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北京首都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史博利
近年來,首都機場始終把“打造大型國際樞紐機場”作為整體戰略和發展方向。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之后,首都機場已經成為擁有3條跑道、3座航站樓同時運行、年旅客吞吐量超過8300萬人次的大型國際機場。但隨之而來的是空地運行資源日益緊張,業務量增速日趨減緩的發展瓶頸期,以及國際旅客、中轉旅客占比偏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這一時期,恰逢國際航空業快速變化、國家經濟加快轉型。在持續推進國際樞紐建設的進程中,首都機場將如何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在第三屆北京全球友好機場總裁論壇期間,記者采訪了首都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史博利。
調結構挖資源,加快樞紐建設步伐
“我們的中轉旅客數量正穩步增長,今年前6個月,首都機場中轉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4.8%。其中,國際轉國內、國際轉國際的國際中轉旅客同比增長15.5%。這反映出首都機場在優化航班結構、中轉旅客數量方面是有潛力的。”史博利告訴記者。
“為應對資源不足的挑戰,我們積極調整航空業務結構,深挖運行資源價值。”史博利說。早在2013年夏秋航季,首都機場就聯合民航華北管理局開展了航班時刻優化工作,重點對早出港、晚進港的航班時刻分布進行了調整。此舉有效減輕了機場早晚高峰的運行壓力。
在深挖運行資源方面,首都機場始終致力于將樞紐戰略轉化為與航空公司的協同戰略,已與駐場航空公司在樞紐建設上達成共識,并將繼續深化與航空公司的合作,推動以樞紐戰略為導向的航線網絡布局建設,為旅客提供更高頻率的中轉航班和更便捷的中轉銜接時間選擇。繼2014上半年成功縮短T1航站樓最短中轉銜接時間之后,2014下半年,首都機場將在T3航站樓推進星空聯盟首都機場無縫中轉樞紐項目,優化聯盟成員之間的中轉銜接。此舉將有助于進一步優化中轉旅客服務體驗。
史博利認為,交通一體化作為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目標是盡快實現京津冀陸海空全方位對接,構建全面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作為航空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多機場系統的協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首都機場的功能定位應是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推進京津冀地區民航運輸協同發展,亟須進一步優化首都機場航班存量結構,加大國際航班比重,促進國際航線發展,優化機場航班波,增強樞紐競爭力。他表示,在高峰小時航班容量增加的同時,首都機場將借京津冀協同發展之力,綜合考慮市場需求、運力匹配、交通支持等因素,研究提出現有航班時刻結構性調整的新思路,將釋放的優質時刻更多地用于國際航線航班,進一步加大國際航班在首都機場的比重,提高國際以及中轉旅客的比例。
發揮政策優勢,讓旅客出行更便捷
“做樞紐的目的并不僅是增加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關鍵還要給旅客提供便利,這才是打造樞紐的真正意義”。而衡量樞紐機場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之一,就是便捷的通關政策。自2013年1月1日起至今,北京已陸續對51個國家持有第三國簽證和機票的外國人在北京口岸實行了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
史博利告訴記者,在過去的一年里,有部分旅客已經享受到了這一政策帶來的便利和快捷,未來將有更多的航空公司和旅客關注并享受這一政策所帶來的便利。同時,首都機場將借助此次論壇的會議成果,持續推進與友好機場間的交流合作,加大海外旅客對該政策的認知度。同時,在即將召開的世界航線發展大會上,首都機場將與北京市旅游委一道,開展專門的海外政策推介。
首都機場將不斷加大通程航班建設力度,爭取更多的國內—國際或國內—國際中轉航線實現通程航班,最大限度地節省旅客的中轉時間,使旅客真正享受到首都機場通程登機業務“一票到底,行李直達”的便捷服務。此外,首都機場在盡快推動24小時過境免辦邊檢手續政策的落地。
“綜合交通樞紐和多式聯運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它所體現的快速集散效應已經逐漸顯現。”史博利建議在未來的交通規劃中,能夠更多體現前瞻性的規劃理念,將民航、鐵路、公路的優勢在規劃設計中進行集中體現。這將有助于機場業務結構優化、特殊天氣保障、中轉效率提高,使旅客得到更加愉悅的出行體驗。
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增強樞紐競爭力
“國際合作全球化是深入發展大背景下增強機場競爭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推進首都機場樞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航空業對全球經濟影響力日益增強、航空運輸市場的競爭又不斷加劇的背景下,進一步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共同增強樞紐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史博利說,首都機場已經認識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加強與國際業界的溝通交流。截至2013年底,他們已與姊妹友好機場通過高層溝通、知識共享、員工培訓、項目合作和市場推廣等方式,在機場運營、商業規劃及人力開發等領域開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
此外,在與國際友好機場加大合作交流力度的同時,首都機場也積極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機場協會等重要國際行業組織的事務,在人力資源和安全管理方面與國際機場協會開展了有效合作,成績斐然。2013年4月,首都機場成為中國首家獲得國際機場協會培訓資質證書的單位,并積極參與到國際機場協會的卓越機場安全評估項目中。
史博利認為,與國際其他機場、行業組織和航空公司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不僅有助于首都機場把握行業發展態勢和機遇,對標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也有利于促進機場在運行、服務、安全、經營等各個領域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拓展優化航線網絡。隨著業務量的逐年攀升,首都機場的對外影響力不斷增強,國際知名度日益擴大,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也日益彰顯。今年,首都機場成立了國際合作部,專門研究國際機場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實踐,拓展與國際機場間的合作渠道,以國際化思維推動首都機場樞紐建設。
“國際樞紐建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自身的努力,需要民航局、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的支持,以及各機場的通力合作。相信在各方的支持下,首都機場國際樞紐建設將大有可為。”史博利對首都機場打造國際樞紐充滿了堅定的信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