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觀察:為什么“機場”成了 AI 獨角獸們的香餑餑?
就像當年的互聯網巨頭們一樣,今天的AI諸雄們也一直在保持饑渴,尋找一個又一個的“香餑餑”。
過去一年,如果一定要梳理出AI領域音量最高的落地細分市場,那么非“機場”莫屬。商湯、云從、依圖、云天勵飛、平安、百度,越來越多的AI頭部企業都盯上了這片熱土。
尤其是百度,在他們最新的AI體系中,還專門成立了“智慧機場業務部”。
先來談談何為智慧機場,今天的智慧機場建設,總體遵循三個一:
“一張臉走遍機場”。特點是“集成”,從購票開始,到值機、貴賓室、登機口,還有遠機位的擺渡車上,都能實現刷臉,這樣就實現了全流程的刷臉登機且安全可控。
“一張網智能體驗”。這張網就是聯通運營、同時還包括智能服務信息推送的服務網。
“一顆芯行李管控”。這顆芯是指行李中帶有RFID芯片的電子墨水行李牌,能對行李進行全程管控。
三個一的落地實踐從某種程度上的確革新了傳統行業的作業流程。
與此同時,智慧機場的建設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單論市場規模,機場相比其他大部分市場似乎都不占優。
一個并非純粹市場驅動力的細分得不能再細分的行業,為什么忽然就成了AI時代的香餑餑?成了AI公司對外宣傳的重點?
在雷鋒網AI掘金志看來,主要有兩大原因:
贏了“厲害”的大多數,才能躋身“最厲害”梯隊
彼得·維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是爆款游戲《憤怒的小鳥》的聯合創始人。此前他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開發游戲和創業過程中的兩條心得:
一、創業需要長時間積淀,然后找到合適的時間。
二、創業需要挑‘難’的事去做。
做難的事,第一要有門檻,第二要能真正創造很大的價值。這里的“難”,并非步履維艱,而是在創業之初就設定的一個偉大目標,然后通過最小阻力的路徑去實現它。
這件事如果做成了,能催生根本性的變革,而不僅僅是對現狀做小小的提升。
再看智慧機場,有業內人士提到:
“不同于其他任何城市級細分場景,智慧機場的技術實踐要比想象中難上幾個維度。”
智慧機場建設通常分為三大部分:視頻監控,門禁、報警。
在視頻監控領域,目前中國廠商的產品傲視全球;而在門禁、報警這兩塊,中外之間的差距還難以抹平;同時由于智慧機場相關方案大多由國外頂級機構設計,他們對可靠性與服務能力比較看重。
綜合以上兩點,可以發現一個現象:
視頻監控產品外,目前中國大多機場所使用的門禁和報警產品,大部分還是外資產品。
談完內部玩家構成,再來看看智慧機場建設本身所存難點:
機場安防系統的建設,關注的目標大體涵括三類:飛機(航空器)、人(旅客、工作人員)和車(社會車輛、相關作業車輛)。
目前機場安防主要存在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首先所有大小的機場需要監控系統、報警系統、門禁系統、網絡傳輸系統和管理平臺等多個(子)系統的復雜協作。
但現實不是這樣,如今各大機場安防系統基本都是分期建設,各個安防子系統基本是各自為政。包括視頻系統、門禁系統、報警系統、卡口系統、停車場系統等系統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管理員需要登錄多個系統進行操作,系統之間無法進行應急聯動。
2、2016年國家頒布了《反恐法》規定了在機場中視頻監控系統的要求,即視頻監控高清化1080P、無盲點、存儲90天。
目前國內在14年之前建設完成的機場,CCTV系統基本都還是以模擬系統為主,這些視頻無法滿足《反恐法》的要求,對發生事件后的錄像追查,智能化分析都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3、機場的各種區域,包括碼頭區,停車場,辦公區,貨運區,前臺區,飛行區,機庫,周邊地區等,每個都是垂直管理系統。由于這些區域的特殊性、人員和貨物大量進出的復雜性,控制風險的因素太多。
一來機場是僅存不多的可以讓中外技術、產品同臺競技的舞臺;二來智慧機場建設難度不小。
有挑戰就有機會,有機會就有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中,最終勝出的玩家,可以稱之為優中選優,能為后期渠道拓展、品牌升級起到事半功倍的競爭效果。
To G太難啃,ToB是方向
一直以來,不少AI安防從業者都曾提到,安防是個“小”市場,碎片化嚴重,從滿足客戶碎片化需求的開發響應、到快速交付能力的建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
但他們也均不否認:
安防同時也是個“大”市場,這里機會無限,玩家不斷涌入,撐起萬億市場規模。
未來,這個AI大市場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機會體”。
第一大“機會體”無疑還是公安頭部市場,這其中戰略優先級最高的莫屬雪亮工程帶來的大量剛需,2018年,雪亮工程項目已經達到百億級的市場規模。
但這塊蛋糕除了產品豐富、工程實施能力強的大廠商外,其他中小型玩家并不那么容易吃到。
舉例來說,公安領域的采購,通常要經過嚴苛的篩選,然后開展招投標工作。價值幾億的大單,通常需要幾期來完成,每期完成人臉布控、大數據、視頻結構化等不同項目,而第一期更多是試用、對項目效果的檢驗。
公安領域的項目建設周期長,涉及部門多,回款也就較慢,因而,很多企業收回款及現金流的周轉成為問題,也加大了項目承接的風險。
而AI初創企業,通常承擔技術或服務器等產品提供商的角色,可以在集成商或安防老牌企業拿下的標中分得一杯羹。
第二大“機會體”可以稱之為安防民用市場,涉及到智慧機場,智慧園區、智慧工地、智慧校園等細分領域。
細分領域的壁壘,則體現在各個場景不同,都需要專業的平臺,里面的玩家也各有不同。
以社區領域為例,這一領域的龍頭包括冠林、立林、安居寶等傳統廠商;近年來如萬科等地產企業,也在形成自己的平臺,利用自有優勢打造智慧社區;�?档劝卜榔髽I則涉足門禁、物業管理、樓宇對講、車牌識別等業務。其中�?祦韯輧疵�,為加快布局,近年來收購了多家公司。
而AI初創公司,想要跨入這一領域,需要面對的則是來自運營模式和細分場景本身需求的壁壘。
第三大“機會體”則是純民用市場。相對于公安和智慧社區等領域的應用,純民用市場顯然“故事性”更少。
在這個圈子里,企業PK的是性價比和品牌,相對來說,是個慢活,更考驗企業的長久和耐心。
每個“機會體”都有自身的規則所在:
公安領域拼的是技術和服務,競爭更激烈、風險更大;民用細分場景,拼運營模式和對細分場景的了解;純民用市場,拼的則是品牌和性價比。
對于大部分AI公司來說,包括智慧機場在內的第二、第三大機會體機會更加多元。
市場增速明顯,行業前景可期
一來利于技術品牌打造;二來利于業務渠道拓展。
同時,這幾年我國機場數量不斷增加,自2010年的175個增加到了2018年的235個。2018年中國民航運輸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了12.65億人次,同比增長10.2%,不斷增長的旅客數量以及旅客對于體驗感的追求都將為智慧機場的建設提供動力。
可以合理推測,“智慧機場”這塊蛋糕,未來想吃的玩家會越來越多。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民航未來轉型升級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但這一過程不是水到渠成、躺著就能實現的。
智慧之路,還需繼續求索。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革新性賽斯納獎狀700經度公務機加入NetJets機隊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