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務航空地面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陸迅
IFLY:請與我們分享一下上海霍克太平洋在2014年中國公務航空市場中的收獲與感受;并對2015年市場發展進行展望。
陸迅:回首過去的2014年,我們經歷了市場高速增長后的放緩,但我們對2015年滿懷信心和希望。作為全國及東北亞地區的公務航空中心,我們將不斷努力創新。
IFLY:上海霍克太平洋經過4年時間的發展,目前可以為公務機及客戶提供哪些具體服務?
陸迅:目前霍克的主營業務有兩塊:FBO(固定基地運營)和MRO(公務機維護、修理和大修)。在FBO方面,我們3100平米的FBO樓內,設有獨立的聯檢通道,并且擁有自己的地面服務團隊,能夠同時為旅客和公務機提供優質的服務。在MRO方面,霍克的維修團隊是經驗豐富的,我們6000多平方米的機庫及附屬樓設施先進,能夠為國內外的公務機提供便捷的維修保養“一站式”服務。
IFLY:上海霍克太平洋是國內第一家獨立的第三方公務機維修商,目前,可以為哪些公務機機型進行授權維修?上海霍克太平洋的維修業務占到公司整體業務的多大比重?
陸迅:上海霍克太平洋在2011年11月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145部維修許可證,是國內第一家獨立的第三方公務機維修商。目前,公司已陸續獲得了豪客4000、豪客800XP、達索獵鷹7X、龐巴迪環球6000等機型的授權維修資質。維修業務的快速發展使得其目前在公司整體業務中占比近1/3。公司希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努力開發公務機托管、銷售等新業務,成為“一站式”商務航空平臺。
IFLY:上海霍克太平洋目前能否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是否有擴建或者在中國更多城市設立基地的計劃?
陸迅:近年來,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兩場的商務航班量呈現快速增長,年增長率基本維持在10%~15%左右。2014年上海兩場航班量已達4800架次,其中虹橋3200架次,浦東1600架次。而我們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公務機基地是以年起降量6000架次的目標進行設計建造的,是目前亞太地區最好的商務航空保障設施之一。另外,公司早在4年前已在浦東開展公務機業務,將視航班量情況,在適當時機,會同上海機場集團同共研究探討在浦東開展公務機項目的可行性。
IFLY:FBO收費是否合理是中國商務航空界爭議較大的話題,請您結合成熟市場的標準以及在中國市場運營的實際情況,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陸迅:在國外成熟市場,FBO運營的利潤來源主要依靠燃油銷售。而在國內實際運營中,FBO運營公司只能通過收取所謂通道費、服務費等來填補運營成本。中國的商務航空運營商在承擔高昂的油價同時,還要承擔高昂的FBO服務費,這對于中小運營商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從源頭上打破壟斷,改革市場準入機制,才是解決收費畸高的辦法。
IFLY:在規劃、引導中國商務航空FBO建設、發展的過程中,您認為政府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陸迅:隨著近年來通用航空的不斷發展,政府已逐漸重視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走向。中國民航局就行業政策法規的制定修改,特別召開幾次專題會議聽取行業內企業在現有政策下面臨的問題,深入研究探討,這對于中國通用航空的發展是極好的。要市場良性發展,政府應該轉變其職能,由市場來主導,政府在其中起到引導及監管作用。
IFLY:在中國商務航空發展的現階段,您認為建立及運營FBO、MRO可能面臨哪些方面的挑戰?
陸迅:建立及運營FBO和MRO的基本原則,在于航班量。當一個地區的航班量達到一定量時,市場會推動該地區建立FBO和MRO配套設施。如果情況相反,那么建立這些設施只會讓運營商不斷提高服務價格來達到收支平衡。目前,中國公務機保有量約兩三百架,飛行小時數較發達國家遠遠落后。真正能夠達到建立FBO標準的地區只有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其他城市想要建立,尚需時日。另外,由于人員編制問題,邊防、海關和檢驗檢疫的人手不足,也是運營FBO時可能遇到的挑戰。
IFLY:上海霍克太平洋對2015年中國商務航空市場有何期待?
陸迅:我們預計未來5到10年里,購機熱潮將降溫,中國商務航空市場將迎來一次大洗牌,市場隨著國內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將會朝著更健康快速的方向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專訪:首都公務機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靳永發
- 下一篇:林左鳴:通航板塊要做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