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瑤:初心不改,溫暖旅客回家路
如果要評選民航系統中收獲掌聲與鮮花最多的職業,最終的結果一定會在飛行員和空乘之間角逐。前者“神秘”,后者“光鮮”。劉思瑤就服務于“光鮮”的空乘崗位。
和常年貼在空乘身上“高薪、光鮮、靚麗、免費旅游”的標簽不同,這個職業的艱辛遠超我們的想象。
“有些旅客經常會問我,為什么一段航班只能看見你們幾面,你們在發完餐食之后都在做什么?休息嗎?”劉思瑤說。
其實不是。旅客不清楚的是,為保障飛行安全,飛機的起飛和降落階段都是不允許進行客艙服務的,在一段兩個小時的航程中,留給空乘服務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在這幾十分鐘里,他們需要完成餐食服務、特殊旅客服務、客艙安全保障等多重工作,一刻都閑不下來,“節奏就像打仗一樣”。
而這種“打仗”一樣的節奏,早在航班開始的前一天就已經開始,并且持續一天甚至多天。
航班開始前一天,她們需要一遍一遍的核對鬧鐘時間、簽到時間、航班起落時間、熟悉服務流程;執行航班當天,早班的同事需要凌晨3點多就起床、化妝、整理箱包、參加航班準備會;起飛之前,在有限的時間里,認真清艙,檢查應急設備,擺好服務用品,清點餐飲數量,然后以最好的姿態服務每一位旅客;降落后,整理客艙,開航后會議,然后開始準備下一班或者是明天的航班信息……
這種神經高度緊張的工作在春運期間更甚。
春運期間,飛機周轉率大,客座率上升,劉思瑤的工作強度也便可想而知。“每天至少四段航程,每個航班上都至少有一百多名的旅客。”而要保證高質量的服務質量,只能投入更多的時間。
每天凌晨4點出門,凌晨1點回家,在劉思瑤的春運工作中已屬常態。但在工作中勇敢、鎮靜、溫和的溫柔女超人,也有自己的軟肋——家庭。
劉思瑤有一個甜蜜的家庭——7歲的兒子,愛她的丈夫和父母。但對事業的全情投入,令劉思瑤很難做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
孩子第一次會爬,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自己吃飯……她從沒有參與其中,親眼見證。即便是現在,春運期間,她見到的,也大多是熟睡中的孩子。每次飛行前,親吻一下孩子熟睡的臉,油然而生的不是甜蜜,而是諸多心酸。
在某一瞬間,劉思瑤也曾想過放棄。但飛行時間越長,她越難割舍對飛行的熱愛,那份送旅客安全回家的沉甸甸的責任讓她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每次航程結束后,旅客帶著美好的心情下機,于我們而言,也會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
至于對家庭,劉思瑤只能盡力彌補。“在休息時,會全心投入家庭,陪孩子玩耍、陪父母聊天,給孩子買玩具、買書,給父母買衣服……雖然物質的東西很難取代時間的陪伴,但我也希望一些小禮物,能讓我的’時常不在’變得不那么傷感。”
鮮花與掌聲,是對服務于春運工作的民航人最大的鼓勵與慰藉。他們時常說,“這是我的本職”,“這是我的責任”,但是,在萬家團圓時刻,犧牲小家的相聚,成全大家的團圓,鮮花與掌聲,他們擁有的實至名歸。(圖/普丹)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春運人物專訪:從民航小白到業務骨干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