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降降!85.3%↓ 89%↓ 84%↓ 視情啟動臨時班機包機
國際客運航班有哪些變化趨勢?有沒有出現外國旅客蜂擁入境的情況?是否會組織包機接回境外我國公民?“五個一”政策制定有怎樣的背景
3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最新情況。發布會上,民航局運輸司二級巡視員靳軍號就上述熱點問題,回答了媒體提問。
國際客運航班單周航班量將降至正常水平的1.2%
針對中國民航報社記者提問:“從疫情發生到現在,國際客運航班的變化趨勢怎樣?29日是民航局大幅縮減航班以來生效的第一天,政策生效前有沒有出現外國旅客蜂擁入境的情況?”
靳軍號回應:結合民航局前后兩次下發通知調整國際客運航班政策,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的變化趨勢,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疫情爆發伊始到3月19號民航局第一次下發通知《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控制國際航運客運量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在3月19日之前民航局執行的國際客運航班上限基數每周1165班。
第二階段,從3月19日到3月26日,實際執行航班已經減至734班,減少了37%。
第三階段,民航局繼續出臺新的政策,《關于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本周從3月29日到4月4日,計劃航班量僅為108班,相對于上周的734班又減少85.3%,108班相當于在疫情爆發前全國的國際客運航班總量的1.2%。
總體來講,趨勢是加速遞減的狀態。
隨著全球海外疫情的加速蔓延,相當一部分國家出臺了相應防控措施,這對抵離我國航班量也是加劇遞減效應,這個過程中對境外我國公民特別是留學生群體的影響比較大,這一段時間雖然航班在遞減,但客座率是上升的狀態。
北京、上海、廣州三大航空樞紐的國際客運總量,從上周的550班減少到現在的61班,降幅達89%。
從政策出臺的初衷來講,航班實現了大幅削減,再結合新通知中的要求,航班的客座率不超過75%,據此測算3月29日到4月4日預計通過航空口岸入境的旅客人員日均從25000人將下降到4000人左右(減少了84%)。
進京國際航班分流入境截至3月29日,累計調整航班總量100班
防控北京口岸境外疫情輸入風險是現階段的重點工作,北京口岸入境旅客相對比較集中,入境所需時間比較長,會導致人員聚集,也加重接觸感染的風險。面對這個突出矛盾,民航局會同外交部、國家衛健委、海關總署和移民局五部委在3月19日、3月22日連續兩次發布公告,要求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分兩個階段由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這個政策是按照“兩步走”來實施的。
第一步,從3月20日到3月22日共7個航班從北京調整到指定的入境點包括呼和浩特、天津和太原。
第二步,從3月23日0時起所有入境北京的航班由12個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入境,包括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上海、南京、濟南、青島、西安、鄭州。相關的信息在民航局官網上對社會和所有旅客公布。
截至3月29日,兩個階段累計調整航班總量100班,涉及到23157名旅客,其中在第一入境點經過檢疫之后不符合條件留滯的旅客達19207人,留滯的比例達到82.9%,從這個比例來看已經達到政策的初衷,極大地降低了北京口岸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
是否包機接回境外公民?民航有能力及時開通臨時加班和包機
關注到境外有客觀上的回國需求,按照國家加強對境外我國公民關心關愛的總體部署,民航局嚴格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相關部署要求。
對需求集中、飛行目的地有接收保障能力的城市,民航會視情啟動重大航空運輸保障機制,民航也有能力及時開通臨時加班和包機。
“五個一”政策基于兩方面考量,體現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民航局出臺“五個一”政策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量:一是針對當前的大形勢和背景;二是基于前期開展的基礎性工作。
針對當前的大形勢和背景
關于眼前的大形勢和背景,從3月以來全球疫情呈現加速蔓延態勢,境外輸入的壓力也持續在加大,境外輸入病例持續多日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所有這些對于鞏固國內現有的疫情防控的階段性成果,對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以及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國家作出了及時完善防控策略和應對舉措,堅決防控境外疫情輸入風險高發態勢的決策部署,民航局專門下發了《關于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進一步大幅度對國際客運航班量進行調減,同時保持與通航國家十分必要的航班量水平。
前期開展的基礎性工作
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部署,在此前民航局應對境外疫情輸入采取了幾項措施:
第一,3月19日我們第一次對國際客運量進行控制,當時控制的上限是航班每周1165班的水平進行控制,要求中外航空公司在每條航線的航班量只減不增。1165航班僅是疫情爆發之初的13%。
第二,關注到北京口岸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民航局及時發布公告,通過調整第一入境點的方式把北京的所有入境的國際航班進行技術調整。
第三,民航局持續更新《運輸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術指南》,這個指南是對運輸航空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間加強疫情防控的一個指導性的技術的操作性文件。最新版的技術指南中明確要求要對高風險航班在登機前和飛機上對全部旅客進行體溫檢測。政策實施以后,從3月19日到3月29日國內航空公司在境外一共勸阻了443名已經有發生癥狀的旅客登機。在飛機上經過檢測對已經發現的1626名旅客采取了客艙內的隔離措施,并且在落地后移交海關檢疫部門。
前期所采取的這些措施有很明顯的實際效果,但是相對于境外疫情快速蔓延的態勢,對民航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授權,民航局出臺了《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航班量的通知》,1家航空公司在1個國家內保留1條航線1周不超過1班。這個航班也是保持與通航國家必要的航班量水平。同時通知要求為加強對機上旅客和機組人員的防護,要求中外航空公司在所有抵離中國的國際客運航班上要采取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要確保客座率不超過75%。
面對國外疫情輸入風險急劇增大的巨大壓力下,做出“五個一”的調減航班的決定,體現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也彰顯了既要嚴防疫情輸入的風險,也要在嚴格管控的前提下,要確保國際國內的客流和物流運輸,也對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深入推進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航空運輸的保障。
確保疫情防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海關在航空口岸采取了哪些針對性措施?
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副司長宋悅謙表示:針對當前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的態勢,海關總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領導下將外防輸入作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科學、精準、高效的措施,加強口岸衛生檢疫、優化入境通關流程,與地方攜手實現閉環管理,堅決遏制疫情通過航空口岸擴散蔓延。為此,海關總署進一步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科學實施風險管理。海關密切跟蹤全球疫情發展態勢,多渠道收集疫情信息,及時開展風險評估,動態調整口岸重點防控國家和地區,發揮聯防聯控機制優勢,與相關部委共享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風險分析,確定重點航線、重點航班和重點人群,在口岸開展精準布控攔截,不斷提高檢疫查驗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是優化登臨檢疫程序。海關加強與民航部門的合作,要求航空公司配合做好機上的測溫和巡查,發現異常及時通報海關。海關關員登臨檢疫時通過問詢機組、機上巡查等方式快速篩選出機上有癥狀的人員,安排旅客分類分批快速下機。
三是整合優化現場流程。海關要求各航空公司提醒旅客在機上提前進行健康申報,同時積極推廣電子申報模式,減少旅客在通道的聚集和停留。一線海關進一步整合優化流調采樣等業務環節,通過增派專業人員、增加流調采樣工位等手段,在保證工作有效性的基礎上,確保旅客快速接受體溫檢測、健康申明卡核驗、醫學排查等檢疫措施,縮短通關時間。
四是強化入境閉環管理。海關嚴格落實“三查三排一轉運”等檢疫措施,將篩查出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有癥狀人員及時通過地方聯防聯控機制轉送定點醫院,同時對包括密切接觸者在內的其他人員及時移送地方聯防聯控機制統一安排集中隔離,并將所有人信息通報地方,確保無縫對接、閉環運作。
五是加大一線技術保障。海關總署組織專家分赴相關海關開展技術指導,提高現場技術能力及應急處置水平,加強實驗室檢測儀器和試劑配備,同時統籌調配實驗室檢測等專業背景人員支援業務一線,提高實驗室檢測水平和能力,確保“檢得準、檢得快”。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本周我國國際航班量將減至108班 相當于疫情爆發前的1.2%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