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機場:見證從二十里鋪機場到南泥灣機場的傳奇
延安老機場
2002年,延安市委、市政府開始進行遷建延安二十里鋪機場的規劃選址,并委托空軍和西部機場集團分別負責機場土方和飛行區工程及民航航站區工程建設。經過11年的籌劃準備和5年多的艱苦建設,軍民航的機場建設者們克服了濕陷性黃土地區大規模巖土工程施工技術和生態保護等諸多難題,在黃土高原山嶺溝壑上建成了延安南泥灣機場。
延安新機場
延安南泥灣機場位于延安市區西南方向的寶塔區柳林鎮尚家溝,距市中心 13公里,按軍用二級、民航 4C 級標準設計,機場跑道長3000米、寬45 米,站坪有 1B、6C 共 7 個停機位,航站樓 1.3 萬平方米,配套 4 座登機橋,具備夜航保障條件,可保障空客 A321-200、波音 737-900及以下機型運行。延安南泥灣機場投運后,負責運營管理的西部機場集團延安機場有限公司將立足延安區位優勢、資源稟賦、政治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圍繞“兩年破百萬,三年增三倍”的發展目標,著力架構“省會通”和“經延飛”航線網絡布局,力爭 2019年開通國際和地區航線,年旅客吞吐量超過 60萬人次,2020年進入百萬級機場行列,全力打造國家著名紅色旅游機場和陜甘寧區域中心機場,使延安南泥灣機場成為延安對外開放的標桿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特色窗口。
南泥灣,位于陜西延安市區東南 45 公里處。77 年前,隨著359 旅的進駐開墾,荒灘搖身一變成為好江南。一個地域的稱謂,一支部隊的番號,譜成了一首能喚起人們精神共鳴、傳唱不衰的歌曲。
如今,一群機場建設者在南泥灣續寫了傳奇。 11 月 8 日,延安新舊機場即將完成歷史使命的交接。原延安二十里鋪機場正式關閉,一座充滿地域文化特色的現代化的軍民合用機場 ——延安南泥灣機場——正式建成投運。
延安南泥灣機場是陜西省、延安市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改善革命老區人民交通出行條件、提升延安對外形象的重大民生工程。自 2002 年起籌劃選址,11 年扎實準備,5 年艱苦建設,軍民航機場建設者們克服了地形地貌和生態保護等諸多難題,開山劈石、填溝造壩,在陜北高原山嶺溝壑上建成了一座嶄新的支線機場,架起了一座延安對外交往的空中橋梁,為革命老區加快融入“三個經濟”和實現追趕超越再添助力。
攻堅克難 一切為了人民
作為中國共產黨管理使用的第一座紅色機場,延安機場見證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光輝歲月,對新中國民航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原延安東關老機場跑道
延安民航事業可追溯至1936年始建的延安東關機場。1937年1月,延安機場被紅軍接管,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管理和使用的第一座紅色機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滿足地方經濟建設和國家外事接待等方面的需要,于1958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國民用航空延安航空站。20世紀70年代,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延安城市發展的需要,中央軍委批準空軍在延安市東二十里鋪修建新的機場。 1981年5 月,民航延安站由東關機場正式遷入二十里鋪機場,東關機場停止使用。2003年,機場實行屬地化改革,延安機場交由西部機場集團管理。2004年,延安機場完成公司化改制,由西部機場集團和延安市政府共同出資組建成立西部機場集團延安機場有限公司。自此,延安機場開始進入發展快車道。
八十年代延安機場候機樓
隨著延安經濟社會發展 , 機場凈空環境惡化 , 延安機場不得不實施單向運行 , 被民航局列為特殊機場。機場老舊的條件已難以滿足城市建設、機場生產發展和保護古城歷史風貌與革命紀念地的需要。建設一座高品質、現代化的空中走廊,成為城市管理者、220 余萬延安人民和渴望一睹圣地風光的海內外人士的共同愿景。
在延安極目遠望,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黃河猶如一條巨龍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間奔騰不息。面對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機場應該往哪里建,怎么建?“削山,填谷!”經過空軍和民航專家領導對延安周邊地形地貌的多次考察和專業論證,決定在延安市主城區以南,距離市區11.5公里的寶塔區柳林鎮尚家溝山頂削山填谷建機場,距離 359 旅曾駐扎的南泥灣鎮約20公里。2013年9月,南泥灣機場正式開工建設,一個艱巨的系統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南泥灣機場地處濕陷性黃土區 , 是當前國內濕陷性黃土地區機場建設中遇到的土方量、挖方量最大,填方高度最高的機場工程,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沒有成熟的、可借鑒的經驗。同 時,由于南泥灣機場屬軍民合用機場,在論證、審批程序等方面較一般民用機場復雜,施工方案要同時符合軍民航的相關標準要求,進一步增加了施工的難度。
一切為了人民。面對重重考驗,全體機場建設者們化壓力為動力,倒排工期,攻堅克難,在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前提下,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全力加快建設進度,并積極推進節能環保新技術應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2004年延安機場基礎設施改造完成
為滿足600 米反射保護區的規定,避免改用土石填溝造地可能產生的沉降危害,延安南泥灣機場建設者們想到了辦法,在下滑臺前搭建了由大面積鋼架支撐起來的反射網平臺。“從空中俯瞰南泥灣機場下滑臺前保護區大面積的反射網 , 這在國內還是第一次。”參與南泥灣機場投產校驗的飛行員周立秋說, “這足以說明南泥灣機場建設的不易和延安人民改善空中走廊的決心。”
軍民共建 架起空中走廊
77年前,359旅和南泥灣人民創造了一段紅色而充滿希望的軍民屯墾傳奇。今天 , 南泥灣機場再次成為軍民共建的典范之作。
在民航局,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懷和支持下,自建設之初起,軍民航就分別抽調精干力量建成了延安新機場建設組織機構。自 2013年開工至今 , 部隊經歷了軍改。但無論是建設之初的蘭州軍區 , 還是后來的中部戰區 , 都給予了南泥灣機場建設極大的支持。
“新機場部隊設計施工人員和延安人民一起 , 就像當年屯墾時那樣 ,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官兵一致、同甘共苦 , 高挖深填。”南泥灣機場管理人員說, “最大填土深度超過100 米 , 僅飛行區就累計完成土方回填 3000 多萬立方米。”
受延安市委、市政府委托,西部機場集團承擔了南泥灣機場民航工程的建設重任。作為全國第二大跨省運營的大型機場管理集團,西部機場集團利用豐富的機場建設管理經驗,委派經驗豐富的同志參與南泥灣機場和延安市產業規劃建設,按照“功能完善、流程合理、特色突出、方便旅客、綠色環保”的建設理念,全面統籌協調各方關系,積極爭取政府政策、資金支持,溝通解決軍民航導航臺址相互避讓和軍民航空域使用矛盾等難題,在確保老機場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全力參與新機場建設。
為了把機場建好,西部機場集團建設者們長期遠離家庭、親人,始終堅守施工現場,堅持搶抓工程進度,嚴把工程質量關,主動放棄了一個個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他們積極協調軍民航各方關系,經常在相關部門來往奔走、蹲點守候,有的連續兩年幾乎沒有休過一次假。長期的野外作業和東奔西跑,讓人瘦了一圈,皮膚曬黑了不少,外貌滄桑了許多。
“南泥灣精神是什么 , 就是從不可能中創造可能,在黃土地上開墾陜北江南。”中國民航飛行校驗中心運行部人員王巖說。經過機場建設者們5 年的艱苦奮斗,在當年山巒相疊、溝壑相連的黃土山地上,一座嶄新的現代化機場在青山綠水中拔地而起。跑道長度由 2800 米延長到 3000 米,兩側道肩由 3 米拓展到 15 米,燈光系統由簡易進近提升至精密進近,具備了夜航保障條件,停機位由 5 個增加到 7 個,候機樓面積由 2538 平方米擴大到 1.3 萬平方米,并增加了 4 座高規格的登機橋和相應的服務保障設施,在原有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 9 個通航城市的基礎上,新開延安—深圳、延安—重慶—廈門、海口—延安—天津 3 條航線……延安走向世界的空中走廊初現雛形。
書寫未來 紅色延安再起航
坐在高空的飛機上,在碧藍的天空中穿過松軟的白云,從飛機的舷窗看出去 , 寶塔山的寶塔清晰可見。這一面的延安是紅色的。
2018年7月29日延安南泥灣機場
順利通過投產校飛
“紅色是延安的歷史。每天數以萬計的國內外游客來到延安 , 眺望寶塔山 , 漫步延河邊 , 追尋抗戰先輩的英雄事跡 , 感受危難之際的民族情懷 , 尋訪延安歲月的紅色印痕。”延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宏玉說。
“老機場有限的承載能力限制了紅色旅游經濟的發展 , 也限制了延安的另一張紅色名片 — —延安蘋果 — —走出黃土高原”。 被譽為“世界公認好蘋果”的延安洛川蘋果 , 作為當地的特色支柱產業使許多農民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 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
2018年9月5日,延安南泥灣機場順利通過
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組織的新建機場驗證試飛
“通過建設南泥灣機場 , 打通對外交往的空中走廊,我們一是想加強與國內一線城市的經濟聯系 , 提速延安經濟發展。二是與嘉興、井岡山、遵義等紅色旅游城市串聯起來 , 促進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益共享 , 傳承好旅游基因。三是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東西南北全方位的對外開放,謀求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的發展。”馬宏玉說。延安的另一面是綠色的。
放眼望去,新機場周邊綠瑩瑩的起伏丘陵完全顛覆了過去人們對黃土高坡的既定印象。過度耕牧造成的水土流失曾經使延安成為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延安市為徹底改變這一情況,大力推動退耕還林,引導蘋果等經濟林果種植,發展林下經濟、森林經濟,使延安的森林覆蓋率提高到現在的67.7% 。《南泥灣》那首歌里“到處是莊稼 , 遍地是牛羊”的景象已不復存在 , 生態建設真正使延安的綠水青山變成了環境友好、人民富裕的金山銀山。
2018年10月16日,延安南泥灣機場順利通過
行業工程驗收和機場使用許可證符合性檢查
蒼蒼黃土、莽莽黃河,這片土地上從來就不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如今,這種精神和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深厚的紅色文化,與機場建設者們5年的奮斗歷程結合在一起,煥發出新的光彩。
延安南泥灣機場的建成投運是西部機場人交出的“延安答卷”。這張答卷是西部機場人用情追求、用心把握、用力落實,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兒,以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韌勁兒書寫的。這張答卷既是寫給今天,更是寫給未來。
未來,延安南泥灣機場將圍繞年旅客吞吐量“兩年破百萬,三年增三倍”的發展目標,著力打造陜甘寧區域中心機場和著名紅色旅游機場,形成橫貫東西、縱達南北、面向國際的航線網絡布局,為革命圣地架起與世界交流合作、互通有無的空中走廊,助力紅色延安再起航。日后 , 將有更多的國內外游客追隨著延安精神的時代足跡從南泥灣機場走進延安 , 西部機場集團也將帶著延安精神繼續奮戰在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征途上。(徐曄 高彥龍 魏天明)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飛機上,有人捂住了女子的嘴!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