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京津同心共謀發展
從世界范圍來看,發達國家的首都與臨近海港的城市通常是組合發展的。這種組合不僅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帶動周圍區域經濟的更大發展。例如,美國東北部聚集了波士頓、紐約、費城、華盛頓的大型城市帶,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海牙城市群,日本的東京—橫濱城市帶等。我國改革開放30年,也經歷了實施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區域協同合作日趨成熟,尤其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都市圈,經濟總量在全國占有巨大份額。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正是順應了這樣的發展趨勢。
新形勢下京津合作的機遇和挑戰
京津兩市地緣相近、優勢互補,北京國際城市建設、天津北方經濟中心建設更促使了航空運輸需求增長。區域的協同發展,既有助于形成北京的廣闊腹地,為北京發展創造空間,也為區域航空業務打開了廣闊市場,為區域內機場的協調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從去年開始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經超出了設計容量,高峰小時容量、過夜機位等主要運行資源均已飽和,旅客量增速已由前幾年的10%左右降至目前的3%以內;由于空域和航班運行管理等方面的條件限制,航班時刻最大分配值僅為86架次/小時,遠不能滿足國內外航空公司增加航線航班的需求,每天約有400個航班時刻需求由于機場保障能力不足而被拒絕。如何滿足航空公司對于新開航線和航班運行保障的需求、旅客對于航班正點和優質服務的需求以及自身發展的要求,都是首都機場亟待解決的發展難題。
天津機場雖然已有多年歷史,但由于城市性質、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機場設備設施條件等均不及北京,其航線網絡覆蓋范圍和航班密度不及首都機場。
但近年來,首都機場由于運行資源條件限制開始進入增長較緩慢的低速發展期,天津機場卻在二期擴建的基礎上開始快速增長。
首都機場的發展路徑思考
首都機場要在現有運行條件下,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以建設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為目標,積極采取用國內換國際的方式,推動業務量結構升級。對于單次起降人數少的“瘦支線”或者航班季節性明顯流量不穩定的航班,就應該“溢出”以節約時刻資源。同時要充分利用周邊機場“側面進京”航線的增長,提高地面交通便捷性推動國內中轉國際的客運量增長,變單方向的“溢出”為“雙向流動”,。要及早布局新機場啟用后的運輸量收回,從短期的“溢出”變為長期的“蓄水”。
天津機場的發展路徑思考
2013年天津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已經突破1000萬,是全國第24家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的機場,正式步入大型機場行列。北京新機場啟用前首都機場的流量外溢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落地實施,尤其是天津市把交通作為先行領域,天津機場的發展得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支持。天津機場正處在大發展的黃金機遇期,積極找準定位,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共同探索謀求戰略合作發展。
天津航空成立五年來,借助“區域型航空公司”的戰略定位已經取得了快速發展,一是在國內短途線路上主打“經濟牌”,二是注重近途多頻的國際航線開拓,為京津冀地區赴俄羅斯及日本地區旅游的旅客以及公商務旅客提供新的出行選擇。
與此同時,海航也是立足天津機場,整合天津航空和祥鵬航空,綜合利用海南航空的國內干線網絡、天津航空的支線航線和祥鵬航空獨具特色的區域型航線網絡,提供包括“通程值機”“行李直掛”等的一站式中轉保障服務。
由于天津機場的發展有較大程度是依托北京的流量溢出。因此,地面交通的協同尤其重要,為提高空地聯運效率和地面輻射能力,天津地鐵2號線已延長至天津機場,與機場T2航站樓同期開通運營;同時天津機場還在濱海高新區、北京南站等地建立了多個城市航站樓,為京津協同發展,推動分流工作創造條件。
協調發展、和諧共贏
一方面是北京地區機場運輸保障能力階段性短缺嚴重,另一方面是天津機場運輸保障能力階段性利用不足,如果能夠充分發揮京津機場的協同作用,在充分挖掘北京地區機場運輸保障能力的基礎上,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化運作,適當分流航班至天津機場,既能夠緩解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運行保障壓力,促進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國際性樞紐建設,又能夠提高天津機場的設計能力利用程度,加快天津機場航線網絡的完善與優化,從而帶動整個京津地區民航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更好的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在京津冀一體化格局下,在當前首都機場時刻資源緊缺流量外溢的市場環境下,各航企已經紛紛開始采取行動,著眼長期發展,加快京津翼一市多場布局,力圖在北京新機場建成前培育出各自的市場增長,顯示出不同的發展策略。天津機場也必將要在自身功能定位上做出選擇,推動區域內機場差異化協同發展,避免成為航企備戰北京新機場的“搶座”跳板,才能在五年甚至十年后的航空市場仍保有一席之地且呈良性發展。
今年年初,首都機場集團專門成立了京津機場分流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組織實施天津機場分流首都機場客貨溢出需求工作。“養得深根,方能葉茂”,希望通過京津兩場的共同努力加快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京津雙城記。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算好三筆賬 “小機場”也有大作為
- 下一篇:首都機場建設智慧機場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