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通用航空制造商協會中國區代表 祝凱
IFLY:請與我們分享一下您對2014年中國通用航空市場以及商務航空市場發展的評價與感受。
祝凱:中國通航持續穩定的發展,勢頭一直很好,政府及行業監管部門在不斷建立和完善有利通航發展的法規、標準和有關政策。2014年年底召開的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更是讓通航業界歡欣鼓舞。在這一年里,通航企業也在不斷地自身發展、完善和積累了更多經驗。通用航空的大環境在向著更理性和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靠近,商務航空也是在這個大環境中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方。
IFLY:中國通用航空市場以及商務航空市場的發展環境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哪些顯著的變化?
祝凱:過去幾年里,中國通航和商務機的市場大環境經過了浮躁的階段現在逐漸回歸理性,這是目前中國通航和商務航空市場持續發展的體現,而且也是可喜的變化。以前有人用身價超過1個億這個標準來定位公務機的潛在客戶,這只是通航與經濟發展的必然巧合,而絕非是公務機的市場規律。對美國、歐洲和發展地區的公務機客戶的調查表明,提高辦公和生產效率的需求是客戶購買公務機的第一要素,公務機絕非是身價的標志和富豪的奢華玩具。
IFLY:具體到中國公務航空市場,您如何評價主流公務機制造商近年開拓中國市場的表現?中國市場對大型遠程公務機所表現出來的偏好是否會持續?
祝凱:中國商務航空市場表現出對大型公務機的偏好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中國商務航空市場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缺少實際運行經驗。但是,我越來越多的看到,目前大多數想購買公務機的客戶首先能夠理性地分析資本投入、運行成本和經營效益的平衡,也很關注如何滿足自己的需要和所在地區的市場需求來合理選型。
IFLY:美國在2013年底通過了小型飛機振興法案,降低新飛機引進以及現有飛機改造升級的成本,同時增強私人飛行的安全性。參考美國市場的做法,您覺得中國在通航飛機引進方面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制度或者政策?
祝凱:通航制造商協會協助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在修改FAA 23部的工作中,做了很多在國際合作平臺的組織協調工作。中國民航局代表也參與了這個美國FAA修訂23部的整體工作,民航局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完善中國相應的法規。下一步,通航制造商協會將帶領國際聯合小組對FAA 27部和29部進行修訂。我想,中國民航局代表一定會關注并參與這項有意義的工作。
IFLY:在中國通航市場,無論是通航運營商還是商務航空運營商,都在尋找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通航制造商協會是否會在這方面加強與運營商的溝通與合作,幫助指導運營商更好地運營飛機?
祝凱:幫助運營商用好我們的飛機是通航制造商協會的會員公司一直在做的,所以也無疑是我們協會的服務宗旨。 我們在中國對通航和商務航空的運營商一直很關注和支持,他們是推動通航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我們的制造商一樣重要。
IFLY:包括巴航工業、賽斯納等在內的制造商已經開始與中國企業合作,將生產線帶進中國。您認為制造商的本土化生產對中國通航市場的發展有何意義?
祝凱:跨國界的生產制造在航空業是最普遍的,隨著安全標準的不斷提升,航空制造的技術開發一定要與時俱進。國際化的合作無疑會提升航空制造業的技術開發水平,并且有可能降低生產成本。
IFLY:作為通航制造商的中國區代表,您如何評價目前中國本土通航飛機制造商的表現,對他們有何期待?
祝凱:通航制造商協會代表全球近90家通航制造商,也包括幾家中國本土制造商。我認為,在中國我們為會員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是最重要的。
IFLY:未來5年,您覺得在中國通用航空市場以及商務航空市場,會出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及特征?
祝凱:隨著中國通用航空的發展會有潛在的兩大市場:中國對通航飛機包括公務機的需求將不斷快速增長;同時另外一個市場也在發展,就是作為全世界通航制造工業的加工廠和維修廠,這個市場也將快速發展起來。至于發展的趨勢及特征,我相信中國通航市場始終是在健康有序的發展中,不要以每年通航機隊或訂單增加的數量來評定通航市場的發展,這種評論不全面。就像優秀的長跑運動員,在競賽中要不斷地調整節奏,能在他放慢節奏保持實力的階段就斷言他會輸掉這場比賽嗎?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