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推動城市總部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
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于特有的優勢資源吸引企業總部集群布局的一種經濟形態。近年來,由于其對區域經濟的強大帶動作用,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如何吸引企業總部落戶成為關注的話題。在影響企業總部擇址的諸多要素中,擁有實力強勁的屬地機場對于提升城市的總部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國內28個領先機場的業務量數據,分析機場促進所在城市總部經濟發展的作用關系。
一、總部經濟的特征與擇址需求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企業總部與制造基地空間上的分離以及企業集群化趨勢,催生了總部經濟發展的強大需求。一般認為,總部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基于三個條件:
1、信息經濟較充分發展。網絡及通訊技術的普及,使得企業內部信息傳遞和組織成本大大降低,企業有條件實現內部不同組織的空間分離。
2、企業在發展中對于戰略資源的需求地位上升。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市場競爭加劇,對于戰略資源(信息、高級人才、科研成果等)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3、在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不同區域之間,兩類資源的稟賦存在差異。在發達的中心城市,戰略資源密集、獲取成本較低;在欠發達地區,常規資源密集、獲取成本較低。
基于上述條件,企業總部擇址主要考慮五方面條件(如下圖所示):

1、區域擁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和科研教育資源,能夠使企業總部以較低的成本進行知識密集性價值活動的創造。
2、區域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運輸網絡設施。企業總部管理各分、子公司,為其提供支援服務,協調和調整相互間的關系,企業總部所在區域應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及便利的交通運輸網絡設施。
3、區域具有便捷的信息獲取能力,良好地同異地溝通的信息通道。企業總部作為設在制造基地外的重要決策和管理部門,目的是為了減少決策和管理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需要掌握大量的國內外經濟、政治、社會信息,獲得信息的充分性和及時性至關重要。
4、區域具備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環境、多元的文化氛圍。發展總部經濟要具備適應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城市的社會服務體系、市場秩序、通關秩序、誠信體系、社會治安狀況、城市文明程度等也要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5、區域擁有圍繞總部服務的專業化服務支撐體系,包括金融、保險、會展、商貿、航運、物流、旅游、法律、培訓、公關、電子信息網絡等諸多領域。
二、機場提升城市對總部經濟擇址的吸引力
在影響企業總部擇址的五方面條件中,機場本身作為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就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同時,機場對于保證企業總部的對外溝通聯系、增強相關服務產業的支撐體系作用顯著。更進一步,近年來機場吸引企業總部在其周邊布局的作用力越來越強,成為城市總部經濟布局中的一個新亮點。
首先,機場作為重要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對增強區域總部經濟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企業總部往往更傾向于布局在大型城市,與之相對應的大型樞紐機場是發展總部經濟的必要條件。例如:紐約是全球總部經濟的成功典范,財富500強中有46家公司總部選在紐約,許多全球制造企業都在紐約設立了總部機構,并形成了配套的新型服務業。紐約立體交通體系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民航運輸,擁有三個機場——肯尼迪機場、紐瓦克機場和拉瓜迪亞機場,每年旅客吞吐量超過7500萬。又如:新加坡是東南亞最為著名的總部聚集地,全球有7000多家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中國有超過1200家企業在此投資,美國和歐洲投資的企業分別超過了2000家,日本企業1800家,印度企業800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企業800家。作為基礎設施保障的新加坡樟宜機場是亞洲重要的航空樞紐,2012年旅客吞吐量超過5000萬人次,位居全球第七位、亞洲第二位。
第二,機場為企業總部的對外溝通聯系提供保證。企業總部開展的業務活動,需要一系列與人員流動和業務交流相關的基礎設施作保障。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機場連接的航空運輸網絡提供了唯一快捷的全球性網絡,使世界范圍的商務和旅行成為可能,具有增強信息交流、擴大流通范圍、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功能。高效的航空運輸網絡使人員的流動更及時有效,使商品和服務的流通更便捷,這對于需要頻繁交流和直接接觸的企業總部來說至關重要。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2010年研究報告:約35%的國際游客是通過航空運輸完成,通過航空運輸的貨物總價值占國際貿易的35%。機場為所在城市融入全球經濟提供了重要通道,為企業總部信息流、人流、物流的快捷、有效流動提供了堅實保障。
第三,航空經濟對物流、旅游、商貿、金融、保險、會展等諸多產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有效支撐圍繞總部服務的專業化服務體系。航空經濟是以民用航空業為核心和依托形成的經濟發展形態,大致分三類:第一類是航空核心類產業,指直接利用機場資源,主要聚集的是航空運輸和航空制造產業鏈上的企業;第二類是航空關聯類產業,指對航空運輸方式高度依賴,主要聚集的是高時效、高附加值型產業以及知識、信息、技術、資金密集型現代服務等新興產業;第三類是航空引致類產業,指由航空核心類產業、航空關聯類產業所引發的客流、貨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資源,聚集形成各類輔助、配套和支持型服務產業。
第四,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經濟發展模式升級轉型,運輸成本、時效經濟性、集聚經濟性在企業進行區位選擇時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越來越多的企業總部選址傾向于機場附近。尤其對于全球性企業的總部來說,作為跨國企業的經濟樞紐,需要對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進行控制協調,要求的區位條件重點在于交通便利,尤其是臨近國際大型樞紐機場。眾多依賴于航空快速運輸功能的企業,為增強與分布在全球的價值網絡緊密聯接,越來越傾向于在大型樞紐機場臨近區域布局。
三、機場推動城市發展總部經濟的實證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跨國公司為搶占市場加快在我國布局總部的步伐。與此同時,很多國內企業將總部從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遷移,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總部經濟規劃,總部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國總部經濟發展報告(2011-2012)》提出一套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對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除拉薩外)和計劃單列市共35個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進行評價和排序。本文結合該評估結果,對機場促進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的作用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在《中國總部經濟發展報告(2011-2012)》所選的35個城市樣本中,以城市所屬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過500萬人次為標準,最終選取28個城市,其總部經濟發展能力指標及機場的業務量數據表如下:(虹橋機場和浦東機場因同處上海市合并為一個數據)
表: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及機場業務量指標
城市/機場 | 總部經濟發展能力 | 旅客吞吐量(萬人) | 貨郵吞吐量(萬噸) | 換算旅客吞吐量 (萬人) |
北京/首都 | 89.6 | 7867 | 164 | 9508 |
廣州/白云 | 76.0 | 4504 | 118 | 5684 |
上海/虹橋+浦東 | 87.5 | 7456 | 354 | 10995 |
成都/雙流 | 56.0 | 2907 | 48 | 3385 |
深圳/寶安 | 76.8 | 2825 | 83 | 3653 |
昆明/巫家壩 | 39.4 | 2227 | 27 | 2499 |
西安/咸陽 | 44.9 | 2116 | 17 | 2289 |
重慶/江北 | 51.6 | 1905 | 24 | 2143 |
杭州/蕭山 | 63.0 | 1751 | 31 | 2057 |
廈門/高崎 | 47.3 | 1576 | 26 | 1836 |
長沙/黃花 | 46.4 | 1368 | 11 | 1483 |
南京/祿口 | 57.0 | 1307 | 25 | 1554 |
武漢/天河 | 52.2 | 1246 | 12 | 1369 |
大連/周水子 | 46.2 | 1201 | 14 | 1339 |
青島/流亭 | 48.8 | 1172 | 17 | 1338 |
烏魯木齊/地窩堡 | 30.4 | 1108 | 11 | 1215 |
沈陽/桃仙 | 44.3 | 1023 | 13 | 1157 |
海口/美蘭 | 33.5 | 1017 | 10 | 1115 |
鄭州/新鄭 | 40.7 | 1015 | 10 | 1118 |
濟南/遙墻 | 43.7 | 788 | 8 | 866 |
哈爾濱/太平 | 37.0 | 784 | 8 | 861 |
天津/濱海 | 59.8 | 755 | 18 | 938 |
貴陽/龍洞堡 | 31.6 | 734 | 7 | 803 |
福州/長樂 | 38.4 | 720 | 9 | 807 |
南寧/吳圩 | 31.0 | 646 | 7 | 714 |
太原/武宿 | 38.1 | 588 | 4 | 627 |
南昌/昌北 | 35.1 | 535 | 3 | 569 |
寧波/櫟社 | 50.2 | 501 | 6 | 560 |
(注: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值為百分制;換算旅客吞吐量按照每100公斤貨等于1名旅客計算。)
依次分析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與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換算旅客吞吐量的關系,做回歸分析圖如下:

圖1: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與機場旅客吞吐量關系圖

圖2: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與機場貨郵吞吐量關系圖

圖3: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與機場換算旅客吞吐量關系圖
根據數據實證分析結果,機場與城市總部經濟的關系呈現以下特征:
第一,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和機場業務量高度相關。根據相關分析結果,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都表現出了與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的高度相關性,表明機場業務量是影響城市總部經濟能力的關鍵要素。位于國內總部經濟發展的第一梯隊的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其城市機場業務規模分別是國內前三甲和第五名。位于國內總部經濟發展第二梯隊的杭州、天津、南京、成都、武漢、寧波,除了天津和寧波,其城市機場均是旅客吞吐量千萬級以上的區域樞紐。
第二,貨郵吞吐量對于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的相關貢獻度大于旅客吞吐量,尤其是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效果更為明顯。總體來看,換算旅客吞吐量較好綜合了機場業務量的特征,可以作為分析機場與城市總部經濟關系的綜合性指標。
第三,機場業務發展對于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具有先導性影響力。根據二次回歸曲線斜率變化特征,機場業務發展(包括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對于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表現出先導性特征,機場業務量的增長能夠帶動總部經濟更大幅度的增長。
第四,各機場與城市總部經濟發展的協同性呈現出很大差異。國內三大城市北京、上海和廣州,機場與總部經濟發展的協同性較高。大量國內區域樞紐機場,呈現出機場與城市總部經濟發展不協調(超前或滯后)的局面。如:深圳、杭州、南京、天津、武漢、寧波,這些城市的機場能力落后于城市總部經濟的現有需求;成都、西安、昆明、海口、烏魯木齊、貴陽、南寧,這些城市的機場能力超前于城市總部經濟的現有需求。
根據上述特征分析,為更好地發揮機場作用促進區域總部經濟發展,提出建議如下:
首先,推動城市總部經濟發展,應加大重視機場業務發展,尤其是應優先并大力發展機場貨運業務,發揮機場對總部經濟拉動的先導性作用。通過提升機場客貨運輸量,增強對總部經濟的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促進總部經濟信息流、人流、物流的快捷、有效流動;帶動相關物流、旅游、商貿、金融、保險、會展等產業發展,形成有效支撐圍繞總部服務的專業化服務體系;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提升總部經濟發展所需的良好社會、經濟環境。
其次,要重視實現機場和城市總部經濟的協同發展。對于機場業務貢獻相對較弱的城市,機場對城市總部經濟的貢獻度低于其他社會經濟要素,應大力提升和發展依托于機場的民航業務,以更好發揮機場因素對城市總部經濟的提升作用。對于機場業務貢獻領先的城市,機場對城市總部經濟的貢獻度高于其他社會經濟要素,應該不斷優化城市經濟結構,依托城市區域特征,強化機場因素的協同作用,提升機場要素經濟轉化效率。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捷藍航空“高端路線”不好走
- 下一篇:莫讓“凈空”成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