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飛行員張慶社: “我在高空中看風景”
作為山東航空公司唯一的國家級飛行員和首批功勛飛行員,張慶社在為人處世上非常低調。身兼山航副總經理、總飛行師和山航青島分公司總經理,他深知榮耀背后即是責任。
“每次飛行時,在承受了起飛的壓力后,將整片風景盡收眼底,那種感覺十分奇妙”。正如張慶社所說,他的人生旅途也契合“在高空中看風景”的狀態,視野一旦開闊,心境就隨之寬廣。
山航是飛機
分公司就是起落架
筆者第一次見到張慶社,是在山航餐廳“偶遇”的。他的長相很隨和,濃濃的眉毛和一笑就瞇起來的眼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有一種特別的喜感。他坐在最靠墻的桌子一側,一葷兩素,吃得津津有味。有同事端著餐盤走過來交流業務,他便頻頻放下碗筷,耐心應答。飯吃了不到半個小時,他就將空餐盤端走,離開了餐廳。
10分鐘后,筆者在總經理辦公室再次見到了他。他已經在處理放機長的業務工作了,在完成一系列的檢查、簽字工作后,他才抽出時間接受采訪。2014年之前,他的工作還沒有這么忙。當年3月,他兼任山航青島分公司總經理,用他的話說,來到青島后“忙多了”。“在山航青島分公司,我們的職責是統攬全局、統籌協調、統一對外”。
張慶社說,如果將山航比做一架飛機,那么分公司就是起落架,既要承受整個運行的上層建筑,又要“接地氣”,與基層緊密結合。山航青島分公司是山航最大的分公司,有近3000名員工,目前共保障飛機26架。今年8月,其飛機數量將增至28架,年底還將增至30架。山航青島分公司的飛行量占到總數的47%,可想而知,管理運營如此龐大的分公司并非易事。
“我一直在想,如何科學地管理山航青島分公司,做到恰到好處。這說起來簡單,其實非常難”。張慶社提到,除了運行指揮外,山航青島分公司還要保障所有員工的食、住、行,協調當地機場公司、空管、邊防等部門,自己就像總指揮,必須帶著極大的責任心去管理整個團隊。
飛行經歷40年
安全責任大于天
除了山航青島分公司總經理的身份外,張慶社還是一名安全飛行2萬多個小時的機長。至今,他已經從事飛行事業40年,安全飛行超過2.2 萬個小時。
“飛行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但我特別喜歡在高空中看風景。白天有藍天白云,夜航有燈火闌珊。整個華東地區都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那種感覺真的很奇妙。”他說。
其實,少年時的張慶社就夢想著當一名空軍飛行員。1975年,17歲的他經過層層選拔,進入了空軍第十四航校。從航校畢業后,按照統一分配,他最終與民航結緣。
眾所周知,飛行員招收標準很嚴,對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要求極高,稱得上萬里挑一。那一年,盡管全省招生名額很少,但張慶社一路過關斬將,憑借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成為家鄉縣城被選中的兩名飛行學員中的一名。他性格沉穩,善于鉆研,在進入航校之后更是努力學習知識和技術。當上機長后,張慶社曾在南方航空公司等單位工作過,積累了豐富的飛行經驗。
1980年,年僅20歲出頭的他就當上了機長。“剛當機長時,我感到壓力很大。光榮有多大,壓力就有多大”。張慶社提到,當年自己駕駛客機,旅客基本上都是縣團級以上的領導,其心里既興奮又忐忑。
2001年,他選擇回到家鄉,加入了山東航空,任總飛行師兼安全技術部部長。
和“小飛”飛行
“飛不好算我的”
身為山航總飛行師,張慶社不但對自己的飛行要求嚴格,而且對年輕飛行員的教導和培養也是盡心盡責的。張慶社說:“我在培訓部接觸到了一批批‘小飛’。他們和我們當年不一樣,他們更有個性,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得跟著變。”很多飛行員從國外進修回來,經驗不多。身為積累了40年飛行經驗的機長,張慶社總是手把手地教他們。但是在駕駛室,他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大家沒有長幼尊卑之分,彼此都是平等的同事關系。
“‘小飛’剛開始跟我一起飛行,肯定會緊張,但在飛行過程中,緊張是大忌。于是,我就告訴他們,‘飛好了算你的,飛不好算我的’”。張慶社說,他也是從“小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深知良好的心理狀態是飛行安全的前提。“飛好了算你的,飛不好算我的”,這句話屢試不爽,讓一批批“小飛”卸下了心理包袱,更樂于與這位領導一起飛行。
在和后輩們談起飛行時,他強調最多的還是安全和責任。張慶社曾說過,一名優秀的飛行員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要為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負責;其次要具備高超的飛行技術,以及全面的知識儲備;再其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最后要有服務意識,一切以旅客的利益為出發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劉冰:飛行是一種挑戰絕不是一種冒險
- 下一篇:大師眼中的“航空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