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場:堅定守“滬” 記住這些疫情防控中的閃光群體
有一群人
在發光
他們背影堅定
腳步鏗鏘
把堅守視作如常
他們普通平凡
值守空港
唯熱愛可抵漫長
這個閃光的群體
有個共同的名字
上海機場人
我們采訪了13位堅守至今的同事
他們中最長在崗時間已經超過70天
我們問了他們同一個問題
支撐你堅守崗位至今的是什么
他們的答案驚人的一致
信念、責任、擔當、熱愛
那些說不上原因的堅持
原來早已有了答案
最重要的決定
3月27日晚,上海機場客貨運生產作業及備勤人員無條件響應召回,駐守或連夜奔赴工作崗位,全力確?诎犊拓涍\行安全暢通,出入境旅客出行順暢,全力保障出入境航班運行。
“留守”或是“召回”,選擇早已作出。

浦東機場交通保障部“暢安班組”班組長陸紫華告訴記者,“我們班組正好是27日上班,當天晚上9點接到上級通知需要留守單位,除了因封控原因無法到崗的組員外,起先,我們班組20人選擇全員留下,大家沒有半點猶豫,這令我非常感動,在滿足最低配置要求的前提下,我們一起商議,讓最需要回家的四名組員回去了”。暢安班組的工作職責是對新老P7停車場進行巡視檢查,回憶起以往出租車停車場的車水馬龍,陸紫華頗為感慨“在這里還停放著11輛出租車,我們已經和所在車隊取得了聯系,每天都會去看一下這11輛分散在各個區域的出租車,看到他們就好像看到了希望,希望疫情結束,車子的主人能和往常一樣,在浦東機場迎來送往”。
有些班組選擇了全員留下,有些人選擇“一站到底”。
虹橋機場飛行區管理部凈空噪聲監測科科長周軼平選擇了獨自留下,48天來每天不少于2次巡視虹橋機場機坪,“因為施工停工、周邊小區封控等原因,對凈空安全來說少了很多危險源,但是也有不少居民想通過無人機來看看外面的世界”周軼平告訴記者,他是個停不下來的人,“我就是顆螺絲釘,哪里需要哪里釘”,疫情期間他還協助鳥情管理科開展全域割草作業,處置了幾次鳥情,“我們和鳥情科是聯合黨支部,我們共同守護著虹橋機場的這片藍天,凈空安全是機場空中航道的生命線”,在外人看來“孤獨”的戰場他卻干得“有滋有味”,他笑著說“我每天都要和科里的同事們視頻,讓他們知道我值得托付”。
有些人回去了,又毅然返崗,繼續堅守。
虹橋機場場區管理部物業管理科的張航園在浦西封控前回到了家中,在此之前,他和他的妻子葉慧瑛已經在公司留守了19天,“我和我夫人都是共產黨員,在收到返崗通知的那一刻,我們已經做好了決定”,張航園的女兒今年5歲,出生后一直沒有離開過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同時不在家,最需要得到的是女兒的支持。“我們全家輪番給女兒做思想工作,這其實挺難的,比我返崗決定難多了”,返崗至今已有35天,他欣喜地發現了女兒的變化,“一開始視頻的時候她會問能不能帶她一起去上班,漸漸地在視頻里的她不再哭哭啼啼,會和爸爸媽媽約定一起回家吃好吃的,會把自己的畫和我們分享”。張航園向記者展示了這幅特別的“全家福”,畫面里的每個人都在閃閃發光。
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
那些真心的話和開心的淚
有一瞬間,令我濕了眼眶

浦東機場候機樓餐飲公司每天承擔著39000份左右的供餐任務,在保障量顯著增加、防疫要求逐步提高的情況下,258名餐飲人日夜堅守在職工餐食保供的最前線。食堂管理部經理李厚財和他的團隊在最為艱苦的條件下,竭盡所能豐富職工的三時三餐,在浦東封控的前一夜,他撥通了近100個電話,與供貨方充分協調接洽,全力確保了員工餐食保障不斷不亂。
“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我們餐飲公司這支員工隊伍,沒有人喊苦喊累,每天起早貪黑,就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給員工提供安心暖心的飯菜,讓堅守崗位的員工能從食物中感受到慰藉。”當切配環節人手不夠的時候,李厚財帶領駐場機關員工加入到切配隊伍,無論是掄起大刀砍大骨、挽起袖子削土豆還是抄起大勺打飯菜,在他的帶領下不少員工都成為了多面手,切配、打包、理菜樣樣能干。
浦東機場運行指揮中心工會主席張少華已經駐守機場70余天,關愛職工保障后勤,依托防疫小組、關愛小組等網格力量,全力關心好在崗職工的衣食住行。“有困難找主席”這句話已經成為了中心職工最踏實的力量。
在和職工們朝夕相處的70余天里,張少華也從職工的身上收獲了滿滿的感動,他告訴記者,“中心綜合辦陳勇同志今年已經53歲了,3月14日開始就一直留守在機場,勤勤懇懇,沒有一句抱怨。3月底他妻子突發高燒,家里還有孩子和老人,我們都勸他,讓他趕緊回家,他通過視頻和家人通話后,最后還是選擇留在崗位上,他說我可以回去,但是我的工作必定需要另一位留守的同事來做,在本就缺少人手的情況下,更增添了許多負擔,家里都說好了,你們放心,我家人也都支持我堅守崗位。”
有能打勝仗聽黨指揮作風優良的60、70后,也有把責任二字牢記在心的80、90后。
在貨運事業部有一群充滿拼勁的年輕人。
FOC副主任顧聞告訴記者,他離開家的時候女兒才6個月,小寶寶變化很大,每天從視頻里看著她慢慢長大,學習新的技能,“我其實心里也有過一絲擔心,擔心回家的時候寶寶不認識我,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作為團隊的領頭人,他說他努力讓自己成為“最貼心的同齡人”。他向記者分享了疫情期間,最令他感動的一幕,“有位同事突然接到獨居在家的母親摔倒骨折的消息,眼淚在這個大男孩眼里打轉,我們都能感同身受他的焦急與擔憂,可即便如此,他沒有馬上離開,在回家前,用了半天時間把所有工作都交接清楚才離開,我想這就是‘責任’,我們選擇了堅守崗位,這就是職責所在”。
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貨運站危險品庫班組是一支專門負責保障危險品存儲專用庫和存儲專用區暫存危險品貨物安全管理的年輕團隊,日常管理著華東地區約50%,全國約25%的危險品貨物。疫情期間,危險品庫存壓力非常大,班組長陸佳告訴記者,西區危險品庫班長夏建權一步不離,24小時值守工作場地,“從3月份剛剛進公司穿冬裝到現在換夏裝,他沒有離開過公司一步,別的同事輪流去酒店休息,他還是守著他的危險品倉庫,堅持在公司打地鋪,他真正做到了我管安全、我保安全,我真的覺得他很了不起。”
謝謝你,并肩作戰的戰友們
朝夕堅守
看到了上海保衛戰勝利的曙光
謝謝你,并肩作戰的戰友們

這是滬港公司運行管理部TOC經理喬禹在航站區工作的第十七個年頭,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這熟悉的候機樓,他說,“我愛上海,我愛航站樓,航站樓就是我們城市的大門,能夠守住這道門,就守住了這座城”。和他一起留下駐守的有幾位臨近退休的老同志,53歲的沈靜同志長出了一半的白頭發,今年6月份就要退休的張建國同志二話不說站好最后一班崗。駐守期間,和同事們的距離似乎更近了,無論是爺叔阿姨還是兄弟姐妹,聊聊解封后的日子,“我發現聊到孩子的時候,每個人眼里都有了光,感謝我的同事們告訴了我他們的夢想。”無數次,看到他們和家里孩子視頻完躲起來在窗口發呆,“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回想起來,有句話大家似乎都一樣,快了,馬上回來了,感謝每個家庭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在剛過去不久的護士節,浦東機場消防急救保障部的醫生和護士度過了難忘又感動的一天,T1急救站醫生張寶鋼告訴記者,駐守的他們和久未見面居家的同事們在線云相聚,互相笑笑對方野蠻生長的發型,聊聊候機樓的日常,他們中的很多人也都沖鋒在社區防疫支援的一線,盡己所能為打贏這場大上海保衛戰出一份力使上一把勁。
“在物流渠道不那么通暢的當下,保障部值班領導和護士長們在我們自己的植物園里精心挑選和采摘了當季鮮花——月季,制作成花束,用我們內部刊物《消防急救之窗》作為包裝,護士節一早,一束束美麗的花束送到了在崗人員手中,感謝讓這一切美好發生的有溫度的集體”。
“兄弟們在一起是緣分,我們這個團隊真的很好,兄弟們都說,有我在公司一期閉環,干勁更足了”貨運站冷鏈班組長蘇軍飛驕傲地告訴記者,“兄弟們真的很喜歡和我在一起,疫情結束了,我們說好了,去我家吃飯,然后一家家家訪,上門感謝家人的支持,其實也是去吃飯”。在人手緊缺,最為困難的時刻,他和兄弟們夜班連著早班,堅持24小時在崗,承擔起整個貨站冷藏貨物交運工作,強壓之下仍舊確保了高效率、嚴標準和零失誤完成每一項冷鏈操作。“管理上,我非常嚴格,每天上下班都要了解冷庫的現有容量不能超過警戒容量”在外人看來,每天的冷鏈搬運工作已然是一次次大強度的鍛煉,“累,確實很累,但是我們士氣非常高,隔離期間我也要求我的組員們每天鍛煉身體,剛來半個月的時候,我們一個內場年輕組員哭了,說他想父親了,我和他父親通了一次電話,原本有隔閡的父子關系被這場疫情修補,畢竟家和萬事興”。
“彼此之間的陪伴、勉勵,就是我們能堅守47天的最大精神動力”虹橋機場安檢護衛保障部護衛一科四分隊分隊長嚴超會和青年員工聊寵物、聊游戲,和年長員工聊教育、聊理財。“各級黨政、工會給到我們充足的后勤保障物資,給了我們極大的‘安全感’,讓我們的堅守更有了底氣。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我們留守員工的食、住始終是最優先保障的。”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被激發,是同事是戰友是家人。“恰逢幾位留守員工過生日,我們保障部為他們提前備好了蛋糕,我自己也是吃著保障部準備的長壽面,度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溫暖的組織、有愛的同事,我覺得,任何困難我們都能一起克服。”
如常的上海一定會回來
5月17日,上海市16個區都已實現社會面清零。
候機樓的煙火氣一定會回來
如常的上海一定會回來

“我和同事在一起時,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沒有害怕畏縮,只有勇往直前,默默地盡職盡責工作,無私的敬業奉獻。”浦東機場機電信息保障部客橋運行科科長蔣亮告訴記者,“我們在一起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我們都要平平安安回家。家人們都還在等著我們”。疫情結束后,他最想要好好陪伴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已經80多歲了獨自居住,疫情期間母親在家中不慎摔倒,導致手臂骨折,年邁的父親在電話那頭焦急而無助,而我卻無法陪伴在他們身邊,心中萬分愧疚,好在現在一切都好,接下來我要好好彌補,抽空多陪陪我的父親母親,帶他們多出去走走,看看我們美麗的大上海”。
有的人想要彌補對家人的虧欠
有的人想要為可敬可愛的職工做得更多
“住宿場地有限,許多員工只能在躺椅、充氣床墊或拼起來的長凳上休息,甚至有些員工只能睡在車里,但大家都能服從大局,充分理解公司困難,沒有人抱怨牢騷,與公司同心戰疫,共渡難關。”浦東機場地服公司工會主席芮昱把員工的點滴付出都看在眼里,傾聽員工需求,了解在崗和居家員工的實際困難,這條民情直通車開進了員工的心里。“疫情結束了,條件允許的時候,希望可以抓緊組織三八節、兒童節活動,開展療休養,員工們真的付出了很多,大家都非常不容易,抓住短期調整放松的機會,使員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復工復產后的航班保障之中,工會永遠是職工最信賴的最可依靠的娘家人。”
每個人的故事都不盡相同
卻做出了相同的選擇
你是他們中的一員嗎?
你愿意成為他們的一員嗎?
花開疫散
奔赴最美的航空港
繼續發光
。◤場┵唬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首都機場股份公司:扛起“雙奧機場”使命 護航精彩冬奧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