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敏:未來短途航線將是低成本航空的天下
香港快運航空公司執行董事長兼總裁馬志敏 攝影:薛丹
3月15日,第十三屆亞洲航線發展大會在云南昆明開幕,作為此次大會論壇中一個重要的話題,低成本航空在中國市場的前景和規劃成為眾多與會嘉賓討論的熱點。會議期間,記者采訪了香港首家及唯一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香港快運航空執行董事長兼總裁馬志敏,他認為,未來2-4小時之內的航線都將會是低成本航空的天下,而云南極具發展低成本航空的市場資源和保障資源。
什么是低成本航空公司?
低成本航空公司,指的是通過取消了一些傳統的航空乘客服務,將營運成本控制得比一般航空公司較低,從而可以長期大量提供便宜票價的航空公司。世界上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早在2012年就已經成功席卷美洲、歐洲、大洋洲等全球航空市場,成為航空業中發展最快的一個領域。馬志敏介紹說,低成本航空基本的架構內容與全服務航空的運行模式相同,不同點在于低成本航空把乘坐飛機的票價回歸到最原始的位置,然后列出服務清單讓乘客來選擇所需服務。
“從甲地到乙地,帶行李的乘客可選擇托運服務,沒有行李的乘客就無需選擇和支付行李托運服務;機上餐食可以預定,也可以在飛機上自行購買,對于沒有用餐必要的短程航班,乘客就可以不用選擇這項服務。”馬志敏介紹說,現在低成本航空的服務清單包括:行李托運、餐食、選座、提前值機、優先等級、頭等艙休息室服務、保險、地面租車、機上免稅品銷售和購票之后的信息服務等,只要是乘客選擇乘坐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飛機,所有的服務項目都將會在乘客購票時列出,由乘客自行選擇。
低成本航空模式在中國現狀
“在國際上低成本航空已經非常普遍,在市場份額上歐美和東南亞最低的比重都占到了30%和40%,在歐洲短程航線基本上已經被低成本航空覆蓋,全服務航空模式已經沒有了市場,未來2-4小時之內的航線應該都會是低成本航空的天下。”馬志敏告訴記者,低成本航空的運作模式在國內尚屬于剛起步階段,整個市場份額大概只有3%左右,國內很多乘客還不知道什么是低成本航空,低成本航空會給乘客出行帶來什么變化。
他認為,中國市場有豐富的客源,客流量很大,飛機數量眾多,但主要集中在主干線上,導致了運力過剩,而一些發展迫切的新航空公司生存空間狹小。而要成功運作低成本航空,必須要有足夠的市場資源和保障資源。就香港快運航空而言,航線布局以日韓和東南亞為主,且班次較多、香港機場的航油價格相對較低、可自由引進飛機、公司人員充足。在這些優勢之下做低成本航空前景廣闊,這也是香港快運從全航空運作模式成功轉型為低成本航空運作模式的重要原因。
建議政府給與政策支持 大力發展低成本航空
“就中國國內來說,全服務航空模式走了很多年,而低成本航空一直未能成功植入市場也一直跟全服務航空模式統治力有關,如果沒有政府強有力的支撐,低成本航空很難發展起來。”馬志敏認為中國市場有豐富的客源,龐大的飛機數量,但主要集中在主干線上,導致了運力過剩。低成本航空的成功運作需要有足夠的市場資源和保障資源。“我們的大型機場建設周期長,長遠考慮不足,導致‘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機場嚴重飽和,周邊機場卻嚴重缺乏客源。另一方面機場如果能同時引入多家航油供應商,用競爭機制降低航油價格,航空公司飛行的成本就會下降,加上配餐、地服、維修等更多的實體公司進入,幫助航空公司降低成本。最終讓旅客受益。
云南是一個航空大省,但目前還不是一個航空強省。作為特殊地區,云南的航油價格高于國內航油價格,更高于香港的航油價格。因此,云南發展低成本航空雖然有市場資源和保障資源,但較高的航油成本卻成為阻礙。受制于地理條件等因素,發展航空運輸對云南來說是最佳的途徑,馬志敏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一方面支持航空公司開通航線,一方面對省內各個機場進行補貼,降低機場的收費標準,保障航空公司維持運行,鼓勵云南本地人多選擇航空出行。
今年將開通香港—麗江、爭取開通香港—西雙版納的直航航線
早在2008年,香港快運航空公司的前身—香港港聯航空公司就開通了香港直飛昆明的航班。馬志敏分析認為,一方面香港本地的旅客愿意到云南來,有很強的出行需求;此外還有很多臺灣的乘客也愿意經香港到云南;第三,云南本地乘客很喜歡經香港去日韓、臺灣以及東南亞國家。所以香港和云南兩家的市場都很大。他說:“現在每天是有三家航空公司在執飛香港到昆明的航班,但是作為低成本航空公司只有一家,所以相對于其他兩家公司來說香港快運是有很大票價優勢的,從85%左右的客座率就可以很好的說明問題。”
談到公司在云南的推廣計劃時,馬志敏明確表示將考慮增加香港直飛昆明的航班,同時將在今年開通香港—麗江的直飛航班,爭取開通香港—西雙版納的直飛航班。他同時透露,此次來參加亞洲航線發展大會將會通過洽談合作,讓云南的旅客在乘坐香港快運航空公司的航班出游時,在昆明機場實現全程值機,一票到底,這項舉措預計今年下半年實現。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