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航空管系統發展回顧與展望
天路無痕,飛行有序。有飛行,就有空管。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發展,空管系統努力進取,為天路保駕護航,守護“銀燕”展翅翱翔,為我國經濟騰飛和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多年來,伴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發展,空管系統各部門攜手努力,通過改進管制指揮方式、加強空域管理、提高運行效率、改進通信導航監視技術和提升氣象服務品質等,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空中交通管制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空中交通管制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絕大部分地區的管制指揮由“一張標圖桌、一部電臺、一部電話”的程序管制方式,轉變為先進的雷達管制。在實施雷達管制的終端管制區,接受和放飛一架飛機可以縮短到1分鐘左右;航路同高度層管制間隔縮小至區域管制區內水平間隔20公里,進近管制區內水平間隔10公里,實現了航路飛行容量在相同時間內成倍增加。
空域管理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我國空管系統成功實施了8400米以上高度縮小垂直間隔,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米”制標準實施縮小垂直間隔的國家。空管系統自2009年開始進行了東部高空空域整合,實現了北上廣三大區管中心無縫對接,更好地發揮了大區域運行優勢。空域管理部門利用航路單向循環思路,先后完成了京昆大容量通道、海南地區、渤海灣等重點地區空域優化,有效提高了航路沿線機場的航班運行效率。此外,我國空管系統還加強了軍民航協作,建立并完善了臨時航線使用機制。2009年~2014年初,臨時航線從最初的77條迅速增加到130多條,每年使用臨時航線的航班約40萬班,節省燃油成本約6億元。截至目前,全國民航國內航路航線為236條,國際航路航線為149條,航路航線總距離為18.5萬公里。
運行效率不斷提升。自2005年開始,民航局空管局啟動了民航運行協調決策機制,在改善服務手段、減少航班延誤、提升運行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8年,深圳空管站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率先開展了協調決策系統的研究。到2013年底,空管系統在21個繁忙機場建成了終端級協同決策系統,優化離港航班排序,減少旅客機上等待時間。
通信導航監視能力持續增強。目前,基于IP技術的數據通信網正在規劃建設中,衛星通信逐漸在民航通信中轉變為備份或應急傳輸手段。民航電報傳輸經歷了從無線電報、有線電傳到人工電報交換再到電報自動交換的發展過程,對空通信完成了從短波通信向甚高頻通信的全面過渡。國內大部分有航班飛行的機場和航路(航線)導航臺均配置了DVOR/DME設備, ILS設備運行保障力度得到加強。空管系統還積極推進ATN在國內的應用和發展。
民航氣象服務品質大幅提高。為了給管制指揮提供更準確的氣象參考,多年來,民航氣象部門不斷拓展服務外延,豐富服務內涵。民航氣象信息系統實現了全系統基礎資料共享和情報交換的自動化,搭建了氣象產品制作與發布的統一平臺。民航天氣會商視頻系統與運行協調決策會議系統互聯互通,極大地提高了天氣會商與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014年民用航空氣象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為專業用戶、社會公眾提供多元化、精細化的氣象產品。
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有力。多年來,民航空管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有力,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0億元,為空管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2005年,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區域管制中心工程相繼運行,使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和服務實現了質的飛躍。2013年成都和西安區域管制中心先后投入使用。目前,沈陽和烏魯木齊區域管制中心均已破土動工,中國高空區域管制正在邁上系統化、科學化、自動化的新臺階。目前,全國共有一次雷達28部、二次雷達111部、自動化系統主用40套、35套自動化備份系統建成投產,空管自動化系統的保障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隊伍建設和法規體系建設成果豐碩。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多年來,空管系統積極培養人才,目前空管隊伍總體規模已達到近3萬人。管制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比例不斷優化,結構更趨合理。現行的空管法規和標準已經成為空管單位管理和運行不可或缺的依據和準則。
科技攻關碩果累累。多年來,民航空管系統積極提升自主研發能力,一大批自主研發的空管自動化、監視、內話及轉報等系統投入運行。其中,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務平臺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獲得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空地協同的民航空域監視新技術及裝備獲得2009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中國民航飛行運行監控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多年來,空管系統杜絕了空管原因造成的飛行事故,各項安全指標遠優于民航局規定的安全指標;安全保障各類起降飛行量年均增速15%,年飛行起降保障量由1978年約5萬架次,上升到2013年的786萬架次;出色地完成了保障國家和人民航空運輸需求、展示維護國家形象、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特殊重要任務等重任,多次受到上級通報表彰,為促進民航發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與航空器飛行安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建設民航強國,空管要先行。民航空管系統將始終把握安全發展、內涵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奮勇先行,努力提升空管運行服務品質,提高民航業的整體運行效率,改善旅客的出行體驗,優化地區乃至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