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濱海爆炸事件看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近日,我國安全生產事故頻發,安全生產形勢凸顯嚴峻。前有陜西山體滑坡事件,今有天津爆炸慘劇。綜觀國內的幾起安全事故,發現我們國人事后總會習慣性的點蠟燭和祈福,卻很少有人會去思考和預防事故的再次發生,在如何完善相關安全管理制度和提高城市應急救援能力和應對機制方面,也許我們在感性認知的同時更需要理性的思考。
8月12日23時,天津濱海新區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截至13日21時,事故已造成50人死亡,包括17名消防員;701人受傷住院,其中重癥傷員70人,且目前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事故發
生后,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迅速作出指示,要求全力搶救傷員。而事故發生地附近各大醫院人員爆滿,傷員也正陸續分散送往各醫院。作為一名通航從業人員,我們卻發現這樣一個細節:事故發生后造成附近民眾恐慌,事故周邊交通發生嚴重擁堵,而另一方面事故中心大批的受傷人員急需轉運急救,這些都為事故的二次傷害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圖:爆炸造成周圍民眾恐慌,導致周邊交通嚴重混亂堵塞)
我們知道直升機由于其獨特的飛行特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搶險救災、客貨運輸、旅游觀光、空中航拍、新聞搜集、緊急救援等方面獨具優勢。而我們也注意到,事故發生后不久,天津濱海公安局出動了直升機,奔赴火災現場,評估和勘察災情程度,并實時傳輸爆炸現場情況并詳細勘測各隱患起火點。在主要干道擁堵、現場混亂、地面無法全方位掌握實時信息的情況下,直升機勘察航拍對指揮部科學安排救助活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現場航拍的相關圖像資料,也為后續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雖然在此次事件中,我們沒能看到我國民間通用航空在其中發揮主體作用,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直升機在傷員轉運的巨大發展潛力和我國航空應急救援建設的嚴重滯后。綜觀國內最近幾年的天災人禍,我們都能看到直升機積極參與其中的身影,無論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乘坐直升機前往震中查看災情,還是今天天津爆炸慘劇地方政府出動直升機勘察事故現場,毫無疑問,直升機在災難事故中發揮了航空快速直達特性的“最后一公里”作用,也就是受傷人員的直接救助和物資的精確空投。在美國,航空應急救援主要由民間力量來完成,但這是基于美國龐大通用航空規模和大量通用機場(停機坪)存在的現實,而中國由于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剛剛起步,航空應急救援力量薄弱,實際運營能力尚未達到能熟練應對災難現場復雜多變的狀況和靈活處置能力。最重要的是,當前雖然很多地方包括高樓大廈樓頂都自建有直升機停機坪,但由于其并不符合民航的相關技術要求,實際上并不能安全的起降直升機,即便是總部位于上海號稱亞洲停機坪建設的“標桿企業”,但在其官方網站也未找到相關的民航許可資質,簡而言之,其只不過是拿著國外的助航產品來建設停機坪,停機坪系列助航設備也并未取得我國民航局的相關資質認證,其建設的停機坪不僅造成社會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也為我國通用航空今后的發展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圖:航空應急救援)
就目前來看,我國航空應急救援的主要形式有三大類,分為航空遙感、物資輸送、人員救護等方面。現階段,在重大災難面前我國航空應急救援能力主要依靠解放軍航空兵部隊,但軍隊作為航空應急救援的主體顯然并不合適。在美國,上世紀70年代就已開始了空中救護行動,目前用于空中救護的有直升機,遠距離運送時則采用固定翼飛機。一般而言專業的救護直升機本身的醫療設備是相當于醫院中的重癥監護病房,也就是說其可以提供最大可能的醫療救護。直觀講,救護直升機應該相當于“空中救護車”。由此可見,救護直升機是應急醫療救護系統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另外,在此前不久臺風“蘇迪羅”正面襲擊福建,導致福州城區內澇嚴重,交通受到嚴重影響。在如何提高福州的抗災救援能力方面,有當地市民甚至建議,福州作為臺風多發地,有必要組建警用直升機隊伍,以便在關鍵時刻發揮積極作用。在筆者看來實現航空應急救援組建警務飛行隊并非唯一途徑,地方政府也可嘗試采用購買服務的方
式;正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地方政府向通用航空企業濕租飛機,一來既減輕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又很好的保障了地方航空應急救援的發展需要;其次,向通用航空企業購買服務在另一方面扶持了民間航空應急救援力量,也培育了我國通用航空市場的需求,從而促進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良性發展。當然,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層面亦可考慮組建航空應急救援飛行隊(如香港飛行服務中隊),但最終是否組建警務飛行中隊取決于當地政府的財政負擔能力和地方實際發展需要,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通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亟待建立。
當前,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逐步推進,全面實現低空開放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所在。而隨著直升機的日益普及和建立健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內在需求,直升機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尤其是為科學救援、安全救援、防止次生事故的發生等方面將發揮更為積極有效的作用。
名詞解釋
急救醫療服務體系——是指緊急情況下在合適的地域內提供人員、器械、設備,以保證協同有效的健康服務體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濕租——指出租人除了出租飛機外還為飛機配備機組人員,提供維修等服務,使用人可以節省大量生產準備投資。
干租——則是僅僅租賃飛機,其他項目完全由租用人自行解決。
筆者簡介
溫新壽,機場運行管理專業畢業,有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工作經歷,有通航飛行指揮經驗,對通用航空的發展有自己的體會和理解,現主要從事通航機場建設(高架停機坪)、機場凈空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航班延誤后旅客心理特點與服務對策
- 下一篇: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通航飛行指揮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