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省沒有航空公司,但是有東部機場集團
我國有一個省GDP總量與西班牙相當,但是卻沒有一家自己的航空公司。這個省擁有年客流超過2500萬的雙跑道機場,但卻沒有一架寬體客機——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江蘇省,被網友戲稱為“東航殖民地”的我國經濟第二大省。
嚴格地說,江蘇省也并非沒有“自己的”航空公司。當前全國51家航空公司中,有一家的基地設在南京祿口機場。但這家公司不拉客,只拉貨,叫做“中國郵政航空公司”。郵政航空公司是國家郵政局的生意,1996年成立,主要經營EMS快遞。這家公司早期曾使用過運八飛機。當年趕早班飛機的乘客,可能有幸在祿口、首都或者天津機場見到過“八爺”濃重的身影。
郵政航空的B-2662號737-300型飛機(自廈門航空退役)
攝影:拉上窗簾
郵政航空早期有南方航空的資金參與,占股比例為49%,所以當時南方航空和廈門航空退役的737-300和757-200型飛機很多給了郵政航空。郵政航空還購買過海南航空的737-400型飛機。現在的郵政航空擁有26架飛機,是我國第二大貨運航空。
郵航的飛機大多是晝伏夜出,悄悄地干活。這家公司的總部在北京,基地在南京,飛機散布在天津、武漢等各個機場。所以江蘇人對它的認同感并不強烈,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是“江蘇的航空公司”。2008年9月,國家郵政局“購買”了南方航空的股份,郵航變為國家郵政局獨資,從此更加神秘。郵政航空到底為江蘇人民賺了多少銀子?好像誰也不知道。
江蘇省的民航市場,則歷來就屬于東方航空公司。因為東航長期在江蘇民航業中占據獨一無二的壟斷地位,業內有人戲稱江蘇為“東航殖民地”。但實際上,東航在江蘇的公司并不是“分公司”,而是有江蘇省和南京市的資金參與。早在1993年4月7日,東方航空公司與江蘇省政府就共同投資組建了“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江蘇有限公司”,但出資比例不詳。2004年,東航江蘇公司完成了與“南京航空有限公司”的聯合重組,實現了江蘇省、南京市與華東民航的“強強強聯合”。所以,戲謔地說,江蘇民航還不算是真正的“殖民地社會”,頂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東航江蘇公司的A320飛機
攝影:拉上窗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26年的發展,現在擁有60架飛機,在東航內部是僅次于云南公司的第二大分支機隊。聽上去還不錯?——然而這支機隊全部是空客的單通道飛機,沒有一架遠程寬體機!在東航內部,“西北分公司”所在的陜西省經濟總量只有江蘇省四分之一,現在不僅擁有同等規模的機隊(58架),而且已經有了三架寬體機!以省為單位比較的話,所距不遠的山東省所擁有的“山東航空”也同樣是單通道機隊,二十多年發展下來已經擁有了近120架飛機,是東航江蘇公司的2倍!
“發展緩慢”的東航江蘇公司在江蘇人民心中的形象一直比較糟糕,江蘇人“自己辦航空”的愿望因此也由來已久。蘇南經濟發達,很多有實力的大公司一直都蠢蠢欲動。例如位于常州的新譽集團旗下的新譽宇航,于2015年11月成立了江蘇公務航空,一口氣從山東航空手里購買了五架龐巴迪CRJ-200型飛機,準備大干一錘子。2016年,該公司獲得了民航總局頒發的CCAR-135證書,獲準開展通用航空業務和公務包機業務。但是能夠像其它航空公司那樣經營定期客運所需的CCAR-121證書,卻無論如何也弄不到手。不管是因為“全國政策收緊”,還是“東航不想添對手”——總之,坊間傳聞新譽宇航多年來嘗試創辦的“江南航空”,基本上已快成為了江蘇人民心中的泡影。
江蘇公務航空的CRJ-200飛機
圖片來源:江蘇公務航空有限公司官網
與新譽集團同有此好的還有總部位于蘇州的同程旅游網。旅游人搞航空公司有先天優勢,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有很多成功案例。關于同程要辦航空公司的消息坊間也流傳了很多年,同程有萬達、攜程、騰訊等多家公司的幾十億投資,同程網總裁馬和平也一直說要在南通興東機場搞一個“同程航空”。南通離上海很近,機場一直很空閑,這個夢想有一定的合理性。江蘇人民很期待,甚至上海人民也很期待……但是2017年7月,業界突然有消息說,同程已經收購了云南“紅土航空”,會不會將紅土撒到南通不知道,但肯定不會再有“同程航空”了。
紅土航空,目前有四架A320/A321飛機
攝影:前站起飛
“江蘇人自己的航空公司”最大的兩個希望,至此全部破滅。下一個希望在哪里?目前好像還看不到。
既然沒有自己的公司,“二少爺”又一直是不溫不火的態度。那么這塊蛋糕,就必然會有別人來吃。首先來江蘇搶蛋糕的是深圳航空,2010年,深圳航空出資參與碩放機場擴建,直接將無錫作為了自己的“中部基地”。2016年,發展良好但在上海“腹背受敵”的吉祥航空也建立了江蘇公司,其在南京始發的航班迅速升至第三位。首都航空、海南航空、廈門航空等公司也紛紛進攻江蘇民航市場。這一“混戰”態勢,成就了祿口機場全國客流第11名的地位。但與經濟總量第2的排名相比,則依然略顯緩慢。
深圳航空的飛機在碩放機場
攝影:微博網友@夢魂江南
綜合坊間流傳的各種意見,江蘇民航發展緩慢的問題除了東方航空之外,可能確實也有地理上的問題。江蘇省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都集中在南部,特別是蘇州,自從1994年與新加坡合作以來,所屬的昆山、吳江、張家港、常熟、太倉五縣長期占據全國“百強縣”前列位置。但蘇州并沒有民用機場,客流幾乎全部去了上海。蘇州人每年為上海交了多少錢的機場建設費?認真計算的話可能非常嚇人。而且,這個趨勢從“蘇錫常”一直延伸到南京——南京距離上海也才300公里,一個小時的高鐵路程而已。客觀地講,這個因素可能確實影響了民航客流,畢竟上海是大型樞紐機場,班次多,選擇范圍大。
而人口眾多的江蘇省的北部呢?則大多是貧困地區。那里有十幾個貧困縣,經濟活動比較低迷。位于蘇北的宿遷市是劉強東的老家,但這里至今不要說“民航機場”,就連一座通用機場也沒有(規劃了一座,至今未開工),實實在在地成為了江蘇的“航空洼地”。有人總結說,“北窮南叛”是江蘇民航客流的真實寫照,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雖然江蘇人民坐飛機很多去上海,然而安徽人坐飛機卻喜歡去南京。南京祿口機場2017年的客流量接近2600萬,有人開玩笑說其中五分之一是安徽人貢獻的。為什么呢?因為南京祿口機場實在是離安徽太近了,坊間外號“南京馬鞍山國際機場”。南京祿口機場距離南京市中心(新街口)有40公里,但是距離安徽省的馬鞍山市卻只有38公里。不要安徽人民一分錢,給馬鞍山市修了一座機場,怎么能不讓安徽人民開心?
南京祿口機場
圖片來源網絡
為什么要把機場修在祿口呢,其實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南京市內有山,另一個是需要與市內的“舊機場們”拉開距離。南京在中華民國時期是首都,是我國最早擁有機場的城市之一,歷史上大大小小共有過八座機場。在民國剛剛建立的1912年,南京就修建過簡易的小營機場。1927年民國政府在明故宮遺址附近修建了比較正式的明故宮機場。當年徐志摩遇難乘坐的司汀遜飛機,就是從明故宮機場起飛的。上世紀30年代中國民國經濟發展迅速。1934年南京修建了大校場機場,其地位相當于現在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校場機場服役了很多年,新中國建立以后也一直是軍民合用。1997年7月,民航搬遷到了新建的祿口機場,但位于市區的大校場保留了軍用。2015年,被城市包圍了許久的大校場機場終于搬遷到了江北——也許早知道要搬到江北的話,祿口機場可以不那么遠?
與南京命運幾乎相同的是徐州市。因為徐州市內有“大郭莊機場”,所以1997年觀音機場選在了20多公里外的東南郊。2015年,被城市包圍了許久的大郭莊機場終于決定遷建。因為東南郊已經有了觀音機場,大郭莊選擇了西北方向的黃集做為場址——如果“軍民團結如一人”,何不當初就規劃為一起搬遷呢?依徐州觀音機場年吞吐不足200萬的流量,合用難道不更節約?
所以說江蘇省的機場建設,給人的印象是缺少規劃。客流既然都被上海吸走了,修機場的動力似乎就比較缺乏。所以富甲天下的江蘇省,近20年來竟然只新建了兩座機場,分別是2012年通航的揚州-泰州機場與2010年通航的淮安漣水機場。這兩個地方雖然都“人杰地靈”,其中淮安還是周恩來總理的故鄉,然而客流竟然都不太好,全年都不到200萬人,據說仍舊沒有贏利。
當然,沒有修更多機場的原因,也跟“機場飽和”有關。江蘇省屬于“邊疆”,面對蒼茫的大海,所以有眾多的空軍基地。這些空軍基地在改革開放之后大多實現了軍民合用,是江蘇民航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江蘇省有四座軍民合用機場,分別是連云港白塔埠機場、鹽城南洋機場、常州奔牛機場和無錫碩放機場。但是因為“北窮南叛”,這四座合用機場的客流量也都不太理想。碩放機場因為輻射無錫和蘇州,曾一度被認為“前途無量”,要做“蘇南地區最大的國際機場”(現已改名為“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年吞吐量要放眼2000萬人次。然而十多年過去了,雖然有增長,但年客流也還不到700萬。連云港則是十幾年前就規劃以旅游為依托,準備建設民航專用的“花果山國際機場”——但是唐僧已經到達了雷音寺,花果山機場卻還沒有聽到開始挖土的消息。
江蘇省民航機場示意圖
江蘇雖然機場眾多,但除了軍民合用的機場之外,機場都是地方政府出資修建。大家各自為政,管理上屬于“紈绔畫貓強說虎,青皮描紅稱牡丹”的那種級別,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旅客怨言時有發生。為加強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促進全省民航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委、省政府決定決定依托南京祿口機場推動省內機場整合,組建東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9月15日,省政府在南京召開東部機場集團掛牌暨集團籌建工作推進會。按照工作計劃要求,東部機場集團的全部組建工作將于12月20日前完成。東部機場集團將以現金方式收購徐州、常州、連云港、淮安、鹽城、揚泰等6家機場公司51%以上的股權,6家機場公司成為機場集團的控股子公司。
江蘇省的九座民航機場客流增長形勢都還比較喜人。南京祿口機場客流量2017年較2016年增長了15%,穩居全國第11名,除鹽城外的其它機場2017年客流增長率更是全部超過了20%,據說這“如實反映”了江蘇的第二經濟大省的底氣!畢竟嘛,有了錢之后越來越多的人會跑的更遠。以前去上海,現在去香港——那可就不是坐火車,而是坐飛機啦!
但是有一個“永遠”的痛,那就是蘇州。
蘇州曾經有過民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聯航曾在蘇州西南的光福機場經營過民用航班,現在開車路過還能看到當年的候機廳。但是軍隊退出商業經營禁令實施后,蘇州人就沒有 自己的機場了。蘇州市政府其實一直在協調光福機場軍民合用的可能性。然而光福機場訓練強度大,保密等級高(洞庫聯絡道穿越市政道路,行人誤闖機場時有發生)。而且一邊是山一邊是湖,擴建難度非常大,所以至今沒有成功。
但是不要緊,有人安慰蘇州說,你看西安,貴為省會,不是也沒有民航機場嘛!呵呵~~
江蘇省有八千萬人口,與歐洲人口第一大國德國相當。媒體公布的2017年江蘇省GDP為85900億元人民幣,合13000億美元,與西班牙相當。在這種大背景下,有很多“沈萬三”擁有了自己的私人飛機,也有很多“沈萬三”投身于了通用航空事業。所以,雖然民航淪落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通用航空的發展,江蘇省在全國是十分領先的。
公務機方面,除了前面提到過的“江蘇公務航空”外,蘇寧集團、宏圖三胞、恒力集團等都擁有了自己的公務機。京東上市之后,據說劉強東也買了一架豪華的灣流公務機。劉強東是宿遷人,然而京東總部在北京,所以還不知道這架飛機能不能算到江蘇頭上。雨潤集團發達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架灣流G200公務機,但現在據說已經轉手。雖然很多公務機用戶隱藏身份導致沒有辦法精確統計,但坊間普遍認為江蘇的私人公務飛機數量不比浙江的少,按省份排列的話進入前三沒有問題。
蘇寧集團B-8168公務機
攝影:微博網友@河南黃家拍飛機的
江蘇的通用航空事業也很發達,有南京若航、江蘇潤揚、無錫亞捷、江蘇眾邦、江蘇圣豪、華宇通航等一大批通用航空公司。畢竟有錢的老板較多,玩得起這個燒錢的產業。在這些公司之中,南京若航發展的很是不錯。這家公司據說有房地產背景,雖然主營業務是直升機培訓和觀光,但是因為“兼顧”了通航機場和“配套的”房產地建設業務,所以近些年發展迅速,直升機買了一架一架又一架——大有氣吞長三角之勢呢。
有飛機就有機場,江蘇的通用航空機場也很多。規模比較大的有鎮江的大路通用機場,徐州的楊廟農用機場和若航在南京老山直升基地,此外江陰有華西直升機場,泰州有春蘭直升機場,若航在蘇州陽澄湖也有直升機基地。在國家支持通航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江蘇各地都計劃興建N多的通航機場,其中“靠譜”的有鹽城的建湖機場和揚州的高郵機場等。
若航南京老山基地
圖片來源:若航南京
通用航空的發展還帶動了上下游產業,已經有精明的生意人看準了興東機場的潛力,在此大搞飛機拆解與維修。退役后的飛機拆解是一樁大買賣,光是發動機和APU(輔助動力裝置)就能賣幾百萬元。與哈爾濱官辦的拆解公司相比,很多人更看好這家公司的發展。線人報告說,連全日空和郵航退役的飛機,都選擇飛到南通興東機場“光榮地結束生命”。
通航機場據說很適合在經濟富裕的地方發展,在此真心希望江蘇省能夠通過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讓人們遺忘民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帽子。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空港記憶:1964年的夏航季廣州航線網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