓是現代航空港理念的完美詮釋,通過緊湊對稱的布局方式,將建筑流程與功能、建筑空間與造型、建筑藝術與技術等完美結合于一體,體現了武漢兩型社會“低碳、綠色”的時代特色,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現代化樞紐航空港典范。
2016年5月4日,天河機場二跑道及南垂直聯絡道(主要包括1條跑道、2條平行滑行道以及1組2條南垂直聯絡道)順利通過了由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組織的行業驗收;2016年12月21日天河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飛行區工程站坪工程、站坪照明工程、消防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2016年12月23日,天河機場三期工程飛行區北垂直聯絡道工程順利通過行業驗收復驗。
2016年12月23日,天河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綜合市政及配套工程順利通過竣工質量驗收,綜合市政及配套工程由市政綜合及配套工程、貨運區及飛行區配套工程、航站區市政工程三部分組成,主要負責機場生產生活輔助配套設施的建設。包括32個單體建筑、5座橋梁、35條道路、5.1公里地下綜合管廊,總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總通車里程近20公里,按敷設管線專業大類算480多公里,土石方工程量1200萬方,施工范圍近13平方公里。其中南北區道路承擔著機場場區內交通的重要保障任務;5.1公里長的地下綜合管廊作為機場的生命線,集中布置了三期范圍內供水管、原水管、中水管、熱力管、壓力排污管等水管線,以及通信光纜線、10KV電纜線、監控網線等各類管線總計近200公里;配套單體建筑保障機場三期供電、供水、供暖、污水處理、廢棄物處理、消防、貨運等功能的實現。
天河機場三期工程T3航站樓的竣工驗收預示著機場三期工程的全面完工,一個包攬兩市三區的大武漢臨空港區正向我們大步走來,駕馭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風云,面向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偉大目標奮進,朝著2020,朝著2049,騰空飛翔。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揚州泰州機場:跑道將延至3200米 可起降大客機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