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將建中國內地首個海上機場

圖:三亞新機場規劃圖
自2011年海南省政府與國家民航局簽署文件,啟動三亞鳳凰機場遷建工作建設三亞新機場項目起,帶著“投資2058億元”、“設計旅客年吞吐量6000萬人次”、“中國第一個海上機場”等頭銜的三亞新機場項目便頗受關注。據最新消息,國務院目前已經批復了該項目提交的《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紅塘灣海域)修改方案》,而項目選址紅塘灣的報告,也預計于今年8月31日獲民航局批復,如選址敲定,三亞新機場將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海上機場。
打造一個距離岸邊約4公里的海上機場
據了解,三亞新機場首選場址為紅塘灣海域,計劃填海28.18平方公里,打造一個距離岸邊約4公里的海上機場,距離市中心約35公里。待8月31日民航局批復通過項目選址報告后,項目方將用兩年時間完成各項批復及機場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到2020年7月31日,完成機場主體及配套工程施工,2020年12月31日實行試運行。
三亞新機場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申報的“三亞新機場臨空旅游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位于三亞市天涯區西側的紅塘灣海域,擬建人工島位置水深-10米至-12米,離岸距離約0.8千米。
根據三亞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7月13日公布的《三亞市2016年1-6月份重點項目投資完成情況》,三亞新機場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4.91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2.3%。省海洋廳對項目24平方公里用海申請已書面意見復函國家海洋局;已完成《三亞新機場選址報告(修訂稿)》和《三亞機場遷建工程技術論證會專家審查意見》并上報至國家民航局;《三亞新機場人工島起步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通過評審。一期工程海域使用權辦理,省政府也已批準。臨空旅游產業園一期的扭王字塊預制累計完成6691件,水上拋石累計完成44.26萬立方米,完成基槽換填砂累計完成9.3萬立方米,累計完成沉箱預制23件。
新機場設計年吞吐量6000萬人次
據三亞市海洋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機場項目一期計劃使用海域經三亞市海洋漁業局上報至海南省海洋廳,再上報至國家海洋局,由國家海洋局組織專家對海域使用進行嚴格的評審論證。目前該論證報告已經獲批。
據悉,新機場本島計劃填海面積為24平方公里,用于機場運營、航空維修、航空物流、國際船舶運輸等產業;臨空旅游商貿區一期、二期工程預計填海面積4.18平方公里,打造成與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相適應的空港金融商務聚集地;岸上的機場配套產業區規劃面積5.25平方公里,將建設綜合保稅區、航空物流園、航空公司基地、交通樞紐和公共服務區。
隨著國務院已經批《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紅塘灣海域)修改方案》,項目的臨空旅游商貿區一期工程也取得海域使用權,已具備大規模施工條件。同時,跨海大橋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勘查進度。
據悉,新機場設計年吞吐量6000萬人次,將建設成為面向東盟乃至亞太、非洲等地區的區域性國際樞紐航空港和自由貿易及合作發展平臺。航空條件改善后,將在很大程度上帶動當地商業和旅游市場從而提升整個區域經濟。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