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政協委員、西部機場集團董事長何喜奎
何喜奎(吳丹/攝)
在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連續兩屆的全國政協委員中,何喜奎始終是西北民航的唯一代表,從2008年至今的7年履職生涯中,幾乎每年“兩會”他都會提交關于促進西部民航科學發展的提案,今年亦是如此。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大背景下,今年“兩會”何喜奎帶來了一份名為《關于加快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樞紐建設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提案》,再一次為西部民航發展建言獻策。
“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戰略構想,陜西擁有獨特優勢,承擔著優先發展的重任。”何喜奎說,之所以把陜西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原因有三:一是自古以來,陜西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長期保持著密切聯系;二是陜西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當,在產業結構方面存在互補性,經濟貿易合作發展空間廣闊;三是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不斷深化,2009年6月國務院批準《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2014年1月西咸新區獲得批復成為國家級新區,陜西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快速上升通道。“這些都為陜西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了發展基礎,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此之外,何喜奎認為區位優勢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方面。陜西省會西安既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也是西部大通道和歐亞大通道的重要交匯點。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區位優勢突出,是民航局規劃建設的中國八大區域性航空樞紐之一,以民航快速高效的運輸優勢,承擔著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交通樞紐功能。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空業務持續高速增長,2013年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速位列全國十大機場第4,航線從2003年的92條增長到2013年的229條,通航點從54個增至113個,通往西北區內銀川、西寧、蘭州、榆林等主要中轉客源地的航班量日均在10班以上,輻射中轉與集散能力不斷增強。
“社會發展,交通先行。”何喜奎用這樣八個字來概括交通運輸業對于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在他看來,加快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樞紐建設,依靠便捷高效的航空中轉能力,構建絲綢之路航空港,對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戰略構想具有重要意義和明顯的拉動作用。
為了能夠更好地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何喜奎認為首當其沖的是要提升咸陽機場的樞紐定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目前被列為全國八大區域性機場之一,而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戰略的推動實施,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潛在功能將不僅限于西北區域一隅,而是兼有中國地理中心和絲綢之路新起點的雙重區位優勢。為此,他建議國家在統籌安排民航運輸規劃與建設時,充分考慮咸陽機場的區位優勢,將咸陽機場由現在的區域樞紐機場升級為國家級門戶樞紐機場,研究出臺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使咸陽機場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
在此基礎上,何喜奎還建議要支持咸陽機場的國際業務發展和加快咸陽機場的重大項目建設。他指出,沿歐亞大陸橋形成聯通中亞、西亞、歐洲的國際航線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至關重要,西安將開通至阿拉木圖、巴黎等國際航線,籌劃伊斯坦布爾、莫斯科等通航事宜,以民航為先導搭建空中絲綢之路。他建議國家將西安列為絲綢之路航空發展試點城市,在國際航權開放、機場時刻擴容等行業政策上支持機場發展,制定和完善鼓勵航空公司開通國際航班的優惠政策,研究批準西安72小時過境免簽證、外國領事館設立等配套政策。同時,為了進一步完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硬件設施,以適應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發展需要,他還建議國家綜合考慮總體發展戰略和西部實際,大力支持實施咸陽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提升航空樞紐服務保障功能。
“在陜西建設絲綢之路新起點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就是圍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和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規劃建設西安國家航空城實驗區。”何喜奎告訴記者,這一舉措對于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非常重要,因此他建議國家研究批準設立西安國家航空城實驗區項目,打造陜西經濟升級轉型發展新板塊,為全國臨空經濟發展提供示范,形成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支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