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劉子靜:民航安全檢查體制亟待改革
多年來,面對愈加復雜的空防安全形勢,中國民航通過各種措施和手段,保障著天空的安全與和諧。但在今年兩會前夕,昆明火車站的暴力恐怖事件再度引起了民航業內人士以及民眾對民航安全檢查的更多關注。全國各地機場陸續發布消息稱,將采取更為嚴格的安檢措施,提高安檢級別,確保旅客平安出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理事長劉子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在今年向政協遞交的提案中指出,中國民航的安全檢查體制亟待改革。
據劉子靜介紹,在1983年以前,旅客搭乘中國民航的航班并沒有特別的安檢程序,通常在辦理乘機手續時由值機人員順便進行檢查。在1983年之后,由于出現了一些空防安全事件,機場開始建立安全檢查程序,并由武警部隊負責安檢。在1992年之后,隨著民航的發展,安全檢查工作由武警重新交給了民航。
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航空旅客運輸量增長了100余倍,安檢人員的規模如今達到了4萬余人。劉子靜預測,未來中國民航的安檢隊伍將越來越龐大。到2020年,安檢人員的數量將達到7.5萬人~8萬人;到2030年,則將達到15萬人~17萬人。
“事實上,在中國民航運輸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安全檢查工作仍然面臨著很多問題。”劉子靜告訴記者。首先,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健全。其次,在管理上較為混亂,各自為政。“自民航機場屬地化以來,安全檢查部門也隨著機場屬地化,被交給了地方。安檢人員以機場員工為主,同時也有來自航空公司、郵政系統以及大型物流代理公司的相關人員。這就造成一架飛機上的客貨運輸由不同的檢查主體來檢查。”最后,安檢人員的素質和待遇偏低,流失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劉子靜建議,要高度重視民航安全檢查工作。第一,要從法律上對安全檢查予以充分授權,對民航安全保衛相關方面進行立法。第二,要建立統一的、垂直領導的安檢隊伍,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訓練。第三,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解決安檢費用不足的問題。
此外,對安全檢查的投入不足也從根本上反映出全國很多中小機場都存在的虧損問題。劉子靜告訴記者,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現在,機場的基本服務收費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上浮很小,但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人工成本、建設成本、運營成本卻在大幅度上漲。劉子靜建議,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對機場運營進行市場化改革。“能夠市場化和放開的都放開;不能放開的部分,則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物價指數的上漲,建立費用上浮機制,以保證機場能夠正常運轉”。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