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服夫妻檔:用“堅守”詮釋另一種浪漫的“相守”
巴音娜工作照
2020年的春節本該是合家歡聚的日子,可是新冠病毒蔓延卻拉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內蒙古民航機場地服分公司響應內蒙古機場集團號召,制定疫區航班保障方案,調整人員排班。地服分公司所有員工全力以赴,將真情服務深刻踐行在這場疫情抗擊的全民戰爭中。而在這場戰“疫”中,有一批特殊的搭檔,他們相互鼓勵,克服困難,攜手同行。史瑞東、巴音娜夫婦就是這場戰“疫”中最美的夫妻檔之一。
史瑞東工作照
史瑞東是貨運部的一名領班,也是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巴音娜是名16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現在是運控中心的調度員。每天通過對講機、電話協調各方資源,確保每一架航班正常起飛,每一件防疫物資順利抵達。
史瑞東、巴音娜來到地服分公司工作已經快20年了,他們同屬于一線部門。由于倒班的原因,幾乎每年的除夕夜都不能一起在家過年。今年春節疫情加劇,他們作為經驗豐富的老員工、老黨員,更是毅然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史瑞東的工作是為貨主解決各種問題。然而作為領班的他,自己做好防護還不夠,他還要為16名小組成員和貨主的安全負責。史瑞東每天來到工作崗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貨運大廳進行消毒,門把手、宣傳欄,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他還要檢查每一位小組成員的防護措施是否做好。
貨運部實行24小時值班、“不見面”交接班制度。領班和領班之間有一些特殊情況要交接也是通過電話或者視頻。2月11日是史瑞東的班。當他得知2月12日上午有一架從浦東過來的調機,要執行呼和浩特-三亞疫情物資運輸包機任務時,他給獨自在家的兒子打了電話,告訴他,爸爸不能在早上回家了,可能要等到中午才回去。
所有的疫情物資和箱板在12日一早就會通過陸運抵達機場,打板、碼貨,復重所有環節都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十幾噸的貨物最多用時兩小時。由于交接班細節太多,為了節省時間,史瑞東干脆留下來和大家一起干活。
早晨,箱板和貨物一到機場,他便進入了出港庫房和工人一起打板。打板的過程中除了按照規定操作,他們更要做到盡善盡美。要想把一塊塊的板子裝的像集裝器那么整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要計算每塊板的承重,還要對貨物的碼放做好規劃。史瑞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管理員,在他的指導下,打板工作很快就完成了,防疫物資碼放的萬無一失也為機下操作贏得了更多的時間,確保物資能盡快抵達需要的地方。史瑞東是黨員先鋒隊的一員,每一次的疫情物資運輸,他都全程參與其中。
史瑞東和巴音娜雖然在同一個單位,由于承擔的工作任務不同,他們兩天才能見一次面。他們的兒子小丁(化名)雖然還是個13歲的孩子,卻十分理解爸媽的工作。每當爸媽出門,小丁總會叮囑,你們放心,我一個人在家會好好的,你們也要保護好自己。
前不久巴音娜在上班時,接到呼和機場運行指揮中心電話,剛剛得到國家衛建委通知,南航CZ6478進港航班上有三名旅客與武漢人員有密切接觸史,需要采取隔離措施。通過監控大屏幕巴音娜看到,此時該航班的旅客已經全部下機!有的旅客已經到達了行李提取大廳。時間緊迫,巴音娜立刻通知行查人員,通過喊名字的方式在行李提取廳找到三名旅客,并做好解釋工作。同時,她又與安檢協調,讓安檢員在行李提取廳的出口處攔下CZ6478航班的旅客,等待醫療人員的到來。最后,在巴音娜的不斷努力和各單位的配合下,三名旅客被找到并順利交與機場醫療人員,其他進港旅客也進行了體溫測量排查。
疫情當前,運控中心作為地服分公司的協調指揮部門,每日的信息收集,提前保障部署就顯得尤為重要。為進港航班安排橋位是呼和機場指揮中心的職責,但是巴音娜卻對此事非常上心。根據上級規定,機場要對來自疫區的進港航班上旅客進行體溫測量。而候機樓內的兩臺紅外線人體溫度儀分別設置在8號和9號登機口。為了便于旅客下機后的體溫測量,巴音娜在每次接班后都會仔細查看航班計劃,篩查疫區航班的橋位安排,與指揮中心溝通,調整橋位。她說,既然想到了,就往前再想一步�,F在是非常時期,時間是最寶貴的。
在生活中,史瑞東、巴音娜夫婦是夫妻,但在這特殊的時期,他們更像是戰友。疫情面前,他們攜手“逆行”。用“堅守”詮釋另一種浪漫的“相守”。(秦臻、連瑞霞)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疫情時期 小機場的理發大師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