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明:3萬元起家的山西“飛機之父”
有著“山西馮如”美名的梁明明 李春澤攝
整齊的廠房,筆直的廠區道路,一架架輕型固定翼飛機停泊在展示車間,這是介休企業家梁明明位于介休市汾河側畔的飛機王國——青云航空產業園內的一角。
從扛著煤炭筐在山里艱難求生,到拄著雙拐拿著3萬元經營小商店,再到斥資數十億元在海外并購飛機廠家、購買飛機知識產權……憑著超人的艱辛與毅力,梁明明一次次創造了許多人無法企及的成功。
人物簡介
梁明明
山西青云集團董事長、總裁。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中國財富百人協會主席、山西省實業家聯合會副會長、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副會長、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
山西青云集團轄青云航空產業基地、青云煤化、青云電器、青云地產等子公司。梁明明和他的集團走科學、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依托現代化管理制度,逐步將企業發展為集科、工、貿一體的多元化現代企業。目前,集團與德國圖林根州愛森納赫市Helipark公司合作,進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研發和制造。
寄語
無論歷史的經驗,還是現實的人事,都給我們這樣一個提示:戰爭的雙方或科學中的競爭等,都是一種力量的較量,不是拳頭對拳頭,而是頭腦對頭腦。這就是智慧。——梁明明
汾河側畔的“飛機王國”
清涼的秋風吹過,汾河介休段岸邊的蒲葦搖曳著身段,綻放著金秋的美麗。沿著汾河向西,遠遠地,一處凌空的大門上,“青云航空產業基地”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這兒,就是梁明明的“飛機王國”,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航空飛機生產基地。
9月11日,記者來到基地時,立即被門口的宣傳板吸引了。這是青云航空產業基地的中遠期目標展望:近期計劃是投資159.3億元建設基地;遠期計劃是投資87.92億元,完成大型商務機的生產許可等。
近期投資首步,即實現年產1500架2-5座的通用直升飛機和固定翼飛機,并建成通用航空機場等輔助工程;第二步,就是要實現年產3500架2-11座的通用直升飛機和固定翼飛機,建成飛行員培訓學校;第三步則是實現年產2-11座系列飛機5000架,并實現13-21座商務飛機的組裝工程能力,建成通用航空基地的全部配套工程。遠期計劃除了完成大型商務機的生產許可,還要在國內外大中城市包括東南亞、北非、中東等地,建成自己的飛機固定運營基地。
山西青云集團宣傳部蘇鑫介紹,2007年至2008年煤炭價格暴漲時期,董事長梁明明便意識到煤炭市場的快速下跌風險。2009年,集團獲悉德國航空研發生產基地正在我國尋求經濟合作。由此,他們開始了自己的飛機事業。
“從未奢及的‘夢’,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想到去投資建設飛機生產廠家時,好多朋友都認為不可能。但我審時度勢后,下定決心與德國方面合作,相繼買下了多款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的知識產權,在德國擁有了自己的廠子,并在介休建設自己的民營通用航空生產基地。”梁明明介紹說。
隨后,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101”飛機展示車間,只見偌大的車間里,一字排開停放著四架輕型飛機。
看著這些紅色、黃色、綠色等不同色彩的雙座固定翼飛機,蘇鑫告訴記者,這些飛機都是他們在德國的廠子生產的部件,隨后被運回國內組裝而成的。國內的飛機生產,則要等到廠房全部建成。
這種飛機,被稱為Viper SD-4,是一款空氣動力控制飛機,可用于飛行培訓、個人娛樂飛行、航空運動表演飛行、警用巡邏、空中拍照、農林噴灑等。“去年在鄭州召開的中博會上,曾展出了我們公司生產的一款雙座直升飛機,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廠商。待公司建設完成后,不僅輕型的固定翼飛機、直升飛機,甚至中型、大型的商用飛機也將陸續在這里起飛。”蘇鑫介紹說。
3萬元起家的“殘疾人”
梁明明,1962年出生于介休市連福鎮趙家窯村,姐弟6人。因為家貧,小小年紀就扛起了炭筐,穿梭在山間的煤礦和城里的街巷間,賺錢補貼家用。
1983年冬天,在當地一家電桿廠工作的梁明明正在庫房搬運東西,兩旁的電桿堆忽然“塌方”,一名工友當場身亡,他也不幸被砸傷,雙腿有幾十處粉碎性骨折。
由于傷勢嚴重,當地醫生擔心敗血癥,建議他鋸掉雙腿。幸運的是,一名從北京來的專家看過后,為他保住了雙腿。但是,梁明明卻不得不拄起了雙拐,一拄就是7年,從此成了二級肢體殘疾人。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妻子來到了他身邊,與他一起面對艱難。
1991年,傷勢剛剛好轉的梁明明開始背著干糧,來往于河北和山西,批發起了小家電。次年1月,拿著積攢的3萬元,他在介休市開了家青云綜合商店。“青云”,是他選擇兩個兒子每人名字中的一個字取的企業名。如今,這一名稱正切合了其翱翔九天的飛機事業和夢想。
經營商店3年后,梁明明用40萬元資金,加上銀行貸款,買車搞起了運輸。同時,他的商店也擴展為一家大型的電器總匯,此后幾年陸續在山西、陜西等地開了分店。
2001年,正值煤炭市場最為蕭條的時候,梁明明買下了村里的煤礦。自從進入煤炭行業后,煤炭行情便一路飆升。煤炭價格飛漲時,梁明明并不急于出手,而是將煤儲存起來,再一次性以高價賣出。他至今清楚地記得,2002年4月,煤價是每噸48元,他開始存煤。2002年11月,煤價漲到了每噸160元,他才一次將幾十萬噸煤全部賣了出去……
做電器、投資煤礦、進軍房地產,多年來,“勤謹”成為習慣的梁明明從未停歇,到2010年,他已是坐擁30多億元資產的大老板了。
儒商和他的飛機王國
生意上的忙碌,沒有阻擋梁明明學習的興趣。這些年,盡管好多時候他往往要忙到深夜才能休息,但他仍堅持每天臨睡前學習兩三個小時。最終,他取得了兩個本科畢業證,并獲得了包括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等在內的6個碩士。
在他的辦公室旁邊,是一個書房。梁明明說,他從來不會浪費一點兒時間。只要回到介休,就在辦公室處理事務。一旦有空,哪怕是幾分鐘,也要鋪開紙墨,研習書法,目前,他已是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的常務理事。
書法、國學、美術、收藏,梁明明的世界并不像許多企業家那樣,單單為提升經濟而奔波。在梁明明看來,也正是不斷的學習,使他的目光變得長遠。2009年,梁明明的煤炭生意正是順風順水的時候,他已有了新的思考:電器生意能否一直紅火?煤炭生意會不會再次迎來寒冬?房地產一旦不景氣,該怎么辦?
從2009年起,正值全省煤炭重組,梁明明相繼將手中的幾座煤礦賣出。企業整合后,手握雄厚資金的他開始審度世界。
“我注意到,國外的通用航空已是極富誘惑力的朝陽產業,但國內還遠未起步。多少年前,人們談及汽車就如同現在提及飛機一樣。如今,我們的城市車滿為患,將來,飛機能否成為人們依賴的又一重要交通工具?”帶著人員到德國考察后,梁明明確信了自己的觀點——投資通用航空,前途無量。而2010年11月1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導意見》,更讓他看到了通用航空的春天。
他一次次來往于德國與中國之間,一次次與航空企業談判,最終兼并了德國幾家與航空相關的企業,并購得多項全球先進的通用直升機、固定翼飛機自主知識產權和項目成果。從此,梁明明在山西青云集團旗下,又建起了青云航空產業園。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面對一系列航空產業的大手筆,梁明明也贏得了“山西馮如”的美名。如今,以他的兩個兒子名字命名的企業,正在翱翔九天的項目上一步步走向世界。
訪談
不斷的學習使我看到了一次次商機
山西晚報:您曾講到,無論多晚,每日都會堅持讀書。那么在您看來,您的成功是否也和多年的堅持學習分不開?
梁明明:“窮不讀書窮根不斷,富不讀書富運不長。”日常我的事務不少,但不論回家遲早,我都要堅持兩至三個小時的讀書、學習。也正是不斷的學習,讓我看到了一次次的經濟走向,看到了一次次的投資機會,并不斷將企業做大。
在這個世界上,金錢等身外之物可能會瞬間消失,但你所學的知識、你的智慧,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只要你有智慧,你就不怕失去任何東西;只要你有智慧,企業就能基業常青。
山西晚報:您怎樣看待企業家的冒險精神?如今,我國的低空領域還沒有完全開放,您如何看待企業的發展前景?
梁明明:冒險和謹慎看似矛盾,其實作為成功的因素,它們又彼此統一。成功需要謹慎,但也需要冒險。經營的決策一旦看準就大膽行動,是許多成功企業家的經驗。包玉剛就是放棄了地產業,大膽轉營航運業,終于從一條舊貨船起家發跡,直至登上“世界船王”寶座的。
目前,我國的低空領域確實還有諸多限制,但從國際上來看,我們放開空域是遲早的事,而且我國目前已在幾個區域嘗試實行低空放行。我相信,低空領域開放后,選擇飛機作為交通工具的人將會越來越多。一架雙人、多人飛機售價從幾百萬元到千萬元不等,這樣的消費,加上加了97#汽油就可以飛行的便捷,使人們選擇飛機成為必然趨勢。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