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線機場節能降耗途徑初探
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企業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企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要求。支線機場雖然在性質上已明確了其公共基礎設施的屬性,但它依然承擔著一個交通運輸企業的經營任務。因此,它也作為一個企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也需要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的。然而,支線機場主要營業收入往往受制于航班航線及旅客吞吐量的多少,普遍經濟效益不佳,但日常運營的開支往往又是剛性的,這樣收支就會容易形成剪刀差。于是,在大力發展主營業務的同時,節能降耗,以最大限度地節約開支,提升企業利潤就會成為支線機場管理者思考的一個永恒的話題。
井岡山機場作為江西機場集團公司下轄的五個支線機場之一,在企業推行經營機制改革,實行自主經營的條件下,克服了資金、技術、人員等資源有限的困難,通過外借協作力、內練管理功等途徑,成功地實現了人均能耗平均以每年15%下降,在整個江西省機場集團中處于最低水平;就用電的絕對數量來看,機場的用電量并沒有隨吞吐量、航班班次、保障時間及員工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從2012年83萬度下降到2014年74萬度,年均下降幅度為9.7%,從而走出了一條節能減排新路子。
筆者下面就井岡山機場如何通過外部與相關單位共建,破解人、財、物、技術的難點,內部通過建立能耗管理制度與考核機制,提高員工節能意識,進行節能技術小改造等多種手段,有效地探索出一條支線機場節能降耗新路子的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外借協作力----從外部著手,借力打力,破困局增效益
支線機場大都面臨著人員配置不足、技術力量薄弱、資金資源緊缺等現狀問題,這些難題直接各項工作,間接影響機場運行品質。班組通過集體探討,正視自身問題,雖說受諸多條件限制,但該機場可以爭取將他人資源為我所用,將眼光投向與該機場保持友好共建的合作單位,向他們借人、財、物、技術等資源,拉長該機場的短板,在解決工作難點起到了顯著效果。
方法一:借助外單位人力資源破解機場人員不足局面
井岡山機場兩路高壓外線一條產權屬于機場,線路的維護責任自然就落在該機場身上,但是該機場井岡源班組只有6個人,要負責機場水電保障工作已經是捉襟見肘,哪有多余人員去做線路巡查維護。據參與線路建設的施工人員說,當初采購的電線和瓷瓶質量較差,所有每到雷雨季節,該線路故障斷電的可能性非常大。最多的一個月斷電十五次,一天就反復好幾次。每到這個時候,線路巡查與維護就成為該機場最頭疼的問題。一方面越是惡劣天氣機場的突發事情越多,值班都忙不過來,哪有多余人員派出去巡線。而線路故障不排除,就恢復不了供電,萬一另一條線路也出現問題停電,整個機場就得癱瘓,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后來在一次走訪中,該機場將這一情況向與其共建的早禾變電站做了反映,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援。對方聽說后也表示理解,主動承擔了巡線的任務,大大緩解了本場人員緊張局面,幫助該機場解決了大問題。
方法二:借助外單位設備資源破解機場硬件庫存不足局面
作為支線機場,因資金有限,稍貴的設備、配件等硬件庫存儲備嚴重不足,一遇上突發事件和重大設備故障就很頭疼,更是手忙腳亂,一邊要協調怎么確保機場安全保障,一邊要聯系廠家協調解決問題。2011年,井岡山機場全向信標臺變壓器遭雷擊燒毀,急需更換,由于機場無備存,經與廠家聯系,購置新的要定制,要花費三萬多元錢,而且一星期后才能到貨。由于設計時只有一路市電,市電失電后只能靠油機保障,油機能支持到一星期后嗎?即使能也十分浪費,當時不敢想象。長期以來,該機場和早禾變電站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于是該機場打電話給早禾變電站尋求幫助,人家二話不說,立即利用自身建立的業務網多方協調,給該機場調換了一臺變壓器,以舊換新,并且組織技術人員幫助該機場安裝檢測,只用了一天時間,用了三千塊錢就解決這一難題。
方法三:借助外單位先進技術破解技術問題
技術升級不僅有利于節能減排,大大減少資源浪費,而且有利于機場運營保障。由于班組成員日常工作忙碌,少有時間外出參加新專業知識培訓,在業務技能提高、知識面拓廣上存在不足。井岡山機場機坪是按1C2B機型設計的,高桿燈設置在機位的正前方,與原設計的3個機位一一對應,這種布光方式能確保夜航時飛機各部位和機坪的照明與標準相符,確保夜間航班保障安全。后因標準提高,機坪原設計3個機位情況無法滿足飛機間翼間安全間距的要求,因此機場機位布局由原先的3個調減為2個C類機位,兩個機位沒有正對高桿燈,而是在三桿燈之間。機位的調整造成其布光的需求發生了改變,導致的結果是離飛機燈具較遠的一側的機翼到機尾這片區域的照度無法達到標準要求,以往該機場解決的辦法就是一個機位的保障需同時開啟2桿高桿燈,日積月累,電能消耗巨大。去年該機場利用與深圳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的良好關系,爭取到一個新產品投入運行監測與相關技術數據收集的項目,由其對該機場使用夜間使用頻率較高機位的高桿燈進行免費改造,將高亮度節能燈具替換掉高能耗燈具。改造后的效果非常明顯,照明亮度大幅提升,遠高于民航對泛光照明的標準,現在保障一個機位只需開一桿高桿燈。據此基礎推算,每年可節能用電41930度,節約維修經費3000余元。
二、內練管理功-----從內部著手,強化管理,重拳見成效
方法一、強化管控力度,抓大也不放小。
該機場從強化管理入手。他們成立分公司節能降耗領導小組,節能降耗工作直接由公司統籌管理。每年年初對KPI指標進行分解,實行分樓管控,各自負責,既抓大也不放小。利用分公司周二集中學習的機會向全體員工公布節能目標與節能措施,普及節能知識,提高員工節能意識。筆者認為他們在管控中做到到位的有以下三點:
第一、分樓管控,“用”績效改變行為
班組提出按部門劃分辦公樓及宿舍的方法,開出了“分樓管控、績效考核”的藥方。將節能降耗的管控責任分解到各部門,以部門為考核單位,將上一年度該部門用電總量下降10%作為今年用電量的核定,按月進行量化,當月用電量超過了給予部門相應處罰,節能較好的給予獎勵,改變了原來節能降耗只罰不獎的方式。方案實施后,班組只負責收集、公布各部門用電數據,加強日常用電的安全管理工作。該方案實行部門領導問責制,部門細化指標直接分解到員工,改變了以往員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是浪費水電的陋習。
第二、空調管控,“扼”能源消耗大頭
空調用電占據分公司用電的大頭,減少其不必要的浪費,節能降耗的目標才更有可能實現。為此,制定了空調使用管理規定,規定明確春、秋兩季空調必須統一封存,冬、夏兩季統一使用辦法。夏季室溫30℃以上方可開啟空調,空調開啟時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溫應在5℃度以下方可開啟空調,開啟時溫度設置20℃。在每一棟樓的顯眼處安裝了溫度計,設置標準、嚴格使用、相互監督。
第三、日常管控,“摳”能源消耗小處
在扼住用電大頭后,該機場又將目光投向了日常用電管控上,對宿舍進行合理調配,將機場常住員工和非常住員工進行分開居住,有效的杜絕了晚上一人一宿舍現象,減少電能浪費。班組又對航站區路燈進行了節能改造,把一個回路改為三個回路,把原來的連續亮燈改成隔燈亮,全部安裝節能燈具替換高耗能燈具,這樣,夜間只需開啟三、五個燈也能達到較好的照明效果,節能效果非常明顯。
方法二、技術改造,微投也可大節能
井岡山機場雖然受資金限制無法大力投資節能技術改造,但班組依舊積極主動探索節能路子,針對日常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凝心聚智,勤于技術攻關,倡行著“小投入,大節能”,成效顯著。有下面兩個例子,它們資金總投入不超過兩千元,而產生的節能效益、經濟效益卻是投入的幾何倍數,收效顯著。
案例一:自創供水泵分時段自動開啟與關閉裝置
井岡山機場采用的供水方式屬于一級供水和二級供水混合使用的模式。自來水廠壓力高時該機場可以直接使用自來水,當壓力不夠時只能加壓,只有使用本場貯水池的水。以前一出現水壓不穩定,就得采取二次供水的方式,24小時開泵加壓,使用貯水池的水,不僅浪費電,而且水泵也容易損壞。經分析發現,全天只有三個時間段供水壓力不足,時間在早上6點到9點,中午12點到14點,晚上20點到23點這三個區間內,其余的時間段供水壓力基本滿足機場供水需求。根據情況,該機場水電班組制作了一個水泵定時開啟與關閉裝置,設定這三個時間段自動進行加壓供水,還制作了貯水池水位補給自動控制裝置。通過這兩項技術改造,2014年的用水量較2013年同比下降了16%,每年可節約用電三萬五千多度電,占分公司總量的4.7%。
案例二:加裝消防取水泵
受供水設施限制,本場消防訓練用水、綠化生態用水,都是使用供水管網內的水。而這類用水并沒有潔凈度等特殊要求,使用供水管網內的水成本高、很浪費,日月累計,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該機場員工就開動腦筋,在池塘邊安裝了一臺取水泵,引導部隊及本場消防、生態綠化用水,全部改在消防池塘取水。通過此項技術改造,每年至少可節約用水3000噸以上。
節能降耗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堅實基礎,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更是企業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如果說利潤是企業追求的目標的話,節能降耗就是實現目標的階梯。支線機場的節能降耗工作將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需要我們這些民航人共同來探討和交流心得體會,分享優秀的工作方法與經驗,為建設綠色的支線機場而努力奮斗。
作者簡介:肖圣勇,井岡山機場井岡源班組班組長,他領導的該班組榮獲全國總工會的“工人先鋒號”、民航局“安康杯”優勝班組、“先進班組”和多次獲首都機場集團和江西機場集團“標桿班組”和“先進集體”稱號。
匡葉華,曾任井岡山機場機場管理部部長、航務管理部經理、地面服務部副經理、經理等職,現為井岡山機場機場管理部員工。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中澳航線運力松綁:機遇中的思考
- 下一篇:以機場建設為突破口 重構通航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