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綜合交通樞紐助推航空城建設
我國“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提出:全面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建成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內已有多個城市提出建設與城市功能相匹配,構建可持續發展、高標準、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實現持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交通發展目標。
交通樞紐的形成會受到區位、政治、經濟、人口、社會等因素發展的影響;反過來,交通樞紐對于地區之間的聯系、地區和城市的發展又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大城市、大工業中心、大型海港或河港、空港往往都會形成交通樞紐。綜合交通樞紐是由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的干線所組成的交通樞紐。隨著城市規模大型化、人員流動高度化、城市土地資源短缺、城市交通流量密集等趨勢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成為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解決交通問題的重點。綜合交通樞紐作為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城市交通與城市間交通之間的銜接關鍵節點,其規劃發展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航空樞紐是綜合交通樞紐中的重要一環。航空樞紐是指在航空運輸網絡中具有重要中轉功能的大型機場。航空運輸是現代旅客運輸,尤其是遠程旅客運輸的重要方式,為國際貿易中的高價值商品運輸所不可或缺(世界貿易總值的40%依靠航空運輸完成,且比例在不斷增長),航空運輸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強。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化,航空運輸憑借其高速直達性,建立了城市間快速直接的客貨運聯系,擴大了城市輻射范圍,使城市職能逐漸增強,從而形成全球城市體系。航空樞紐對于城市對外開放、開展國際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將進一步促進城市的國際化和現代化發展,是本世紀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民航目前是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居全球第2位,上海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居全球第3位。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等樞紐機場為中心,其余省會和重點城市機場為骨干,眾多干線、支線機場相配合的機場體系。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國家層面第一次明確“民航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產業”,提出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機場規劃和建設,對樞紐的具體要求是“著力把北京、上海、廣州機場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培育昆明、烏魯木齊等門戶機場,增強沈陽、杭州、鄭州、武漢、長沙、成都、重慶、西安等大型機場的區域性樞紐功能”。
航空城是依托航空業發展,逐步于機場周邊形成的具有城市特征的城市功能組群和航空產業集群。通過機場客貨運業務的發展,帶動物流、臨空加工與生產制造等產業在機場周邊聚集,進而促進如會計、金融、法律、居住、零售、娛樂等配套服務業的發展。在許多發達國家,重要機場周邊區域內已經成為由復合的交通體系、綜合性的產業集群所構成的城區,其極大地帶動了機場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航空城提升了機場及配套基礎設施的綜合使用效率,提高了機場周邊土地價值,并帶動機場周邊產業聚集和產業結構升級。以阿姆斯特丹航空城為例,其是一個集航空樞紐、物流中心、區域經濟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于一體的多元綜合體,促進地區經濟向高增值服務業轉型。
以機場為基礎,融合高鐵、城市軌道、高速公路等多種交通設施,形成綜合各類交通方式且銜接緊密的綜合交通節點,發展新一代綜合交通樞紐,對于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0年建成啟用的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是當前全球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它以上海虹橋機場為核心,具有高速鐵路、磁懸浮、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客運、城市軌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各種運輸方式的集中換乘功能,集散客流量超過100萬人次/天。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在進行機場建設規劃時將綜合交通體系作為其重點研究內容,尤其是在新機場的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以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樞紐能夠提高城市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同時吸引相關產業聚集并形成航空城,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淺談機場非航業務發展與多元化經營
- 下一篇:民航2014:更安全、更準點、貢獻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