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唐利民:成都雙機場這樣改變生活
“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質量、效率、水平,關鍵體現在人才,尤其是白領。白領出行第一選擇就是最快的交通工具。比如硅谷隨時都可以看到各種膚色的人在研究室里工作,可能星期二集中,星期三大家又分散,星期五再集中。飛機是非常便利的一種現代交通工具,現代航空樞紐將提升這個地區新一輪對人才吸引的競爭力。”
成都新機場規劃有6條跑道,建成后蓉城航空客流將達1.3億人次。繼上海、北京之后,成都作為中國大陸第三個規劃建設雙機場的城市,未來的雙機場生活會是什么樣的?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發改委主任唐利民昨日為讀者描繪了4.0工業時代的成都航空,飛行區和空港經濟區將提高智能化、自動化水平,運用大數據實現與互聯網、物聯網等整個網絡的互動和無縫銜接發展,未來的成都將更便利、更快捷。
更方便快捷
真正的西部國際樞紐
成都新機場位于中國空中行業的中點上,到非洲、歐洲、中東,比廣東、上海、北京要快兩到三個小時
目前,中國大陸只有上海是雙機場,北京的新機場剛剛開建,成都是第三個規劃建設雙機場的城市。談到上海的雙機場對成都的借鑒作用。“我們都看到上海雙機場建成后,原本的虹橋機場不但沒有萎縮,反而到上海去轉乘飛機的人越來越多了。”唐利民說,“乘客做出這樣的選擇,就是因為那里的航班多,飛向世界各地選擇性大。那么現在乘客選擇到上海,下一步可以選擇到北京飛往目的地,未來還可以選擇來成都。我們的新機場建成后,雙流機場不僅不會受到影響,而且乘飛機的人數會比過去還要多。”
唐利民表示,成都新機場的定位是要飛向歐洲、飛向非洲、飛向中東。新機場的選址地點從天上看,是在中國空中行業的中點上,到非洲、到歐洲、到中東,比廣東、上海、北京要快兩到三個小時。新機場建成后,可以加密到歐洲、中東的航線。上海、西安、昆明的歐洲、中東航線就可能萎縮。為什么?因為乘客到成都的選擇空間更大。
唐利民又以成都的近鄰重慶舉例,成都未來可能航線非常多,乘客到哪兒都很方便。從重慶坐高鐵半個多小時就到成都新機場了,這樣,成都就會成為真正的西部國際樞紐、現代航空港樞紐。
更有吸引力
人才信息資金匯攏成都
一個地區、一個城市,它的現代交通越發達,來的人才就越多,而且高端人才就越多
除了航空樞紐這個功能之外,蓉城的雙機場還會因省時、便捷、舒適而增強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唐利民表示,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質量、效率、水平,關鍵體現在人才,尤其是白領。白領出行第一選擇就是最快的交通工具。比如硅谷隨時都可以看到各種膚色的人在研究室里工作,可能星期二集中,星期三大家又分散,星期五再集中。飛機是非常便利的一種現代交通工具,現代航空樞紐將提升這個地區新一輪對人才吸引的競爭力。
唐利民說,一個地區、一個城市,它的現代交通越發達,來的人才就越多,而且高端人才就越多。交通省時、方便、舒適,這里就會形成信息的交匯點、人流的交匯點,物流的中心、金融的中心、信息的中心、人才匯集的高地、資金流向的洼地,隨著航空港的形成,都會匯攏成都。
據統計,北京去年機場人流量為8000多萬人次,成都去年為3750萬人次。唐利民說:“有個規律是只要哪個地方的港口發達,哪個地方的經濟就一定不錯。當然也有個別地方,比如說蘇州沒有機場,但是它借力上海的浦東機場。為什么省委省政府下這么大的決心,一定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成都新機場建起來,就是要重新奠定北、上、廣、成都四大現代航空中心。”
更智能化
邁入4.0工業時代
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打造國際水平飛行區和空港經濟區無縫銜接
唐利民說,法蘭克福機場、阿姆斯特丹機場、希斯羅機場,去年我們已完成了對這三個航空經濟港的考察,已形成報告,正式委托公司規劃,跟機場建設同步進行。我們還邀請國外做空港經濟的專家參與到成都新機場空港經濟建設的規范方案里來,讓他們給我們提一些意見。
唐利民表示,新機場空港經濟區直接與國際接軌,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國內,將學習北京、深圳、上海、鄭州的優點;國際上,將向同為內陸港及樞紐機場的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看齊。同時,還將學習歐洲的樞紐港阿姆斯特丹,倫敦的希斯羅機場空港,應對未來巨大的中轉量。
談到和北京、深圳、鄭州機場的本質區別。唐利民稱:“現在我們開始邁入4.0工業時代,智能化水平、自動化水平、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包括整個網絡的考慮等等,飛行區和空港經濟區如何實現互動和無縫銜接的發展,這就是我們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成都新機場修完后,國際航線、國內航線都會更多地補充進來,可能國際航線會多一些。另外,新機場是高鐵、地鐵都要進去,就跟現在雙流機場一樣,負一層是動車,負二層是地鐵,實現零距離換乘。
雙機場城市
未來將有更多人到成都搭乘國際航班,前往歐洲、中東、非洲,當然你去全世界都會更方便,因為從這兒出發最近
因為省時、便捷、舒適,將有更多的來自全球的高端人才到成都工作、創業、生活,也將帶給你更多更好的機遇
上海 1999年,浦東機場投用,成為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北京 2014年,北京新機場開建,即將成為雙機場城市
成都 2015年,成都新機場即將開建,也將成為雙機場城市
雙流機場
●成都雙流
●成都西南,距市中心16公里
●有兩條,均長3600米
●2014年3750萬人次
截至2014年底,已開通航線241條,其中國際地區航線78條,中西部第一,通航國內外城市187個
成都新機場
●簡陽蘆葭
●成都東南,距市中心51.5公里
●規劃有6條,一期建3條,二期建3條
●一期可達4000萬至4500萬人次,二期建完可達9000萬人次
新聞縱深
雙機場六益處
伴隨著我國航空運輸規模不斷擴大,一些主要城市既有機場建設發展受限,“一市兩場”的情況將會有所增加,成都市也面臨著新建第二機場的緊迫問題。成都新機場的建設,“一市兩場”的體系構建對我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全方位深化和擴大對外開放合作
成都是典型內陸城市,不沿海不沿邊,與沿海主要港口的陸路運輸距離達到2000公里左右。依托新機場建設,構建“一市兩場”體系,有利于我市深化和擴大面向歐洲、非洲、西亞等地區的開放合作,更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版圖。
有利于促進我市產業轉型升級
構建“一市兩場”體系,建強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將極大縮短我市與國際市場的時空距離,使我市對各類創新要素更具吸引力,有力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形成具有經濟特色的高端產業集群,有利于帶動我市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
有利于打造空港經濟走廊
倫敦、東京等國際大都市大多擁有兩個以上的大型機場,并依托各具特色的空港經濟區和便捷的交通網絡,形成了兩大空港分工協作、要素高度集中的空港經濟走廊。雙流機場和成都新機場相距55公里,依托兩個機場的空港經濟區和密集的交通網絡,促進新老機場空港經濟區相向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高端產業集聚區,連片打造我市空港經濟走廊。
有利于天府新區的發展
成都新機場的建設將給天府新區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按照民航業1:8的投入產出比計算,成都新機場將為天府新區帶來巨大的投資放大效益。為新機場配套的場外綜合交通體系,在滿足新機場需要的同時,也將為天府新區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促進天府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檔升級。
有利于加快培育我市新興增長極
圍繞成都新機場建設空港經濟區,打造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空港新城,形成輻射周邊區域的產業和服務鏈,實現空港經濟區與天府新區錯位聯動互補發展,共同成為極其富有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新興增長極。
有利于推動空港經濟區的新型城鎮化進程
按照“四化”同步、“三化”聯動的要求,高起點規劃和建設的成都機場空港經濟區,統籌考慮經濟區產業支撐、城市功能、交通網絡、城鄉協調、人居環境等方面,形成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示范區和帶動區,提升我市城鎮化的發展質量和水平。
最新動態
新機場
力爭年底前開工
民航設計院目前正在做科研,隨后要論證,再通過中國國際執行工程院來評估,之后再報批、初設、確定施工圖、招標等等,力爭年底前開工。
配套交通
面向社會招標
成都新機場及其配套的快速公路、地鐵、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已吸引大量資本的關注和報名,大致所需資金明確后,就可以把隧道、橋梁這類施工時間長的控制性工程推出,面向社會招標。
初步規劃
兩期6條跑道
一期為3條跑道,運輸客流量為4000萬到4500萬,二期再加3條跑道,比北京還多1條,客流量達到9000萬人次,加上雙流機場的4000萬人次,一共1.3億人次。
空港經濟
以物流業為主
空港經濟區的產業,主要是以物流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還包括文化方面的高科技研發,創意產業等其他的現代服務業。
這樣去新機場
1條高速公路
新建新機場高速路,中心城區快速前往新機場
2條城際鐵路
新建天府新站經新機場至資陽城際鐵路
新建新機場至自貢城際鐵路
3條軌交快線
新建軌道交通18號線、19號線、20號線均可抵達新機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