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青:延長飛機制造產業鏈條 提供專業服務
唐曉青(吳丹/攝)
近年來,隨著我國通用航空的不斷發展,通用航空器制造企業迅速壯大或建立起來,并在當前市場化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提升客戶服務質量、打造品牌效應。面對我國當前并不成熟的通航市場,這些制造企業究竟該如何在競爭中取勝,分享這塊千億蛋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副校長、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唐曉青認為,通航制造企業應延長自身產業鏈條,用專業化的航空服務來贏得更多市場。
如今,在我國的一些城市中,無論是在搶險救災、醫療救護中還是警務巡邏、交通管理中,通用航空飛行都發揮著“急先鋒”的作用,通用航空已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遺憾的是,目前這種服務仍沒有大范圍普及,僅有北京、上海、廣州等規模比較大的城市將通用航空飛行用于城市服務中。“畢竟,航空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業,一架飛機能夠飛得起來,需要背后有一個龐大的服務體系做支撐,而我國由于低空開放較晚,還有一些服務沒有跟上。”唐曉青說。
與此同時,我國的航空制造企業更多地專注于航空飛行器的研發,雖然大大小小不同種類的飛行器不斷投入市場,但其應用范圍還遠遠滿足不了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實際需求。供不應求的狀況導致通用航空用于城市管理的費用一直普遍較高,不少人“想用卻用不起”。
“在當前情況下,亟需通航制造企業轉變思維,謀求向上下游產業發展的路徑,特別是要關注通航產業鏈后端的服務領域,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唐曉青說,“這樣一來,通用航空用于城市管理的價格也可以通過規模效應有所降低,最終導致服務的普及。”
唐曉青表示,要達到這個理想狀態,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政府層面要高度重視,在空域管理體制改革、低空開放等政策方面統籌考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分層級做好產業規劃,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跟進的現象。
另外,通航制造企業自身也要對用戶市場進行廣泛調研,明確在當前中國的經濟狀況下,應該為用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唐曉青認為,如果讓每個城市都買幾臺直升機用于城市管理,這不太現實,原因有二:一是這些城市對于通用航空作業的維護能力不一定能否達到標準,二是如果每個城市都建立航空服務隊,就必須要有相應的飛行人員、地勤人員、管理人員等,還要有一整套的配套設施,成本非常高。
因此,她建議中航工業等制造企業完全可以建立一支航空服務隊,使用自己生產的飛機,同時負責后期的飛機維修維護、航行保障等,采用在全國各地設立服務站點、用戶按照不同需求向其購買航空服務小時的方式,來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這樣可以把制造企業的服務范圍加大,把整個產品鏈加長,更重要的是,專業化會使服務質量大大提升,企業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規模化的做法使得成本降低,用戶也將受益。”唐曉青告訴記者,目前國外許多航空制造企業都在采取這種模式,羅·羅公司就曾做過這樣的統計:當公司只賣發動機時,虧損很大,但如果做發動機的全壽命監測,也就是為用戶提供全程服務,那么,一年下來,公司整個收入的百分之五十都來自于這部分。而目前我國的航空制造企業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這使國內有些城市在購買通航城市服務時,最終選擇了外國廠商的產品。在她看來,如果國內企業能把自己的通航后端服務做起來的話,就有了與國外企業競爭的底氣,甚至由于地域關系還會有一些優勢。
“我知道,從制造研發到全產業鏈,我國的通航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那一天早點到來。”唐曉青說。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