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飛機餐的誕生
普通的地面餐食原封不動地從地面轉移到空中就是飛機餐嗎?答案是否定的。那飛機餐又是怎樣誕生的呢?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航空食品生產企業——大連機場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一同來探尋一份美味的飛機餐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吧。
航空食品生產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包括食材的采購和儲存、原材料加工、餐食的制作、綜合裝配、運送裝機等。只有保證各環節的生產安全,才能保證航空食品健康、安全。
食材的選擇
食材采購是航空食品生產加工第一關,更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眾所周知,航空食品種類繁多,涉及使用的原料種類、規格繁多,市場上的產品魚龍混雜,選材則成為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項工作。大連機場航食公司始終踐行著“質量就是生命”的采購原則,海鮮類全部為鮮活品質,家禽、畜類及一切原輔材料皆選用生產日期在剛出廠三個月以內的大廠家、三證俱全的品牌企業生產的安全、放心原材料。
選好的原材料運到公司后,要現場進行三方驗收,經過采購員、質檢員和食品生產員工三方檢測后方可過關使用。
質量控制
為確保原材料及食品衛生安全,大連機場航食公司細化分解檢驗監督程序,通過“進貨檢驗—過程檢驗試驗—最終檢驗試驗—解決現場問題”的質量管控程序,對原材料進行農藥殘留檢驗,對生產線的水質、生產線操作人員、餐具器皿以及半成品、成品進行衛生監測、進行對比實驗分析。并通過外部專業機構進行樣品送檢,加大航空食品的衛生檢驗檢測力度,加強食品安全及衛生管理,確保提供給旅客的每一份餐食安全、健康。
標準化操作
標準化餐飲包括餐食種類、分量、口感、造型、包裝等的一致性,大批量餐食標準化生產,是對生產技術能力的考驗。因此,提升技術是關鍵。大連機場航食公司定期組織廚師班技術骨干共同研討新餐譜和餐食生產制作工藝,開展美食DIY,組織員工各種技能競賽等活動,激發員工創造潛能,苦練內功,不斷提升崗位技術。通過嚴格的標準化管理,整合并規范了各崗位工作流程,員工各司其職,把好餐食標準統一化每道關口,嚴格按照餐譜或機供品配送標準生產和配備餐食,保障每位經由大連站的旅客都能享受到口感、品相一致的機上餐食。
餐食的制作配送
大連機場航食公司每日為在大連國際機場起降的20多個國內外航空公司的百余架班機提供航空配餐服務,日均配餐量超過10000余份。共推出冷葷、熱食2000多個品種。
作為特殊行業,航空配餐生產流程十分嚴格。生產車間的員工每天進入操作間前必須先戴頭套、更衣、卸首飾,再用消毒液洗手并穿消毒鞋后,經過風淋通道風吹方可進入生產車間,若中途離開回來后還需重新消毒,生產過程中定期洗手消毒,并做好記錄,生產中還要帶好手套、口罩方可進行加工作業。
經檢測合格的原材料首先被送到初加工車間,進行異物挑選、消毒處理,然后按航空公司選定的餐譜規格把原材料加工成規則的形狀。初加工之后的材料被送到冷食、熱食等車間進行精加工。在這道環節,專業廚師們對食品進行精心配料和燒制。經過煮、蒸、燜、燒等烹飪工藝,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餐食出爐了。
為保證食品的新鮮和衛生,烹調好的溫度還在80-85度左右的餐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速凍庫進行快速冷卻,使溫度迅速下降到15度以下,在抑制細菌產生的同時,防止了營養流失,還保持了食物的色、香、味。餐食達到規定溫度后再由擺盤間按不同航空公司的餐譜標準組裝好,貼上標簽,立刻再次放入溫度為0℃-5℃的保鮮冷庫中冷藏保鮮。
根據航班動態,在航班預計起飛前兩小時,配餐員按航空公司所規定的餐具及餐食來進行裝配,裝配好的飛機餐會在飛機起飛前半小時由綜合保障部的航機員裝進冷藏食品車,配送到飛機上,并實現無縫鏈接。這一過程,食品溫度都會嚴格控制在10 ℃以下,從而達到抑菌的效果。
在飛行途中,經過空乘人員的二次加熱,一份美味可口的機上餐食便呈現在旅客面前了,而每一份發放到旅客手中看似簡單的餐食背后都承載著大連機場航食公司每一位員工的辛勤付出。
感動你的是美食,溫暖你的是服務。“顧客至上”一直是大連機場航空配餐秉承的理念,用科學的營養搭配,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健康、更美味、更營養的餐食是航空配餐人不懈的追求。大連機場航空配餐將繼續圍繞旅客需求,研發多樣化、特色化、營養化的美食,提供最周到、最細心、最安全的服務,不斷提升機上餐食品質,完善配餐服務, 努力打造國內一流航空配餐企業,讓旅客暢享云端上的美食。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三亞機場引進TMX-150型有桿牽引車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