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機場中亞培訓項目搭起中亞民航互鑒之虹
2017年9月,一場代表中國機場運行管理專業高水準的跨國培訓項目在首都機場成功落下帷幕。來自中亞地區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蒙古五國的19名機場領域專家和精英人員帶著培訓交流的豐厚收獲與對未來合作的美好期待離開了北京。這次由中國民航局主辦,中國第一大機場管理集團實施的國際培訓項目,實現了中國對中亞諸國在高端機場運營管理領域的成功輸出,為中國民航“走出去”,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增添了精彩的一筆。
騰空萬里,民航人加油干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
對此,中國民航發聲:“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互通互聯,交通先行,民航更要做‘排頭兵’。”4年來,“一帶一路”在民航領域從無到有,從規劃布局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期間,搭建起中國東盟航空區域合作平臺和中國民航對非合作平臺等多個平臺,推進我國民航在管理、技術、標準、產品和服務上的外向輸出與合作。“中國民航對中亞合作平臺”璀璨其間,值得高度關注。
首發之舉,在2016年8月30日。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航空互聯互通”為主題的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民航合作會議在新疆召開。此次會議中,民航局根據中亞地區的具體特點和民航合作情況成立了中國民航對中亞合作平臺(以下簡稱“對中亞合作平臺”)。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劉雪松總經理參會并在航空安保合作專題會議上作主題演講,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共同加強航空安保的合作交流;二是共同推動機場業的國際化進程;三是共同推進各國的航空互聯互通。
為深入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中國民用航空局與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精心部署,以國際上高度關注的航空安保和機場管理為兩大主題,由首都機場管理學院具體承辦。
苦練內功,見證民航實力
向國外輸出管理經驗的培訓就是一場必須叫座的演出,是對“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印證,是對首都機場集團運行管理能力的考驗,更是對中國民航機場行業整體實力的綜合展示。
整合優勢資源,展示最大機場集團管理實力
首都機場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機場管理集團,享譽國內外,所轄機場50家,其中包括蟬聯世界第二大年旅客吞吐量的首都機場以及被譽為國家發展“新動力源”的北京新機場。在機場運行管理方面,首都機場集團有著極為豐富的實戰經驗以及多方面先進的管理模式。
為了提升品牌影響力,實現優勢經驗的價值轉化,,首都機場集團以管理學院為平臺,以對外交流合作為契機,整合集團運行管理優勢資源,深度挖掘集團下屬機場中的運行管理經驗,充分整合、固化組織的隱形智力資本,實現集團范圍內組織智慧共享,苦練內功,蓄勢待發。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正是因為有了前期的儲備,所以當接到中亞合作平臺培訓項目的任務時,首都機場集團多年來在機場運行管理方面積累的巨大能量,就有了得以釋放自我的空間和展示自我的舞臺。首都機場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宋勝利同志對培訓高度重視,專門批示要尊重文化風俗,做好培訓組織保障。在集團的領導下,首都機場管理學院發揮培訓資源平臺優勢,篩選優質培訓資源,確保培訓效果。參與本項目授課與參觀任務的首都機場股份公司、天津機場與南昌機場這三家機場,在國內同層級機場中運行管理水平均處于前列,全面展示了集團公司的綜合實力。
融入實踐,強化學習輸出效果
“中國的講師在各自的領域掌握著非常深的專業知識,有著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培訓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這在講師的授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培訓共組織了兩次參觀,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到首都機場安保實際工作中的特色與重點,非常受用。”
這是來自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航空公司的阿斯蘭·波克穆汗貝托夫先生對此次培訓的評價。
強化實踐環節是提升學習輸出效果的關鍵舉措。在籌備培訓時,管理學院聯合各單位召開培訓研討會,依據中亞地區機場運行管理特點與參訓學員實際情況,定制理論實踐緊密結合的培訓,在強調理論先進性的基礎上,重點強化實踐經驗的普適性。
為此,培訓講師均為各單位最富經驗的管理人員,在授課內容中融入大量的實戰案例,做到用案例詮釋理論,用案例引導結果。現場參觀是學員最感興趣、也是最引發討論的環節,學員與講師之間各種口音的英語交流不絕于耳,參觀結束后雙方依然意猶未盡,互換聯系方式以后續交流。。
尊重文化差異,提升培訓綜合品質
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是培訓品質提升的關鍵要素。
針對大部分參訓人員是穆斯林的實際情況,培訓管理團隊與賓館經理、廚師召開后勤保障會,商討如何做出既符合穆斯林口味又營養豐富的餐食。參訓學員風趣地表示:“這次培訓不僅使我的頭腦接受了洗禮,而且我的胃也受到了很好的照顧,如同在家里一樣……”
基于以往國際培訓的豐富經驗,培訓管理人員特地提前準備了專門的祈禱室,以供學員中午祈禱專用。吉爾吉斯斯坦瑪納斯國際機場的Askarov Timur先生在第一天培訓間歇,問起有沒有可供祈禱的場所,當得知已經提前準備了時,他開心地說:“我以前也出國培訓過好多次,也有過類似的需求,但像你們做了這樣充分準備的培訓,還是第一次遇到,特別感謝你們的用心準備。”
追求培訓品質不僅體現在關注學員的飲食與信仰,也體現在對培訓的其他環節。培訓結業儀式上,當所有的燈光熄滅時,屏幕上開始播放記錄著學員們在培訓期間學習與生活點滴的精彩視頻,現場不時地發出笑聲與掌聲;當自己國家的代表性建筑在屏幕上出現時,有學員大聲告訴其他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某某建筑……”;還有學員看到動情之處落下了熱淚……這樣的培訓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探索路徑,構筑民航強國夢
絲綢之路以及千百年來它所代表的精神是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是東西方交融的象征。以傳承和弘揚絲路精神為宗旨,對中亞合作平臺項目系列培訓成功舉辦。未來幾年,其他主題的培訓班還將在各個維度陸續展開,對中亞地區輸出更多中國民航智慧。
以海納百川之心,探索建設開放合作之路
中國古人主張“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指出,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是人類文明共同的寶貴遺產。
對中亞合作平臺是各方共同探索民航合作發展的新模式,在開放交流中得到共同提升。首都機場股份公司航站樓管理部譚偉老師課后頗有感觸:同來自中亞國家學員交流,我們似乎看到了我們機場十年前的影子。能夠把我們摸索出來的經驗與中亞同仁們分享,是我們的榮幸。他們對我們服務與安全管理方面的提問也值得我們深思,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擴大朋友圈增進交流,探索建設民心相通之路
建立民間交流的友誼之橋也是對中亞合作平臺項目建立的意義所在。
為充分發揮對中亞合作平臺促進區域民航交流合作的作用,2017年首次邀請了中亞地區八國以外的蒙古參加,該平臺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蒙古國民航局巴特庫雅·阿爾坦圖雅女士因為工作的關系,來過北京很多次,但這次卻感覺非常不同。“1991年我第一次來到北京,當時的北京發展才剛剛起步,我對北京的印象也很一般。四年前,當我的兒子在選擇出國讀高中時,他說要去北京。我特別好奇地問他為什么。他說,中國的發展成就是舉世矚目的,身邊有很多人到中國留學,而且我也想了解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國度。如今,我的兒子已經是北京大學大一的學生了,他說他深深地愛上這座城市和這個國度。而我也覺得北京現在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充滿活力與魅力。當然了,我也越來越喜歡中國了。” 阿爾坦圖雅女士興致勃勃地與大家分享。
牢記民航強國使命,探索建設互利共贏之路
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民航運輸大國,民航運行管理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世界上很多國家希望能夠共享中國民航的運行管理先進經驗,中國民航也愿意分享多年飛速發展中積累的實踐財富。對中亞合作平臺正是實現多方共同愿望、博采眾長、互利共贏的絕佳舞臺。
來自格魯吉亞民航局的塔瑪拉·阿楚阿茲女士在結業儀式上發表感言:“非常感謝中國民航局能夠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培訓機會,無償地讓我們學習中國民航的先進理念與實踐,在課堂中聽到幾位老師均提到‘民航強國’這個說法,其實,在我們國家也有類似的提法,這說明我們有共同的愿望。我們非常希望將來能夠邀請到中國民航界的專家到我們國家傳經送寶,指導我們的工作。個人認為,中國民航業應該考慮以一個怎樣的模式讓中國先進技術‘走出去’,和世界各國民航人一起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機場,這將是一個合作共贏的局面。”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之下,中國民航對外“走出去”步伐將會又快又穩。民航從業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借助對外培訓與管理輸出廣闊平臺的大好契機,鑄造中國匠心,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實現幾代人的民航強國夢而奮勇拼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首都機場廣告甘肅分公司配合蘭州機場開展安全演練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