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如何科學謀劃臨空經濟?
10月22日,資陽市臨空經濟暨現代服務業投資推介會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本報記者 李向雨 攝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如何科學謀劃臨空經濟?郭文龍提醒——
10月22日,資陽市臨空經濟暨現代服務業投資推介會上,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運輸技術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郭文龍以臨空經濟發展為主題的演講,引得臺下客商舉起手機直拍照。
深圳萬潤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直呼:“現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臨空經濟發展相當于一張白紙,搶占先機正當時。”會場上,資陽市領導針對臨空經濟的推介更是單刀直入。
一邊是客商的熱情,一邊是當地政府大力投資促進。“這個時候更應該科學謀劃臨空產業,要作一幅最美的畫,而不是涂鴉。”作為成都新機場前期選址、立項調研等工作的參與者,郭文龍如是建議。
要規劃先行、心中有譜
記者:有一種觀點說“臨空經濟是發展起來的,不是規劃起來的”,您怎么看?
郭文龍:國外很早就開始了臨空經濟的實踐活動,借助其成功經驗,目前發展臨空經濟應做好規劃,做到心中有譜。
從四川省的發展階段以及臨空區的發展歷程來看,制造業是最容易形成規模并快速實現集聚的產業,發展臨空型制造業是必經階段。可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制造、航空制造、精密儀器等制造業,產業選擇要充分利用機場的物流和交通優勢,布局臨空指向性強的產業,如芯片制造類項目。同時,爭取某些產業的整個產業鏈的集體布局,迅速形成產業規模。
從現有空間布局看,天府新區制造業主要布局在龍泉驛區,未來可以進行規劃調整,將項目布局在臨空區附近,打造與汽車同等規模的制造業產業集群。此外,休閑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航空服務業等也是重要發展方向。
不能只見園區,不見“臨空”
記者:成都是全國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兩個機場之間的臨空經濟如何同頻共振?
郭文龍:一個原則:錯位發展,協調共贏。按照目前的定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以國際航線為主,同時兼有部分國內航線;雙流國際機場則以國內精品航線為主。二者依托差異化定位,共享資源,協調發展。
目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臨空經濟發展受到城市發展、土地要素、空間資源等影響,需要通過改革創新來釋放發展活力。相比之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規模更大。二者的活力同時釋放,可望在促進四川臨空產業發展方面發揮1+1>2的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不能讓臨空經濟區“野蠻”生長。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作畫之初,首先要考慮清楚土地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問題。同時,還要從國際市場的角度引進高水平產業,抵制住低水平產業進入的誘惑。臨空經濟區的建設不能只見“經濟區”,而不見“臨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