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點融合飛行程序下月初實施
記者從11月24日民航中南局召開的深圳機場點融合飛行程序實施宣貫會上獲悉,繼上海、廣州后,12月3日零時起,深圳機場將實施點融合飛行程序,成為第三家應用該程序的國內機場。點融合飛行程序實施后,同樣的運行條件下,深圳機場進港航班的運行效率將有望進一步提升,為下一步空域容量提升奠定基礎。
當前,深圳機場正在建設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和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于去年突破5000萬人次,日均航班起降也超過1000架次,高峰小時進港航班容量達到54架次,已躋身全球最繁忙機場行列。機場客貨業務快速發展,對運行效率和空域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深圳機場所處的珠三角地區存在著空域資源緊張、航線結構復雜、飛行密度大等客觀因素,使得深圳機場航班容量及準點率提升受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深圳機場的發展。為此,深圳機場緊抓“雙區”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機遇,積極推進點融合、RNP AR、GBAS等航行新技術應用。
據了解,點融合飛行新技術是民航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是世界領先的新航行技術,可以較好地解決大流量下航班精細化排序問題。在民航中南局、民航中南空管局、南部戰區空軍參謀部、珠海進近管制中心、深圳空管站、深圳航空等軍、民航各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深圳機場自去年起開展點融合飛行程序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經過多次專題研究、模擬機驗證、管制運行方案制定,今年9月獲得民航中南局批復,由此也成為全國第三家實施點融合飛行程序的機場。
機場相關負責人對點融合飛行程序進行了形象解釋,“機場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停車場,四面八方到來的‘飛機’在落地前需要在場外被指揮成有序隊列,逐一通過入口進場,否則會造成擁堵。按現有路徑,進場的飛機只能在特定的區域盤旋等待或者由管制員雷達引導完成排隊。實施點融合飛行程序后,等待空域內劃定了近似圓弧的線性等待航線,等待進場的飛機從原來各自盤旋變為沿著排序邊有序地飛行,然后按管制員的直飛指令,有序飛向進場‘融合點’,也就是說,通往‘停車場’的車流將會變得更加整齊、有序。”
據了解,深圳機場的點融合系統規劃在機場跑道西側,支持深圳機場進港航班向南和向北運行。點融合系統依據“環形上任意一點至圓心距離相等”的原理實施航班排序,包括了一個融合點以及多條排序邊。融合點用于對不同方向的交通流進行匯聚整合,從而形成一個交通流。利用點融合飛行程序,提高了航跡的可預測性,航班之間的間隔大小變得一目了然。據介紹,相比現有程序,新程序實施后,陸空通話量減少了一半以上,空中管制人員單位小時負荷將減少15%。同時,由于進場航班交通流更加有序,能進一步減少飛行沖突,優化空域運行環境,從而能有效提升運行效率和空域容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張家口機場順利完成2020年冬季首除冰保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