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型機場改擴建還需“再上一層樓”
一段時間以來,國內新建設機場投入運營以后引發了許多新聞話題,諸如:冬天昆明長水機場的大霧,會讓人留戀處在市區的昆明巫家壩機場;在國內高鐵逐漸成網之后,引發的國內機場運營危機等問題。其實,引發這些問題的背后,實際是機場長遠規劃與航空市場短期運營的初期不適應所致。那么,該如何認識國內機場尤其是大型機場的建設發展前景呢?
一、中國航空市場發展態勢預判
選擇美國、日本、韓國2005-2012年期間的航空運輸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下面的表格:
國家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日本 | 10228 | 10285 | 9984 | 9702 | 8690 | 10955 | 8973 | 9891 |
韓國 | 3389 | 3484 | 3666 | 3608 | 3417 | 3699 | 3991 | 3997 |
美國 | 72055 | 72553 | 74430 | 70178 | 67942 | 72050 | 73080 | 73662 |
僅從上面的一組數據,可以看出美國、日本、韓國的航空市場已經基于處于滯長階段,航空市場發展不容樂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考慮到國內航空市場已經受到高鐵的沖擊,從1978年起,中國國內市場已經連續增長了36年,中國的國內航空市場也會步美國、日本、韓國的“后塵”,逐步走入一個“滯長期”呢?
1.中國航空市場長期發展數據
2013年與1974年相比,中國的航空旅客運輸量增長了近500倍,年均增幅達到17%。

2.1970-2012年美國、日本、韓國航空市場長期發展數據
以美國、日本和韓國為例,從1970-2012年其航空運輸旅客如下圖所示,看到下述兩個圖:可以所直觀地看出美國、日本和韓國在過去42年的航空市場發展中仍是呈現上升趨勢的。
在1970-2012年期間,美國、日本、韓國的航空市場平均增幅分別達到了3.6%、4.4%、8.7%。
在我們擴大了觀察的視野之后,我們清晰地看到美國、日本、韓國航空市場保持了較長期的增長趨勢。
2013年與1974年相比,中國的航空旅客運輸量增長了近500倍,年均增幅達到17%。如果說過去40年的中國民航發展是一種“追趕”式的發展態勢,那么在未來中國民航市場將轉向一個常態的發展態勢,仍將保持一種持續穩定地增長的格局。這種穩定增長的格局,注定了我們必須以一種更積極的態度對待國內機場的擴建與建設,以適應中國民航市場的發展需要。
二、機場的發展態勢
1.大型機場規模正在越來越大
選擇了2000-2013年期間,世界旅客吞吐量前每年前30位的機場,測算其每年前30位機場的平均旅客吞吐量,其結果如下圖:

與2000年相比,世界前30位機場的平均旅客吞吐量已經增長了33%。世界大型機場的規模正在越變越大,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2.中國機場:越來越擁擠
2013年國內前十大機場的旅客平均旅客吞吐量達到了3878萬人次,該數字已經超過了2003年世界前三十位機場的平均旅客吞吐量。做一簡要估算,即使按年均3%的增幅,假定不增加該地區的新機場,到2033年,國內前十位機場的旅客平均吞吐量將超過7000萬人次。
機場名稱 | 2013年 | 2033年 | 增量 |
北京/首都 | 8371 | 15119 | 6748 |
廣州/白云 | 5245 | 9473 | 4228 |
上海/浦東 | 4719 | 8523 | 3804 |
上海/虹橋 | 3560 | 6430 | 2870 |
成都/雙流 | 3344 | 6040 | 2696 |
深圳/寶安 | 3227 | 5828 | 2601 |
昆明/長水 | 2969 | 5362 | 2393 |
西安/咸陽 | 2604 | 4704 | 2099 |
重慶/江北 | 2527 | 4564 | 2037 |
杭州/蕭山 | 2211 | 3994 | 1783 |
平均 | 3878 | 7004 | 3126 |
(注:上表預估的2033年數是按年均3%的增幅測算,沒有考慮資源制約的因素,如果考慮資源制約因素,上表中有些機場很難達到預估算。)
當然,在這前十位機場中,機場資源也將存在巨大的差異。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的機場已經沒有新增的發展空間了,深圳、昆明、西安、重慶、杭州等機場第二條跑道在最近兩年才投入使用,仍有相當的發展空間。但是,即使按保守的市場預估,國內前十位機場資源整體的稀缺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如果國內大型機場沒有更快的擴建進展,大型機場越來越擠也成為必然。
3.案例:香港機場對擴建第三條跑道的觀點
2007年,香港機場開始了對擴建第三條跑道的論證,并提出了《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剛》,指出只有擴建第三條跑道才能全面滿足香港的長遠需要。報告指出:
“由于全球及區內的航空市場均發展蓬勃,許多鄰近機場都已制定擴建計劃,以應付不斷增長的航空交通需要。除非我們及時應對,否則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大有可能被削弱。交通量一旦外流,我們將難以收復失地。若把握面前的黃金機會,為香港帶來更大裨益,并保持領先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我們必須立即行動。”
三、思考與建議
1.中國民航市場在經歷了1978年以年長達36年的高速發展之后,盡管有可能進入一個相對平緩的發展時期,但是,中國民航市場的長期增長仍是值得預期的。
2.國際大型機場的規模正在越來越大,擁擠的國內機場已經制約了中國民航的發展,因此,加快、加緊改擴建國內大型機場已是迫在眉睫。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美國機場的反恐故事
- 下一篇:法制和責任:《航班正常管理規定》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