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總師:要讓中國飛機在國際市場有一席之地
吳光輝
回顧去年工作,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自主研制的支線客機飛上藍天;部署今年發展,要實施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
處在現代工業“皇冠”地位的中國航空業界,從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捕捉到一個重要關鍵詞:創新。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記者專訪中國大型客機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大型運輸機總設計師唐長紅、某新型戰斗機總設計師楊偉,聽三位履職全國政協委員的飛機總設計師講述中國航空人的創新探索與夢想——富國強軍。
吳光輝:工業皇冠 創新是命脈
屏蔽此推廣內容 “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非常精彩,用大量數據和事實回顧了政府去年的工作,同時對今后全國的工作指明方向,對航空也指明方向。總理多次提到航空,我很高興,很興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商飛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輝說。
“報告中提到中國自主研發支線飛機飛上藍天,也提出在今后工作中不僅要開展航空發動機重大科技項目,還要讓中國的飛機也像高鐵一樣飛出國門,出口到國外。”吳光輝說,這是國家對航空提出的更高要求。
吳光輝不僅是中國大型客機C919的總設計師,還是ARJ21支線客機的原總設計師。
其中,C919是中國自主研制的新型150座級單通道窄體客機,計劃今年年內完成裝配;ARJ21則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支線客機,已于去年取得適航證,今年即將投入航線運營。
航空工業對于經濟的帶動非常明顯,投入產出比大概為1:80甚至更高。航空有著從設計、生產延伸到試驗、試飛、銷售和服務的龐大產業鏈條,能推進其他高技術產業和工業基礎能力提升,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對于航空來講,創新是命脈。”吳光輝說,在民機領域,隨著民眾越來越高的出行需求,對安全、環保、舒適以及經濟性都提出更高要求,破解這些問題的出路就是科技創新。
他說,中國航空工業要在依靠新設計概念、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以及新的驗證手段,生產出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讓中國飛機在國際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C919和ARJ21飛機,都采用了先進技術和新的工藝方法來提升競爭力。從研制階段,兩型飛機都采用了最新的適航標準;在制造領域,不僅有機械加工的新方法,還通過應用復合材料、鈦合金等為飛機減重,降低環境影響,也提升經濟性。
“中國飛機進入市場,迎面而來的考驗除了技術上的成功,還要有商業上的成功。”他說,無論是提升產品的質量和信任度,還是讓飛機更安全、更有經濟性、壽命更長,整個中國航空工業都要把落實科技創新作為主要方向。
吳光輝說:“很多人期待中國成為國際民機市場的‘第三極’。我們要以不斷創新來提升中國民機制造能力,讓中國飛機不僅為國人出行帶來便利,也為國外航空公司帶來更多選擇。”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