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張恩迪:用新的機制推動長三角地區機場群一體化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張恩迪。資料圖
“我做的這個課題研究有兩個由來:一是對我參加的學員課題組‘京津冀協同發展與北京新機場建設’研究的呼應;二是我曾咨詢過中國大飛機工程總設計師吳光輝院士,他說:‘ARJ21已經生產好了,但是,虹橋和浦東機場都不讓停。這個問題要很好地解決。’” 3月7日,僑聯界和致公黨界別聯組討論中,張恩迪委員提出用新的機制推動長三角機場群一體化發展。
張恩迪介紹,1978年,長三角地區僅有3個機場,而如今該地區已有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等18個機場,成為擁有中國機場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
“目前,長三角地區機場群建設發展,使得周邊產生了‘臨空經濟區’。”由于長三角地區各地經濟的不斷發展,區域內存在機場同質化發展現象明顯,少數機場利用效率不高;長三角地區擁有發達的高速公路網,滬寧、滬杭、杭甬城際鐵路、京滬高鐵等高速鐵路線相繼竣工,區域內城市的‘同城效應’日漸顯現。如果繼續大規模地規劃建設新機場,帶來的必然是巨大的投資和市場風險。“張恩迪不無憂慮地說。
”不少業內人士則認為長三角還有加速修建機場的必要,如英國維珍航空的執行總裁表示,在歐美發達國家,每50萬人就有1個機場。照此標準,長三角地區目前機場數顯然還太少。“張恩迪繼續說。
如何處理好多機場之間的關系,協調配合,實現功能互補,避免重復投資和建設,減少資源浪費,構建更有效的、滿足大眾需求的航空服務市場,并能與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我查了一些資料,覺得開發設計一個機場一定要政府來牽頭,運行上可以讓企業來建設,大型企業兼并或者參與控股。“張恩迪說。
張恩迪提出了兩個建議。政府層面,由民航行業主管部門--民航華東管理局牽頭,會同三省一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協商搭建工作平臺和工作推進機制,加快長三角地區”1+2+4+N“機場群協同發展的系統性研究,牽頭研究編制長三角機場群協同發展規劃,加強樞紐機場與支線機場的協作聯動機制,牽頭研究制定空域、航線、航班、機場建設、地面交通銜接等方面的行動方案,在達成共識基礎上積極組織實施。
企業層面,建議上海機場作為國家的核心航空樞紐和長三角地區機場群的龍頭機場,承擔起區域支線機場企業間合作發展的組織功能,牽頭建立長三角機場群協同發展聯席會議機制,推進區域機場間溝通交流,在政府部門指導下和市場化運作機制下,優化資源配置,推進落實機場群業務合作,推進長三角航空運輸一體化市場的形成。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