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財務司副司長劉金波:深化民航財務改革 促進行業全面發展
民航財務工作是綜合性、基礎性保障工作,長期以來,為民航行業安全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和資金保障。“十三五”時期,民航財務工作面臨著怎樣的新形勢?在新形勢下,民航財務工作如何定位,將從哪些方面進一步深化改革?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與堅持飛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務三個底線方面,民航財務工作又有哪些考慮?帶著一系列問題,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民航局財務司副司長劉金波。
“聚財、理財、用財、管財”
記者:“十三五”時期,民航財務工作面臨怎樣的形勢?
劉金波:近年來,全球金融危機持續深度蔓延,世界經濟也過早進入其特有的“新常態”,經歷深度調整后依然復蘇緩慢。全球貿易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一再調低發展速度。地緣政治局勢動蕩、軍事紛爭加劇,資源價格和匯率波動幅度加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受此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發展速度低于7%已呈常態。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深度、力度和廣度前所未有。財政收入形勢嚴峻,全年僅增長2.8%(全口徑)。在此壓力下,財稅體制改革突出表現為財政集中管控和頻頻實施資金統籌,多措并舉,集中發力。部門財務資源安排分配的自由裁量權進一步壓縮,預算支出規定和限制更加嚴格。
從民航產業經濟來看,“十三五”時期,有望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以管資本為主要特征的航空運輸國企改革將獲得突破,航空物流業深度整合逐步到位。市場需求擴大和低油價帶來的較高效益仍可預期。地方政府積極發展區域民航的效果開始顯現。包括北京新機場在內的一些大型機場完成新建、遷建和改擴建,市縣級機場布局進一步加密。建設投資和發展運營補貼資金需求加大。民航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行政經費渠道規范工作逐步到位,民航行業快速發展與一般財政經費不足的矛盾將會更加凸顯。“十三五”時期,隨著宏觀財政經濟全面進入發展新常態,民航產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民航財務工作必將面臨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和新挑戰。
記者:您能否談一談,新形勢下民航財務工作如何定位?
劉金波:民航財務是行業發展的經濟基礎和重要保障,其基本定位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必須適應宏觀財政經濟發展形勢,另一方面要基于財務自身功能。核算與監督是傳統會計的兩大基本功能。但實際上,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豐富實踐、科技進步、管理創新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不斷催生新業態等等,既對財務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時也推動財務會計理論和實踐不斷創新。財務基本功能已不局限于核算與監督,更與經濟效益、發展質量和投資管理決策等緊密融合。“十三五”時期,民航財務工作要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準確把握宏觀形勢,尊重財政經濟規律,完善自身功能,進行科學定位。
民航局黨組高度重視財務在行業發展中的作用。馮正霖局長提出,民航財務要按照“聚財、理財、用財、管財”的要求扎實開展工作。我個人理解,聚財就是要拓寬資金渠道,確保資金增量,增強保障能力;理財的關鍵是改革財務體制機制,理順財務關系,完善管理制度;用財就是要提升預算執行質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揮好政策引導功能;管財是指財務工作要守規矩,堅持依法理財、集中管控,加強審計監督,嚴肅財經紀律。這是新時期民航財務工作的基本定位和重要指針。民航財務系統要深入學習、全面貫徹落實好。
進一步深化民航財務改革
記者:實施民航財務改革有何必要性?怎樣確定改革取向?
劉金波:財務改革永遠在路上。沒有改革民航財務工作就沒有前進的動力。財務司將在民航局黨組堅強領導下全面深化民航財務改革。首先,民航財務改革要體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民航消費結構變化、擴大有效需求的重要改革舉措。民航產業經濟屬需求主導型市場,因此呈現出與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的宏觀經濟不同的逆勢發展勢頭。但它又很脆弱,需求以外部輸入為主,供給雖不能決定但卻能影響需求。民航長期存在的區域、干線支線、客貨運輸、國際國內航線、運輸與通用航空以及傳統運輸方式與低成本航空等之間不協調、不平衡問題,就屬于民航供給側結構性問題。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市場主體的核心特征體現在供給側一端,也是民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業務領域。從深化財務改革角度,要盡快調整修訂相關財經政策,強化經濟調節的能力,支持行業供給側短板和薄弱環節,以此適應旅客需求,刺激消費,擴大市場,促進民航產業經濟結構更加完善,供給和需求關系更加協調。其次,民航財務相關聯工作存在不足。如經費保障長效機制還不完善;預算管理意識尚未深入人心;預算執行質量不高,尤其一些基本建設項目進展緩慢、管理粗放、結余過大;財務管理制度散落不成體系;管理關系未完全理順,專業支持機構的作用發揮不夠;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屢查屢禁不止等等。這是發展中深層次問題和矛盾的集中體現,必須要通過深化財務改革,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加以克服解決。在改革取向和目標上,“十三五”時期,我們要通過深化改革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通過改革增強財務服務保障能力,通過改革發揮好引導發展的核心功能,通過改革進一步提高民航財務系統的執行力和工作規范性。要加強學習研究,努力把握好民航產業經濟供給與需求、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防止財務改革工作走偏。
記者:民航財務改革將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劉金波:民航財務改革的內容很多,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將會有所側重,靈活調整。但重點將關注六個方面,核心是要構建和完善四個體系,即預算制度體系、財經政策體系、審計監督體系和資產管理體系。其中,預算制度體系是針對民航局直屬系統預算安排、資金管理和經費支出方面的規則、規范和程序等的制度規定,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公平、公正、科學、透明。財經政策體系是對民航全行業實施財經宏觀調控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實踐證明,這個體系是對民航產業經濟實施經濟調節、正確發揮政府部門引導市場作用的有效手段。下一步重點是根據發展需要對政策體系加以修訂完善。審計監督體系主要針對直屬系統,重點是完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在豐富審計方式、提高審計技術手段、打造專業的審計監督隊伍等方面建立標準、形成制度。資產監管體系是要建立對民航局直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所屬經濟實體國有資本有效監管的制度體系。其間將根據國家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統一部署,推動民航直屬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由管資產向管資本的平穩過渡,杜絕國有資產流失。除上述四個體系外,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理順民航各級單位財務管理關系,在工作制度、專業標準、機構設置和信息共享等方面體現標準化、系統性和管理科學。同時要發揮好專業支持機構的重要作用,支持其不斷創新發展。此外,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財會干部隊伍的培訓,努力增強財務人員的發展意識、改革意識、大局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
服務發展戰略,堅持“三個底線”
記者:日前,國務院批準“十三五”期間繼續征收民航發展基金。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方面,財務司是如何考慮的?
劉金波:民航發展基金是民航建設和發展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在正稅清費大背景下,民航發展基金延續征收,得益于民航方面的積極政策爭取,同時也體現國家對民航行業的重視。世界各國也都設立類似稅費項目,只是在名稱和具體征收方式、征收標準上有所不同。根據規定,民航基金目前主要用于安全、空管、機場、科教和信息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民航局出臺的一系列財經政策。上述使用范圍從不同角度體現國家發展戰略和宏觀政策導向,但也存在與新形勢不適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國家有關部門對基金使用范圍進行調整,對相關財經政策作進一步修訂完善,重點體現以下思路:一是突出體現五大發展理念,加大對新技術推廣應用、安全管理創新、彌補行業短板、增強航空公司國際競爭力、開展節能減排等的投入力度,繼續向能夠實現民航普遍服務和基本航空服務計劃的支線航空、小機場、通用航空和通勤航空傾斜。二是制定和設計相關政策時,重點考慮如何貫徹落實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三是對北京新機場等體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進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四是結合“穩增長”要求,認真研究加快預算執行,盤活用好存量資金的相關政策制度制定工作。
記者:民航局黨組提出堅持飛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務三個底線,對做好今后財務工作有何指導意義,財務工作如何服務和堅持三個底線?
劉金波:“三個底線”是新形勢下引領民航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全行業長期不懈的努力追求,對做好新時期民航財務工作有重要指導意義。民航財務工作將堅持和圍繞三個底線,認真做好貫徹落實。首先,加大安全投入,切實保障飛行安全。優化安全能力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重點支持安全核心領域、關鍵環節和安全精細化管理,包括新技術推廣應用、關鍵技術人員資質能力和安全監管水平。加大安全投入,著力提高航空安全監控、技術裝備支撐和應急反應處置“三個能力”。推動安全保障財務考核建章立制,將考核與補貼掛鉤,督促企業切實落實安全投入主體責任。其次,加強審計監督,保障廉政安全。要努力構建科學合理、系統全面、權責明確、運作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實現審計監督全范圍覆蓋、全過程監控。建立健全財務制度,重點完善決策機制,落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規定;強化預算約束,完善資產管理,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防范國有資產流失;同時,要在財務系統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依法理財,確保不越紅線,不打擦邊球,嚴守財經紀律。第三,完善政策支持,提供真情服務。民航財經政策進一步向欠發達地區傾斜,重點支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航空出行服務。積極推動財務補貼政策與航班正常率、旅客滿意度等體現行業服務質量的考評結果掛鉤。加強與各部門各單位間的業務交流,了解經費需求,精簡工作流程,做好財務服務。堅持只要有利于事業發展,有利于工作開展,就要依法合規、積極主動給予財務方面的支持幫助。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