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機場背后連著產業鏈
今年春節前,我省邀請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給省幾大班子領導和全省十七市市長上了一堂大課——加快發展民航業,為經濟轉型升級插上騰飛的翅膀。
航班航線,背后連著產業鏈
上課時,李家祥反復強調這樣一個觀點:交通業的發展水平,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而目前最重要、最高效的全球化交通運輸工具,非飛機莫屬。衡量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開放水平和競爭力,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其民航業發展得怎么樣。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美國,航空業全球第一,有19700多個機場,32萬架民航飛機。新加坡國家雖小,但航空業十分發達,全國經濟總量的22%是由新航帶動的。
李家祥認為,作為現代服務業中一個重要門類的民航業,同時又是其他現代服務業的重要載體。先看金融業,從世界范圍來看,凡是國際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等,它們同時也必定是民航樞紐。離開了民航,這些地方能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嗎?再看旅游業,特別是跨國旅游,也離不開民航,世界上哪個名勝風景區沒有機場?
“跑航班要航線,背后連著產業鏈。”李家祥說,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地方領導找到中國民航局,申請航線,增加航班,就是因為他們看好民航業對金融、旅游、教育、科技、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的巨大拉動作用。
“要開放建機場,要想強上民航”
“很多地方搞招商引資,與外商特別是國際性大企業談判,一說當地有機場,外商頭就抬起來了,眼睛放光,一問沒機場,那老板頭就低下去了,眼睛就不看你了。有人總結說,有機場,對你高看一眼,沒機場,你就低人一頭。”李家祥說,民航對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是綜合的,它可以帶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帶動當地的全面對外開放。
“菏澤市,900多萬人口,沒有機場,這說明什么呢?只能說明這個地方還不發達。不說那些最發達的國家,即使中等發達國家,一個一二十萬人口的城市,如果沒有機場,人們就會笑掉大牙。在日本,每個縣都有機場。臺灣地區22個縣,就有18個機場。到去年底,中國的民航機場有195個,僅是美國民航機場數量的1%。”
李家祥說,飛機將越來越成為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飛機出行將進入尋常百姓家。美國每人每年坐飛機3.5次,世界平均水平是每人每年坐飛機2次,我國去年坐飛機的有3.5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坐飛機只有0.27次。“與發達國家相比,差得實在太遠!民航業是一個戰略性產業,具有基礎性、長遠性、全面性的特點,不僅要足夠重視,優先安排,而且要適當超前發展。”
“點上點金,面上收銀”
機場虧損,是困擾一些地方領導,使其舉棋不定的一個老問題。
“機場虧損,確實普遍存在,但關鍵要看這個賬怎么算。全國195個機場,目前贏利的有40多個,有140多個虧損,每年虧損總額大約20億元,但對當地經濟的拉動大約在3萬億元以上。”
李家祥舉例說,比較典型的是江蘇的淮安機場,2011年建成使用,到2013年,機場周圍就聚集起800多家外資企業,這些企業當年交稅54億元,而政府給機場的虧損補貼只有3000萬元。
同樣地處蘇北的鹽城機場,更為典型。當年韓資企業到鹽城考察投資環境時,提出了一個條件,開通鹽城至首爾的航班。航班開通后,一批又一批韓資企業特別是汽車廠商落戶鹽城。近幾年,韓資企業在當地每年交稅34億元,政府每年補給機場只需3400萬元。
縣級機場運行得怎么樣?目前全國只有兩個縣有機場,北邊是黑龍江的漠河機場,南邊是云南的騰沖機場。漠河、騰沖,人口都只有20來萬,以前都是窮縣。漠河機場于2008年4月建成使用。兩個月后,李家祥到漠河考察,縣委書記喜不自禁:機場周邊70公里范圍內的農村都火了,農民忙著給天南海北的游客提供食宿等各種服務,收入翻了一番。再看騰沖機場,2009年投用,當年全縣生產總值6億元,第二年達到12億元,第三年是24億元,連年翻番。
“你們山東的嘉祥機場也不錯!縣委書記跟我說,去年給機場補了一個億,可對全縣經濟的拉動達到30多個億。這不是‘點上點金,面上收銀’嘛!”
李家祥說,在各類交通中,民航的投入產出率最高,世界平均數是1:8,在新疆、內蒙古、西藏那樣幅員遼闊的地方,可達到1:11。“一個市級規模的機場,投資大約只需要6億元,而6億元,修高鐵,只能修4公里,修高速公路,也就是五六公里。機場上一條3公里的跑道,就可以把一個偏僻的地方與整個世界連在一起!”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