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湯宗偉:通用航空迎黃金發展期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已經進入黃金發展期;各地發展通航熱情高漲有利于推動基礎設施的建設,但同時也需要進行專業化謀篇布局,并具備耐心和實力。
兩江新區發展通用航空是從全產業鏈角度著眼,力求2015年前,在空域標準制定、通航機場建設、通航培訓、通航制造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為兩江新區未來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通航發展面臨黃金期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通用航空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湯宗偉:通航產業在中國很有前景,也很有發展意義。
第一是戰略性,航空工業是整個工業的皇冠,對裝備、電子、材料乃至化學工業等都有很大的戰略提升作用;第二是規模性,據業內估算,通航產業的市場規模可達到上萬億,值得去發展;第三是帶動性,對前端來說,有復合材料、電子通訊等,對下游而言,還涉及制造、運營、維修、培訓、金融保險、航空會展等,可極大地拉動相關產業;第四是效益性,通航的經濟效益體現在全產業鏈,還包括對高科技人才的聚集;第五是成長性,我國通航產業從2010年左右開始起步,但增長速度很快,單從航空器增長量來看,是屬于迸發式的,去年全球通航飛機銷售量的15%賣給中國,我敢預計,要不了多久,15%會變成25%甚至是30%。
另一方面,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也具備幾方面條件:
第一,收入進入轉折點。目前比較認同的一個標準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以上,通航開始發展。2013年,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7000美元。我們預計,2012年-2020年將是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的黃金期;第二,業務進入轉折點。過去,我國通航市場主要分布在農林牧漁、石油勘探、應急搶險等,未來要擴大到商務飛行、航空體驗飛行、空中的士、通航快遞、通航游覽等;第三,政策轉折點。盡管目前通用航空政策支持力度還不夠,但較之以前已經進一步放開、放活;第四,各地發展通航熱情高漲,據我了解,現在全國大約有110個縣級以上地區要發展通航,地方熱情高漲有利于通航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提供土地等。
中國證券報:我國通航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湯宗偉:存在的問題概括來說,就是“天、地、人、機”。比如,現在管制空域還是太大,而放開的空域太零碎,試點區域和區域之間沒有連片,不利于通航發展。此外,基礎設施還不健全,通航機場太少,算上臨時起降點,全國僅399個,而美國有18000多個。此外,通航要發展,人才需先行,但目前通航飛行員大量缺乏。
建議:首先是空域政策要放開,把更多的空域交給民用航空來進行管理;其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鼓勵多建設通航機場,二是航油的供應端進一步放開,不能就是中航油一家壟斷;再次,一定要重視通航產業研發,即要有自主知識產權,應以市場換技術,而不是簡單地以市場吸引投資;最后要關注的,是怎么把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搭建起來。我們強調市場配置資源,但容易忽略政府這只有形之手在一定時間、一定范圍、特定情況下的作用。通航產業鏈條比較復雜,需要一個總體牽頭的部門,否則讓市場自身去發酵、去整合,比較難。
發展通航需要專業和實力
中國證券報:目前多地紛紛建立通航產業園。如何看待各地的通航產業熱?
湯宗偉:通航產業投入大、回報慢,發展通航需要耐心和專業,以及足夠的承受能力。一些地方沒有考慮清楚,或者被一些企業以這個概念、以一些落后機型為由頭,來換取政府其他方面的更大支持,醉翁之意不在酒。
地方發展通航,我覺得應考慮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按照全產業鏈來謀篇布局;第二,注重培養核心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第三,要考慮自身的實際承受力。
以兩江新區為例。首先,我們有支撐兩江新區快速發展的一些產業,比如汽車、電子信息等,我們把這些產業當做近五年、近十年的一個重大支撐。通用航空則是為五年以后的發展進行考慮和準備的。所以這五年內,不要指望通航產業對地方的GDP、稅收貢獻有多大。反過來,這五年要求地方有足夠的財力和耐心去投入,同時還要有足夠的資源整合能力。
中國證券報:地方政府在通航發展中能夠發揮什么作用?
湯宗偉:以兩江新區為例,我們發展通航,是以撬動、搭建平臺為主要目的。比如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參與空域標準制定等。到后期,一旦有社會資本愿意來進行投資,我們就退、就讓。并不是說發展通航,政府要一直砸很多錢到里面,我們主要是搭建平臺,以小博大,吸引更多有志于通航發展的資金進入。對此,兩江新區政府也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比如,降低通航企業入駐園區的門檻,盡可能降低相關稅費等。
但有一點,過來的企業必須是真正投資通航的,我們不需要依靠企業來建設通航產業鏈,政府本身已有最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所以,如果企業來這里說要發展通航,但你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我看不懂,或者說你要過來變相圈地,那就全部免談。
打造全產業鏈模式
中國證券報:兩江新區發展通航是怎么考慮的?
湯宗偉:兩江新區是把通航當做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來做。
空域方面,參與低空空域管理的行業標準制定;通航機場建設方面,加快在重慶建設通航機場和起降點,目前在兩江新區已經建立起一個起降點,未來還要在遠郊區縣建設20來個通用航空機場;飛機制造方面,已經引進了瑞士和美國的兩個飛機制造公司,另外還在洽談兩個大飛機項目,同時考慮建立發動機、復合材料、機翼、機身、航電、航控、航材等配套的產業鏈和企業布局。此外還包括航空培訓、運營管理、飛機租賃等。
當然通航產業發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要指望一年、二年就有多大規模、多大起色。我們覺得應該用五年一個周期來進行檢驗,當然每一年都可能有很大的變化。
中國證券報:各個環節短期的目標和規劃是什么?
湯宗偉:空域方面,計劃2015年前,一是參與完成全國低空空域一些標準規范的制定,二是在重慶打造航空專網系統,包括低空空域管理系統、飛行計劃管理、低空空域監視和飛行服務4個分系統,力求最終形成低空空域管理運行的標準規范,向全國推廣。
基礎設施方面,推動通航機場和起降點的建設,整個工作會全面鋪開,并爭取2015年前有50%啟動。
2017年,希望兩江新區的通航產業能初具規模,到2020年爭取達到200億工業產值。這在兩江新區上萬億的工業產值匯中,占比不會很大,但以后會逐步擴大。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